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电子鼻咽镜活检病理确诊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64例,其中调强适形放疗患者34例,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0例,观察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及放疗结束半年放射性涎腺损伤、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半年评价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随访得到两组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DFS)。结果 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更轻(P<0.05);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放疗结束半年放射性涎腺损伤严重程度更轻(P<0.05),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严重程度更轻(P<0.05);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半年客观缓解率无明显差别,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鼻咽癌患者相比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更轻,客观缓解率及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常规二维放射治疗,于放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统计所有患者鼻咽原发病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案较常规放疗方案对鼻咽癌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鼻咽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0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放疗患者50 例,接受70~75 Gy的根治放疗;三维适形放疗50例,外照射40 Gy后加三维适形放疗,剂量35~40 Gy.统计分析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并发症(如急性皮肤损伤、口干、张口困难、放射性脑损伤等)出现时间及程度.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常规放疗组3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为82.0%、78.0%;三维适形放疗组为84.0%及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式放疗治疗鼻咽癌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三维适形放疗相对常规外照射正常组织剂量降低,减轻了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从而减少了放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52例鼻咽癌患者,选用动态或者经典的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79%.肿瘤局部控制率1年为99.3%,2年为97.4%,5年为93.4%.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后的生存期1年占99.3%,2年占91.5%,5年占84.2%.患者出现急性反应多在1~3级,出现4级的情况较少.结论 鼻咽癌患者应用适形调强放疗能降低急性反应、剂量分布正确合理,对肿瘤局部有良好的控制率,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理想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优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副作用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53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7例患者实施早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鼻咽癌患者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皮肤损伤发生率、黏膜损伤发生率及全身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鼻咽癌患者指标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调强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实施早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放疗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6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调强放疗,并在设计前、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CT扫描,将第2次和第3次的CT图像与第1次CT图像进行融合,分析腮腺体积、腮腺位置以及GTVnx体积变化等情况,分析其规律。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占治疗前腮腺体积的百分率为1%54%,腮腺位置也发生变化,外界明显向内发生移动,而内界变化不大,GTVnx体积仅1例增大。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疗的过程中,原发肿瘤体积、轮廓横径、腮腺位置、腮腺体积等均会发生一定变化,会影响到调强放疗的剂量分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69-3570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鼻咽癌患者38例,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结果:本组患者均在49天内完成放疗,平均治疗时间46天.肿瘤区(GTV)放射剂量平均71.4 Gy,临床靶区(CTV)平均放射剂量61.5 Gy,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59.3 Gy.治疗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60.5%,部分缓解率为34.2%,无变化率5.3%.随访2年总生存率89.4%(34/38).皮肤和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以及口干症是主要不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较好,对临近正常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患者放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疗效和副反应,以及对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共186例初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组89例,适形放疗组97例,两组病例均采用Phicips高能直线加速器治疗,选择能量为6MV-X射线。适形放疗组分4段设野,DT2Gy/次,1次/d ,5次/周,根治剂量DT70~72Gy/35~36次/7~8周,预防剂量DT50Gy/25次/5周。调强放疗采用7野共面照射,靶区处方剂量GTVnx :69.96Gy~73.92Gy ,GTVnd:69.96Gy ,PTV1:60.06Gy ,PTV2:50.96Gy。全疗程33次,1次/d ,5次/周。放疗过程中每两周执行1次实时验证。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适形放疗组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7%、85.5%;调强放疗组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1%、86.5%。调强放疗组口干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适形放疗组。结论调强放疗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较适形放疗组明显降低,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提高放疗期间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按照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不给予相关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放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40例患者出现急性皮肤反应(0~2级)38例,消化道反应5例,骨髓抑制(3级)4例,口腔黏膜急性反应2例;对照组40例患者出现急性皮肤反应(0~3级)40例,消化道反应11例,骨髓抑制(3级)8例,口腔黏膜急性反应6例。干预组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实施相关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统计两组肿瘤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65.00%和90.00%,较对照组的40.00%和65.00%显著提高(P<0.05);两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和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75.00%,较对照组的35.00%显著提高(P<0.05);随访3年,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65.00%,与对照组的60.00%相当(P>0.05);观察组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5.00%和40.00%,均较对照组的40.00%和20.00%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晚期鼻咽癌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疗效确切,较单独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鼻咽癌根治放疗后出现迟发性放射性脑病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7~74个月,中位40个月,放射性脑病病灶主要分布在颞叶、脑干、额叶,以双侧颞叶多见。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多见。结论放射性脑病多数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4年内,2D—RT技术具有明显经济优势,调强放疗技术仍存在部分远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惠  章恒 《中国医药》2014,(3):423-42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射疗法(IMRT)治疗鼻咽癌的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有完整资料的鼻咽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IMRT治疗(调强放疗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采用常规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患者均按照根治性放疗,根据病变勾画靶区及需保护的正常重要器官,定义大体靶区鼻咽大体肿瘤靶体积、临床靶区、计划靶区.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对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的放疗毒性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强放疗组皮肤急性反应1级发生率85.0%(51/60);2级发生率11.7%(7/60);3级发生率3.3%(2/60).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放疗毒性反应比较,常规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1例(1.5%);Ⅰ+Ⅱ度毒性反应64例(98.5%);调强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2例(3.3%).2组Ⅲ度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放疗比较,IMRT治疗鼻咽癌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放疗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10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普通外照射及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40 Gy/20 f,比较三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别。结果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相比普通放疗计划,能显著提高靶区的适形度(P<0.01);而适形和调强计划对靶区的适形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计划较普通外照射及调强放疗计划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P<0.01),调强放疗计划对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较普通外照射并没有优势(P>0.05)。脊髓所受的剂量在调强放疗计划中最低,普通外照射计划其次,适形放疗计划较高(P<0.01)。结论对于部分椎体转移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较长者可以选用调强放疗计划来提高椎体局部剂量以加强镇痛效果和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20例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复发灶每次剂量为2.0 Gy,总量56~60 Gy/28~30次。治疗过程用脱水剂治疗脑水肿。结果PR10例,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4%、15.27%。脑水肿发生率50%,经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病人均能耐受。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放疗后复发恶性胶质瘤能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27例)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75mg/m^2,分4~5d给药,氟尿嘧啶500mg/m^2,d1~5,q3W×2)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IMRT加同步化疗:顺铂40[mg(m^2·周)]。对照组同步放化疗(IMRT加同步化疗:顺铂40[mg/(m^2·周)]。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鼻咽病灶试验组CR率81.48%,对照组70%(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96%,对照组92.3%(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92%,对照组88.5%(P〉0.05)。试验组Ⅲ一Ⅳ级白细胞减少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毒性反应稍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在提高生产率方面较同步放化疗组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余文亮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53-3554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复发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复发鼻咽癌同步推量IMR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疗效及急性毒副作用。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平均50 d,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2例患者治疗结束时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为转移患者),总生存率86.3%(19/22),局部再复发2例,2例骨转移,1例喉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局部控制率63.6%(14/22)。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有急性皮肤、口咽黏膜损伤(12例)及骨髓抑制(4例)。1例出现听力下降听神经受损症状,1例出现下颌骨坏死,所有患者口干症状较首程放疗均有加重。结论 IM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复发肿瘤的远处转移、再次放疗导致的不良反应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IMRT治疗复发鼻咽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动静态显像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H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8例临床诊断为HT患者,其中70例经针刺细胞学确诊,8例手术病理确诊,而且2例术后病理明确为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甲状腺动静态显像、化学发光法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血清超敏TSH(TSH-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及TPOAb)测定,并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将HT分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减组、功能正常组、功能亢进组,分析摄锝率、有无结节、动态血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相关抗体间的关系,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软件,χ2检验。结果 7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60例(76.92%)以核素放射性弥漫性高摄取表现,10例(13%)以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摄锝率在正常范围表现,8例(10.26%)以核素放射性分布不均匀,"结节"表现,57例(73.01%)甲状腺相关抗体增高,而对照组30例均为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摄锝率在正常范围表现。结论 HT患者甲状腺摄取功能在不同激素水平间表现出复杂特点,甲状腺动静态显像在桥本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并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较.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51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 1次/日,5次/周,GTV分次剂量为2.2Gy,其处方剂量为70.4~74.8Gy/32~34次;CTV1分次剂量为1.8 Gy,处方剂量为61.2~64.8 Gy/34~36次;CTV2分次剂量为2 Gy,处方剂量为50~54 Gy/25~27次;对59例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分次剂量为2 Gy,1次/日,5次/周.GTVnx处方剂量70~78 Gy/35~39次,GTVnd处方剂量70 Gy/35次,CTV1处方剂量60~64Gy/30~32次,CTV2处方剂量50~54Gy/25~27次,有残留者适当缩野补量.采刚放化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分期情况给予顺铂+氟腺嘧啶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结果 DVH分析显示IMRT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保护好,特别是对腮腺的保护.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均可耐受,IMRT组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IMRT组患者口干程度明显较3D-CRT组减轻.近期疗效:CR28例,PR3例,总有效率(CR+PR)100%.1年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IMRT在剂量分布和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方面优于3D-CRT,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和后期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且最佳的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CT/MRI 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例,由5名高年资放射治疗科医师在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鼻咽肿瘤靶区(分别以GTVCT和GTVfusion表示),比较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不同医生间鼻咽肿瘤靶区勾画的差异性,研究影像融合技术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GTVfusion比GTVCT大,单一CT图像状态下的肿瘤靶区(GTV)在不同医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CT/MRI融合能显著缩小不同医师间靶区勾画的差异性,从而提高靶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结论 MRI和CT融合图像提供了互补的信息,有助于医师确定肿瘤边界,勾画出更精确的靶区,为精确放疗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治疗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口服加味当归补血汤,每日一剂。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CD3+、CD4+、CD4+/ CD8+比例都升高,CD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NK 细胞和 CD3+、CD4+、CD8+、CD4+/ CD8+比例都具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放疗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放疗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