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纯丙泊酚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要求无痛胃镜的患者100例。年龄40-75岁,体质量50~80kg,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常规禁食水,人室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使用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UP-8000C型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前面罩吸氧3min,开放上肢静脉,A组TCI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靶浓度(2μg/ml),同时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操作,B组于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胃镜镜体通过咽腔时,取活检时及检查完毕时BIS、SpO_2、平均动脉压(MAP)、HR及意识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情况、丙泊酚的用量。检查结束后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A组麻醉效果满意率100%,B组有14例患者在检查中有肢动需要追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率72%,与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检查中BIS降低(P〈0.05),B组检查中MAP、HR及检查完毕HR降低(P〈O.05),与B组比较,A组检查中BIS升高(P〈0.05),MAP和HR、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A组的意识恢复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减小,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TCI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μg/m)复合丙泊酚1mg/kg用于无痛胃镜,麻醉起效快,平稳,苏醒快。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F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组)。观察SBP、DBP、ECG、SpO2、HR。麻醉效果、苏醒情况和检查中并发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体动、呛咳、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术中发生体动、术后头晕的例数R组明显低于F组(P〈0.05)。R组发生呼吸暂停例数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且苏醒时间更短,苏醒质量更好,但应注意瑞芬太尼可能引起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患者中临床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共30例,按照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别编为A组(n=15)、B组(n=15).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3μ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平均血压和心率变化均在正常范围.意识消失的时间及完成插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虽然3组患者丙泊酚TCI停止时预期清醒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实际清醒至拔出导管时间A组、B组较C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对麻醉及手术中各种刺激的反应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同.但是肝硬化患者在停止丙泊酚输注至恢复清醒的时间较肝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刘吉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07-2508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TCI组)和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组(C组),每组60例。TCI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μg/L。C组: 瑞芬太尼的用量为1.0μg/kg/h。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果 两组清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纯静脉恒速输注效果相当,对于基层医院,采用单纯静脉恒速输注更为合理。 [关键词]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5.
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韩光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49-4050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复合异丙酚输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 I~Ⅱ级早孕需人工流产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各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均为4.5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EC50分别为A组0.8 ng/mL,B组1.3 ng/mL,C组1.8 ng/mL.比较3组患者之间体动反应程度、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各组在给予伤害性刺激前后血液动力学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之间比较,B组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高于C组(P<0.05).而3组患者剧烈体动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叉,而术后腹痛程度评分(VAS)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复合异丙酚4.5μg/mL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1.8 ng/mL麻醉效果好,安全性强,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与持续输注两种方法在无痛胃镜下取胃石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石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输注组(Ⅱ组),每组20例。监测6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患者体重、用药总量、操作时间、诱导时间、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和操作者满意度。结果:Ⅰ组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40.2±6.3)svs.(58.5±10.1)s,(3.9±1.3)svs.(7.1±1.8)s。Ⅰ组患者丙泊酚总量少于Ⅱ组[(255.3±15.4)mgvs.(309.2±14.3)mg,P<0.05]。Ⅱ组的操作者满意率比Ⅰ组低(95%vs.100%)。Ⅰ组患者麻黄素使用率低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结论:丙泊酚TCI法更适用于无痛胃镜下取胃石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10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异丙酚TCI组(P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组(PR组),每组50例。P组: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6 mg/L;PR组: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 mg/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μg/L。待病人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果:PR组麻醉起效时间(1.8±0.8 min)明显短于P组(P<0.01);PR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优于P组(χ2=12.25,P<0.01);PR组异丙酚总用量(2.6±0.3 mg/kg)及呼吸抑制评分(2.1±0.8)明显小于P组(P<0.01)。P组苏醒期躁动和兴奋多语的发生率分别为34%及31%,PR组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但应该加强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诱导、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组(TCI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VP)、心率(HR)及术毕患者苏醒过程中各时段所需时间,观察患者拨管后各时段的意识状况、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TCI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较G组平稳;在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及离开恢复室时间TCI组明显短于G组;术后各时段意识恢复程度(OAA/S)评分TCI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苏醒迅速,清醒质量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优于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初产妇剖宫产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剖宫产初产妇92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娩出即刻、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两组插管即刻、娩出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插管即刻、娩出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应用于初产妇剖宫产术,可减轻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拔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在门诊拔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 0例门诊拔牙患者 ,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人工输注 (MCI)组和对照组 ,记录两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 ,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同时记录血压、心率、镇静深度。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TCI组显著低于MCI组 (P <0 .0 5 ) ,意识消失时所需的丙泊酚剂量TCI组大于M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的平均用量TCI组略低于MCI组 ,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CI组缩短 (P <0 .0 5 )。TCI组与MCI组在MAP、HR、SpO2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但对照组MAP、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 ,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伍用丙泊酚麻醉明显优于常规局麻下拔牙 ;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与人工丙泊酚输注 (MCI)相比 ,诱导迅速 ,苏醒快 ,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时,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联合相同血浆靶浓度的丙泊酚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两者双通道靶控输注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的合理配方.方法 40例次需小肠镜(经口)检查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4组分别输注瑞芬太尼0.2、0.4、0.6和0.8ng/mL,待瑞芬太尼达稳定血药浓度后,靶控输注丙泊酚3.0μg/mL.观察麻醉前(T0)、入睡睫毛反射消失时(T1)、入镜即刻(T2)、小肠镜经过曲氏韧带(T3)、检查结束出镜后(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BIS值以及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呼吸抑制、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4组入睡睫毛反射消失时MAP、HR、BIS均显著降低,Ⅰ组入镜及进镜经过曲氏韧带时MAP、HK、BIS均增高,Ⅲ组则与Ⅰ组相反:Ⅱ组睫毛反射消失时、进入曲氏韧带时MAP、HR、BIS和麻醉前比降低,入镜时MAP、HK、BIS较T1时升高;Ⅳ组各时间点MAP、HP.、BIS较检查前均显著降低,Ⅰ、Ⅱ和Ⅲ组检查结束时MAP、HR和检查前比无显著性差异.Ⅰ组检查中的体动发生率显著增加;Ⅳ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组诱导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Ⅱ、Ⅲ和Ⅳ较Ⅰ组间缩短,Ⅱ、Ⅲ和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组苏醒时BIS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0μg/mL丙泊酚复合0.6 ng/mL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检查中体动发生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清醒程度好.为小肠镜检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配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15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 = 50):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B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B组)。R组和B组分别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0 mg/kg和丙泊酚2.00 mg/kg,RB组依次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及丙泊酚0.50 mg/kg,30~40 s内缓慢推注,均于用药前5 min使用芬太尼1 μg/kg预镇痛进行静脉麻醉。睫毛反射消失之后,由同一医师进行内镜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镇静成功率、体动情况和围术期不良事件,以及3组患者诱导起效时间、唤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 3组患者镇静均未失败,成功率为100.0%。R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8.0%)低于R组(28.0%),与B组(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 < 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的注射痛发生情况少于B组(P < 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诱导起效时间较R组短(P < 0.05),与B组相比,诱导起效时间长(P < 0.05)。3组患者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两者单独使用,应用于无痛胃镜诊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41~70岁,体质量50~75 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开始以效应室靶浓度为4~5μg/mL TCI丙泊酚,逐渐增加至6~7μg/mL,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4~5μg/mL;观察组在TCI丙泊酚前缓慢静脉推注(超过5 min)右美托咪啶0.4μg/kg。记录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插镜过咽喉(T2)、插镜达十二指肠(T3)、和退镜完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值;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的HR较T0时明显减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的MAP、SPO2均较T0时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T1、T2时对照组的MAP、SPO2明显低于观察组,T1、T2时对照组的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丙泊酚总用量比对照组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4μg/kg复合TCI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踝针灸法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镜检查患者120例,年龄70~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病情稳定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腕踝针组,各60例。腕踝针组入室前在相应区域穿刺留针,入室后两组静脉给予纳布啡0.1 mg/kg,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待睫毛反应消失、呼之不应时进行胃镜操作,根据术中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胃镜操作时间、唤醒时间、离室时间、呼吸抑制、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腕踝针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呼吸抑制、低血压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腕踝针在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中,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合适剂量范围.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156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LNP)、中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MNP)、高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HN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室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与对照组(丙泊酚),各46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检查中的BIS值、苏醒后MoCA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能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恢复的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该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n=42)和瑞芬太尼组(n=42)。两组患者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生命体征、应激反应、T细胞亚群分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的清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瑞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在麻醉后、麻醉结束、麻醉结束24 h和麻醉结束72 h 4个时间点,血葡萄糖(GLU)、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CD3^+、CD4^+和CD8^+及CD4+/CD8^+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具有麻醉过程平稳、应激反应小、抑制细胞免疫轻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岁。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速33例、窦性心动过缓16例、ST-T改变71例、室性早搏14例、室上性早搏29例、房性早搏23例、室性早搏合并ST-T改变19例、房性早搏合并ST-T改变12例。分别在无痛胃镜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24例,一过性SPO2下降45例,经报告麻醉医师予以及时处理后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改变。电话或问卷调查显示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5.4%,80.6%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同样检查。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静注阿芬太尼2.5μg/kg组(O1组,n=30)、5.0μg/kg组(O2组,n=30)、7.5μg/kg组(O3组,n=30)和10.0μg/kg组(O4组,n=30),2 min后缓慢注射丙泊酚1.5 mg/kg,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发生体动次数、丙泊酚用量、丙泊酚追加次数和患者苏醒时间;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MOAA/S评分≤3分满足胃镜检查要求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和检查结束胃镜撤出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O1组和O2组相比,O4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在自主呼吸短小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作为短小手术异丙酚静脉平衡全麻的临床意义。方法:检验和观察瑞芬太尼在20例行短小手术麻醉病人的呼吸抑制效应。结果: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为4.5μg·mL-1,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是变化的,12例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够满意维持,在这些病人当中,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为1.6 ng·mL-1,输注速度的中位数为0.05μg·kg-1·min-1,保持自主呼吸情况下的瑞芬太尼的浓度范围很宽,范围相差4.7倍,即0.6-2.8 ng·mL-1。结论: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变化大,因此全身麻醉的开始浓度就很难确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控制呼吸还是必要的,尽管加大瑞芬太尼的剂量而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但病人同样可以快速苏醒主要得益于瑞芬太尼的超短时间敏感半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