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痊愈出院26例,死亡1例。结论: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27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痊愈出院26例,死亡1例.结论: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方式和技巧。其中男17例,女9例,中位年龄46岁;右侧12例,左侧14例;Ⅰ级瘤栓6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围术期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积极应对,24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弹干预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痒的发生率,促讲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基础护理,不良情况的预见性护理,认为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预见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癌伴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肾癌根治、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前放置腔静脉滤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肾癌患者实施该治疗方式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术前做好患者评估,以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宣教指导;静脉滤器置入后注意右颈部局部情况及患者不适主诉,防止滤器移位;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做好引流管护理,观察肾功能变化,有效落实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于术后即刻或术后1d拔除滤网,其中1例术后1d取出滤器后见滤网上附着直径0.2-0.4cm的小团块,病理证实为血凝块.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放置静脉滤器能有效防止术中、术后癌栓或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肾癌伴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生率约为4%~10%,癌栓甚至可达右心房。因手术风险大且预后差,多数病人放弃手术。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在对病人实施肾癌根治术的同时彻底切除下腔静脉中的癌栓,5年生存率可达25%~57%。1999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共收治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病人1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癌伴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4%~10%[1],手术切除目前仍是最有效的治 疗方法。根据癌栓分型不同(肾旁型、肝下型、肝内型、膈上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膈上型需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麻醉下取栓。DHCA 可使缺血期长达60min左右,有充分时间进行腔静脉癌栓取出,切除受累腔静脉,并进行重建手术[2]。我院于2013 年7 月收治一例肾癌伴IV 型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肾癌切除并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鉴于此例手术的复杂性及护理的特殊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巨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及肾上腺转移1例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左肾巨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及右肾上腺转移患者行开放性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加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对肾巨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及肾上腺转移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积极应对,患者手术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复查未见异常。结论:对肾巨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及肾上腺转移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肝松解技术处理肾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10例肾细胞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患者,采取术前心理疏导、预防癌栓脱落,术后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通过精心护理,未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月~4年,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结论通过对肾细胞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例肾癌合并肝后高位下腔静脉癌栓的老年女性患者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微创取栓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术前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详尽的围术期治疗与护理方案,实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护肝、护胃、抗感染、抗血栓等对症治疗的效果监测及护理,严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脑、肺等器官继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右肾癌伴腔静脉瘤栓31例,左肾癌伴腔静脉瘤栓7例;Ⅰ级瘤栓8例,Ⅱ级24例,Ⅲ级3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切除及取瘤栓术,其中35例下腔静脉阻断下切除下腔静脉瘤栓,3例瘤栓达右心房,在体外循环腔静脉心房分流下取瘤栓。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6~114个月,平均41个月,21例无瘤生存(55.2%),2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5.2%),13例肿瘤转移死亡(34.2%),2例失访。结论没有转移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如能完整切除,并非手术禁忌和愈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杜煜  时高峰  王亚宁  王琦  彰俊杰 《临床荟萃》2010,25(6):489-491,F0002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肾静脉瘤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均于术前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肾静脉内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及瘤栓的范围,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对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侧肾癌.手术病理共发现22处肾静脉瘤栓和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CT对肾癌瘤栓的检出率为100%.CT诊断22支肾静脉内有瘤栓,8支下腔静脉内有瘤栓.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瘤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5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平均49.8岁。5例均为右侧,肾静脉型(Ⅰ型)1例,肝下型(Ⅱ型)2例,肝内型(Ⅲ型)2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1例因癌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术中死亡外,余4例手术顺利。1例癌栓侵犯腔静脉壁,术后局部复发和肺部转移,17个月死亡。其余3例分别随访7个月、9个月、2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右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完全梗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完全梗阻者行右肾根治十下腔静脉整段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例接受手术者中2例超声随访16个月,无瘤生存,1例术后13个月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下腔静脉癌栓梗阻部位及程度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术前术式选择、估测手术风险及准备相应对策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5.
The surgery required to remove a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inferior vena cava (IVC) tumor thrombus is complex. IVC tumor thrombus is a complicating factor that occurs in 4% to 10%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Nurses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surgical procedure and its inherent risks to proactively and successfully manage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are and discharge pl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重复肝动脉造影和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意义。结果l0例均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前后显示下腔静脉癌栓血管,16例在栓塞后l一3月内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癌栓的供应血管增多,癌栓增大,其中4例累及心房。4N下腔静脉癌栓血管不显影。栓塞后癌栓内均见碘油沉积.部分癌栓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之下腔静脉癌栓由肝动脉主要供血.造影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对癌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排除有促进癌栓生长的可能。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切除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4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体外循环下血管成形和人造血管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护士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配合方法,并参与术前讨论熟悉手术流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熟悉手术流程能密切配合手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本组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结论手术护士参与术前讨论、熟悉手术流程、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MRI、MDCT检测下腔静脉癌栓及癌栓侵犯血管壁的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MELINE(Ovid)、CBM、CNKI、VIP及WanFang Data的相关英文及中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12年2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Meta—disc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244例患者,246例肾癌。Meta分析结果显示:MRI和MDCT组的敏感度分别为0.963、0.952,特异度分别为0.969、0.979,+LR分别为9.759、15.57,-LR分别为0.091、0.108,dOR分别为198.71、251.54。各组合并效应量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DCT组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8,Q^*0.9407。结论MRI与MDCT诊断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现有资料有限,今后还应更多地进行关于癌栓侵犯血管壁的原始研究。  相似文献   

19.
Color-coded Doppler sonography (CCDS) was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umor thrombus (n = 7) and benign thrombosis (n = 6)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 was due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wo cases and to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five cases. Whereas no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rombus formation could be gained by gray scale sonography, a typical patchy vascularization pattern was noted within tumor thrombi in six of seven cases using CCDS. This ws due to marked neovascularization within the tumor thrombi, confirmed by histologic examination in all cases. In one patient no vascularization within the tumor thrombus could be observed by CCDS because the thrombus was relatively small. In patients with bland thrombosis, either no vascularization of the thrombus was seen (n = 5) or linear recanalization of the thrombus occurred (n = 1). Therefore,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tumor from nontumor thrombus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y using CCD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is preliminary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