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状况,寻求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泰山医学院231名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多数医学大学生(67.3%)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绝大多数学生(94.7%)认为性教育应包括"性知识和性病知识"的内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性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医学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5,(7):102-107
目的:了解网络上的不良性信息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引起社会大众对净化网络环境急迫性的思考,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通过无记名方式、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形式,调查福州地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350名大学生,统计分析网络上的不良性信息对其性观念的影响。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是自己不放纵,并对他人性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55.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不良性信息使其性观念较以往开放、宽容和理解,但不接受一夜情等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结论:高校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上着手,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卢凤 《中国性科学》2016,(2):136-139
目的:了解泰州市专科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况,为性教育的开展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自编《泰州市高职高专学生性态度调查问卷》对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学院等3所高校5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结果:泰州市专科学生性教育缺乏,性知识掌握程度偏低,性行为发生率中等,性态度较开放。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地大学生在学校性教育态度、性知识掌握、性行为发生率以及性态度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知识、性行为及性态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高校在实施性教育时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教育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8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观念的调查。结果:在对性的看法、做法,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对贞操的态度,对同性恋的看法,以及性观念的形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学科差异。结论: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既传统又开放,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探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状况,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同性恋认知教育、消除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歧视等起促进作用。试析在对同性恋认知和态度上的深层次内外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大连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无记名调查。结果:认识上,不同性别、专业、民族、环境态度差异显著;态度上,不同性别、专业、成长环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各因素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同性恋认识和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工商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性知识、性观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性知识非常贫乏,缺乏获取性知识正规途径;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性观念向现代的性观念过渡;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性观念调查及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勤  车玥 《中国性科学》2009,18(4):43-46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性观念状况及其对性知识的需求,确定后续性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某本科高校的3000名2008级新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性观念存在差异;大学新生对中学性教育大多数表示不满意(77.8%);对异性交往,性生理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最为关注。结论:性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亟待重视;学校应承担起学生性教育的主要责任,成为科学性知识传播、宣传、教育的主体;性教育内容应以学生为本,走在身心发育、发展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性教育学习意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问卷,于2018年对苏州市8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性教育学习意向分为(3.45±0.8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向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为态度中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中学校和同伴支持、知觉行为控制中便利条件和自我效能是大学生网络性教育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的网络性教育学习意向较为积极,高校可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性教育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创设支持网络性教育的氛围和提供便利条件,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性教育学习意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现阶段济南市女大学生所持有性态度、发生的性行为及所具备的性知识,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级、生源地及院校间的差异。结果:有97人(23.5%)赞成婚前性行为,有246人(59.6%)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及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分别为6.8%、5.8%。在有自慰行为的学生中69.6%有负罪感。城市生源女大学生比农村对性相关知识掌握要好。有关性的问题给40.7%的学生带来困扰。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中学课程。女大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性教育方式是性教育课和讲座。结论: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与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对保守,性行为发生率也低于四川、广州等地大学生。女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存在性困惑,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危害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中国人性观念的总体情况和群体差异,在"传统-现代"的框架中,对可能影响中国人性观念的因素进行检验和讨论。研究发现:样本总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最为宽容,对婚外性行为最不能容忍,对同性性行为态度的拒答率最高;年龄、性别、地域、居住地是性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籍、政治面貌和新媒体接触程度对于性观念的影响没有获得统计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二文理科学生性行为及性观念差异。方法:抽取343名文科学生,450名理科学生进行性行为及性观念调查。结果:文理科学生在性冲动、恋爱、接吻、性交等性相关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婚前性行为、婚姻恋爱关系、贞操等性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文理科学生的婚恋观、性观念有显著差异;性别的比例对性相关行为有影响;有同性恋倾向的男生更偏向选择文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性别、专业、城乡差异等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知,并了解同性恋的社会地位,为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材料,并为同性恋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通过网络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了560名大学生。结果: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以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对待同性恋。对同性恋反感的只占18.2%,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他们的正常情感选择,超过80%的学生认为同性恋应与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应受到尊重与关注,持以上观点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对同性恋的求爱,女生拒绝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应当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看法,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性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3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问卷、性认识、性价值观和性适应分问卷平均得分分别为(3.48±0.40)、(3.38±0.49)、(3.63±0.65)、(3.55±0.48)分。大学生性认识低于性价值观(t=-8.065,P0.001),性认识也低于性适应(t=-10.6,P0.001)。2、女生的性态度、性价值观、性控制力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3、大一学生的性知识和性认识比其它年级低(P0.01),而大一学生的性态度和性控制力较其它年级高(P0.05)。4、文科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工科学生(P0.05),理工科学生高于艺体生(P0.05),文科生高于艺体生(P0.001)。5、性别、专业和年级对性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中等偏上,专业、年级和性别等是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和性别加以宣传和组织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现状,探讨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性知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选取北京市六所高校中的11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来源地、家庭收入水平、专业、最早恋爱时间、父母文化水平、学习成绩好坏的学生间的性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2)性别、生活区域、父亲受教育程度、年级及不同恋爱时间对学生的性知识的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的差异表现出多元化,大学性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陕西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随机抽取该校985名学生自填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采用χ~2检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认知情况与态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调查985人,回收有效问卷932份,回收率为94.62%;陕西某医学院大学生的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为57.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类别(OR=2.241,95%CI=1.642~3.059)、年级(OR=2.115,95%CI=1.378~3.245)、生源地(OR=1.444,95%CI=1.077~1.937)三个因素与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情况相关;仅有37.91%的学生允许HIV感染者或病人继续工作学习,有55.27%的学生愿意继续和被感染的家人朋友来往;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对待艾滋病的歧视得分与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呈负相关(r=-0.148,P0.05)。结论陕西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预防知识知晓率偏低,医学类、高年级、城市生源是高知晓率的保护因素,低知晓率导致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产生歧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现状,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问卷"对6所高校一~四年级6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行为价值观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性行为价值观在各个维度上的重视程度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家庭爱情成长愉悦名利同伴。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各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专业方面,部分维度存在差异;生长环境方面不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性行为价值观总体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17.
王卫媛 《中国性科学》2013,22(8):86-91,104
目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关同性恋内容进行调查,主要是分析讲课老师有无正确传达同性恋知识,以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方法:本文通过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对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了关于同性恋内容的调查及老师、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调查;通过旁听10所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分析授课老师对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不仅受到年级、性别、出生地和专业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传播途径的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存在差异性;接受了专门开设同性恋内容课堂教学的学生,相比没有接受专门的同性恋内容教学的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友好;部分教师仍把同性恋视为病态.结论:本文显示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应该加强同性恋的内容,教师应该接受新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其华  李岚 《中国性科学》2009,18(6):6-6,12
目的:观察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开设的方法。方法:通过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教学方式,并采取对照组对比的方法分析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答案进行分析,接受性健康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大学生中尽早进行适宜的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身体健康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和台湾在校大学生性观念情况,探析不同社会经济情况下性观念的差异.方法:自制性观念问卷,对福建325名、台湾1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按地区分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闽台大学生在自慰是否有负罪感(χ2=48.542,P=0.000)、是否渴望发生性行为(χ2=51.189,P=0.000)、未婚先孕的态度(χ2=10.988,P=0.004)、殉情的态度(χ2=57.342,P=0.000)、是否发生过性行为(χ2=89.509,P=0.000)等项目存在显著差异(P<0.05),福建大学生更趋于保守;在第一次遗精或月经的时间(χ2=3.361,P=0.345)、第一次自慰的时间(χ2=5.867,P=0.209)等项目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闽台大学生性观念差异显著,台湾大学生开放程度高于福建大学生.台湾大学生更能接受无子婚姻,对同性恋态度更加包客.不同的成长环境对性观念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对其性观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选择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四川省三所高校: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共1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调查结果,以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大数据,寻找教育新方法,帮助并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