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用电子信箱在护理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公用电子信箱在护理信息传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注册"护理部专用信箱"与"公用电子信箱",将各类护理管理综合信息通过"护理部专用信箱"发送到"公用电子信箱",供护理人员下载、浏览、交流和学习,同时接收各科护士长、护理人员回发至"公用电子信箱"的各类反馈邮件,按主题分类保存、归纳、整理与处理,并比较使用前后护理管理信息发送的费用和时间。结果使用后,护理部在办公费用、发送管理信息日耗时均低于使用前(P0.01);护理人员满意度增高(P0.01)。结论使用电子信箱传递护理信息,有助于护理管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准确性,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既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护理管理成本,又拓宽了与护理人员的沟通途径,密切了护理部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W模式"在护理信息传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底开始,我院护理部质控办在企业微信平台设置"护理质达车"板块和"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通知群",将所有护理质量与安全讯息通知等通过"护理质达车"板块定向发送给各类护理人员;同时通过"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通知群"回收各种反馈消息,并且搭建各护理单元沟通平台。设置好"5W模式"的各个环节,做好过程和结果控制,形成信息管理的闭环。比较应用前后护理部传达消息的接收学习情况、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从设置开始,截止到2021年1月31日,"护理质达车"共推送284期内容,临床护士接收率为100%,共946 449人次阅读学习,较前明显提高。应用管理新模式后,护士各项满意度较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书写、患者满意度、整体护理等质量较前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将"5W模式"应用于护理信息传递管理中,有助于保障信息传递高效、快捷、同质化,促进科室之间良性竞争,形成人人参与质量与安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实行授权式管理,了解其工作满意度,以进一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将血液净化中心全体护理人员分为质控管理组、设备资产组、急救管理组、院感管理组、优质护理组、安全管理组、培训带教组、专业技术组,并对其进行授权式管理前后调查,进而了解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授权管理后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授权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实行授权式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各方面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丰富护理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4.
龙燕  覃小慧 《天津护理》2012,20(4):246-24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护理绩效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构建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并将之运用于护理管理,对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前后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效。结果:采用护理绩效管理后各考核指标较未使用前有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采用护理绩效管理对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水平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更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ICU护理人员39名纳入实施前组(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护理人员42名纳入实施后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师、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护理工作落实合格率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组(P0.05),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层级护理管理后医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ICU护理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加入护理组长一级,并与2014年10月~2015年9月实施的常规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经不同管理方法管理后我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人员经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后,患者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护理工作满意度(73.33%);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89.66±7.5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92.03±5.49)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69.38±6.2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75.66±7.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加入护理组长一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实际操作评分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目标管理在科室中的的应用效果,为医院全面落实护理综合目标管理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在"科室护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基础上,形成《科室护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经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实施,对比分析护理综合目标管理实施前、后科室工作主要评价指标得分、护理部年度工作目标及护理相关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等;通过护士长对该方案的满意度调查,进一步明确今后护理综合目标管理改善重点。结果:实施后,科室护理质量得分、出院患者满意度得分、护士长综合民主评议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部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均优于实施前;护士长对护理综合目标管理方法的满意度在科学性、激励性、考评的公平和公正性评价、付出和回报公平性感受、体现个人与组织目标一致性评价5个因子的得分均3分。结论:护理综合目标管理方法临床实施效果明显,护士长满意度高,对调动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科室护理服务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和促进个人、团队与组织目标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区域包干负责病区护理质量,实行定点式跟踪督导与"走动式管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比较实施前(2010年)、后(2011年)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实施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6项护理质量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手术室护理人员6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管理。将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质量改善中的效果较好,适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0.
张晓梅  黄榕  谭庙琴  洪婧  陈琼  邓逃生 《护理研究》2015,(12):1457-146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实施量化考评管理的效果。[方法]依据月优秀护理组评选表对神经内科ICU护理人员实施量化考评,并比较实施前(2013年第4季度)与实施后(2014年第1季度)护理部季度质量检查结果与医生、护士、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量化考评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量化考评管理后,护理部季度质量检查得分及医生、护士、病人满意度调查得分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量化考评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生、护士、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妇科护理人员的结构及工作情况,针对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存在的问题,组建科室护理志愿者咨询团队,制定团队工作目标、职责、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志愿者护理服务方案。比较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前、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住院病人遵医行为依从性及服务满意度、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志愿者咨询护理服务实施后,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由实施前的80.3%,提高到实施后的97.8%(P〈0.01),病人的遵医行为中服药依从性由实施前的81.1%,提高到实施后的99.5%(P〈0.01)。结论: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后,护士有了专门的时间与病人沟通及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加之相关制度的实施及运作,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促进了病区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病区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人员的分层次培训、程序化管理及目视管理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人员主动管理的意识。比较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和干预组(2012年6~1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发生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安全干预实施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科室人员在服务态度、供应物品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精神科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四个封闭病房全体护士为观察对象,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病人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三个方面8个项目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且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皮肤专科护理技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原因进行评估、分析,从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强化核心制度等方面人手,制定整改措施,监控实施情况并评估其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皮肤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降低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防范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责任制在普外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实习中后期(进入临床实习4个月后)轮转到普外科的护生106名作为试验组,采用一对一带教,即实习护生责任制模式带教;将2010年实习中后期轮转到普外科的护生9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分别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服务质量、职业认同感、住院患者满意度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生护理服务质量、职业认同感、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行实习护生责任制,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集约化管理应用于内镜中心护理管理中,以寻求更适应科室发展的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我院内镜中心就诊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镜中心传统模式管理,观察组给予集约化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内镜中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治疗环境及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指标的评分及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约化管理的应用更有利于内镜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妇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比分析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对护理人员评价。[结果]实施优质服务后,妇科病人按应灯率、护理差错率、需要陪护照顾率与实施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管理工作、健康宣教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妇科病区的工作效能,增加病人的满意度,符合广大病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给药前病人身份识别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3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实施前218例和实施后321例,实施前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后总结病人身份识别风险种类,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身份识别缺陷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病人给药前身份识别缺陷率(17.45%)明显低于实施前(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给药前病人身份识别缺陷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部服务中,通过对门诊患者进行有效的“接触点”服务及对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控制,以达到提高医院门诊的服务质量。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患者在门诊就医的有效“接触点”,即对就诊环境、后勤、窗口服务、医务人员等有效接触点服务进行质量控制并制定各种服务规范。评价实施有效“接触点”服务及对接触点服务进行质量控制后的效果。结果有效“接触点”服务实施前后患者在就诊环境(65.0%比84.1%),注射时满意度(87.8%比98.3%)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35.99,31.51;P〈0.05);医疗投诉较2009年下降35%。结论门诊管理者掌握门诊患者有效“接触点”服务,针对性地加强“接触点”服务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