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进行病原菌鉴定,了解引起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本科并被临床诊断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和动物分离的皮肤癣菌,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以微卫星序列(GACA)4为引物对菌株的DNA进行扩增,随后针对非转录间隔区(NTS)设计引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鉴定来源于患者和动物间菌株的差异性。结果 42例病例中,有10例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不一致,只有32例和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一致。32例患者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57株菌,共鉴定出3种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趾间毛癣菌(原: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经RAPD的结果表明,患者和所接触动物感染的皮肤癣菌具有同源性。结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致病菌以犬小孢子菌最常见,其次为趾间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猫为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狗和兔;人和所接触动物同时患癣菌病不一定都是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2.
结婚是婚姻的具体操作,是双性或双人之间的性结合。其结局有两极,一是双赢、相得益彰:一是双输、两败俱伤。在两极之间还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状态,如不输不赢、一输一赢、互有输赢等等,因人而异。人人都希望结婚有个双赢的结局,但“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事儿并不多,尤其是同性爱者,不论与异性或同性结婚,都难免以双输告终,这是由结婚的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曹兴午 《中国性科学》2012,21(5):3-I0001
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人是性的实践产物,人人又是性的实践者.不管是否主动参与,性欲都是构成思想和情感的一部分.它植根于我们的感情、向往、动机、渴望、欣喜、梦幻、恐惧、焦虑及挫折之中…….尽管不能否认在人类的男女相互交往中,性的影响无处不在潜意识中反映,但是这种潜意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性在所有时刻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二部分:论述 一、核心概念1:人类的发育 1.生殖解剖学和生殖生理学 人体有繁衍后代的能力,也有给予和接受性快感的能力.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名称和独特的功能;人体的外生殖器、生殖器官和基因决定人的性别;男孩和女孩的身体都有一些部分,当被触摸时感觉很舒服.对两性来说,激素影响着生长、发育,也影响着性和生殖的能力;女性的生殖能力在绝经后终止,男性一生中都有生殖能力;在生活中,两性都能体验性快感;绝大多数人享受着给予和接受性快感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马健 《中国性科学》2011,20(7):42-45
目的:分析中国古代性文化对现代人生活幸福的实用意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性典籍和在民间和道士中进行采风,进行分析、归纳、小范围实验。结果:中国古代性文化对现代人生活幸福的实用意义确切存在并作用很大。结论:中国古代性文化对现代人生活幸福的具体用途共有五点:男子性锻炼方法;女子性锻炼方法;控制射精技术;小高潮技术;中国性功夫。  相似文献   

6.
怡然 《中国性科学》2004,13(9):31-32
“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这几个字把人们对性的认识描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观念相对保守的黄土高原山西。要说性,还要把它说到上下五千年,说得深人人心,谈何容易。但是,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种植了性科学的种子,并且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7.
不应期是人类男性在生物进化中从雄性动物身上继承下来的一种性交合后对性的不适应现象.它在保护男性身体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男性性能力,对夫妻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因其历史悠久,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许多固有的性观念;如相对于女性的性要求而言,男性交合时间短,频率低,并且每次都射精等等.本文通过对"非性源性阴茎勃起原理"的扩展应用,将男性不应期进行逐期分析和消除,使古人倡导的"交而不泄,固精养身",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从而改变了许多旧的性观念,使女性高潮在交合中可轻易的反复多次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双方性欢娱的程度,减少了阳痿、早泄症状的发生,进而加速了人类社会性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性健康教育学绪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章性科学与性文化一、人类的性存在性的问题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男女老幼概莫能外。孟子说:“食色性也”就是把性当作人的基本需要。无论是从人类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史来看,性的存在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实际上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把人统一起来。男女两性的差别也是这样,一般认为,男女性差别应由三个方面组成:男女在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靳风烁 《中国性科学》2013,22(5):I0001-I0001
古人云:“人者,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对于人来说,吃饭是第一重要的,关乎生存;而性和吃饭一样重要,关乎繁衍。食和性是一切动物必不可缺的,二者都有其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理属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食的社会属性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而性的社会属性是推动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的发展,即建立起社会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0.
远古人类,生产力极低,生产劳动全凭体力,寿命也短,因此,生育后代成为人生天字第一号大事。他们不懂得为什么男女交媾既享受欢乐又可生育后代,以为是神的赐予。他们把性交看作是奉神的意旨去办的事,交合之际看作是人神相通之时,对性事充满着迷信和崇拜之情。这样的性观念,现代人看来是十分愚昧和可笑的,性学家称之为"性崇拜"。时代不同了,当代人们对人类性行为及其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较丰富的知识。性学已经是拥有性生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073名在校大学生关于性话题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1.17%的大学生之间都有过性话题的讨论;性话题的谈论持续时间和频度男生高于女生;性话题的谈论地点多在宿舍;性话题的主要内容为异性的气质和容貌;男女之间的性话题内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脊液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样细胞(BMSC-Ns)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将40只4~6周龄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其中致瘤性实验3组:阳性对照组(A组),接种Hela细胞(2×107/0.2ml);实验组(B组),将BMSC-Ns按2×107/0.2 ml接种至裸鼠肋部皮下;阴性对照组(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接种后饲养1个月,大体观察肿瘤形成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注射处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全身毒性实验2组:实验组(D组),裸鼠尾静脉注射大鼠BMSC-Ns(5×106/0.2ml);阴性对照组(E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观察动物临床反应,以后每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15天;将动物处死,采集血液标本行血液学检查。结果 BMSC-Ns接种于裸鼠肋部皮下1个月后未见接种部位肿瘤形成,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尾静脉注射BMSC-Ns后动物一般情况无异常,至第15天裸鼠全部成活,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结论皮下接种或者尾静脉移植CSF诱导的BMSC-Ns对裸鼠是安全的,无致瘤性和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13.
HLA与光敏性皮肤病(综述);进食藜引起日光性皮炎1例;动物致外源性光感性皮炎1例;烧伤酊的药效学研究;低热烧伤111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 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 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 d和10.10 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 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致敏性是外用护肤品研发中考察的毒性试验项目之一,传统皮肤过敏试验是根据动物皮肤重复接触受试品后的反应,对受试品的致敏性进行评价,但存在动物用量大、检测结果主观性强等问题。近年来,皮肤过敏试验开始采用细胞培养、重组皮肤、计算机专家系统等替代模型,动物应用减少,科学性和人道性得到提升。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为外用护肤品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进行病原菌鉴定,了解引起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本科并被临床诊断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和动物分离的皮肤癣菌,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以微卫星序列(GACA)4为引物对菌株的DNA进行扩增,随后针对非转录间隔区(NTS)设计引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鉴定来源于患者和动物间菌株的差异性。结果 42例病例中,有10例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不一致,只有32例和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一致。32例患者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57株菌,共鉴定出3种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趾间毛癣菌(原: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经RAPD的结果表明,患者和所接触动物感染的皮肤癣菌具有同源性。结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致病菌以犬小孢子菌最常见,其次为趾间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猫为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狗和兔;人和所接触动物同时患癣菌病不一定都是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患者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对其病理亚型进行划分,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将患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超声征象的差异,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 在BCC的超声征象中,侵袭性BCC比非侵袭性更容易浸润至皮下组织(χ2=5.189,P=0.023),病灶内部更容易出现液性暗区(χ2=10.672,P=0.001);而在病灶形态、最大直径、平均高回声点计数、后方回声变化以及Alder血流分级方面,侵袭性与非侵袭性BC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BCC的高频超声表现间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或许能在术前鉴别二者及制定治疗方案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健康美满的生活。当然,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与子女讨论"性"的重要性。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谈性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自己子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正>高球蛋白血症紫癜(HGP)是一种以复发性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球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为特征的综合征[1]。本病临床早期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瘀点、瘀斑,对称分布于双侧下肢,皮损经过长期反复常表现为陈旧性的色素沉着,其上可见散在的鲜红色瘀点、瘀斑。HG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HGP常继发于干燥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黄全华 《中国性科学》2005,14(2):39-39,43
《中国性科学》2004年第13卷第1期载史成礼教授一文,题为“我的性学观点”,其中第19条为:“有性能力的人是人物,无性能力的人是废物,性能力过强的人(性混乱和纵欲)是动物。”笔者认为此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性学是研究人类性行为与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但这门科学的确立,在内涵和外延上至今还都不是很明确的, 因此尚未形成公认的体系。但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