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改进了护理举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通气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均有改善(P<0.05)。干预组发生VAP 16例(21%),对照组发生VAP 27例(3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为(116.98±83.85)h,对照组为(145.23±89.20)h,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严颖  王东丽  韩美玲  曹云 《全科护理》2023,(27):3843-3845
目的:探讨目标性集束化护理预防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机械通气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目标性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预后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管路管理、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管理、体位管理、病房管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VAP和机械通气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送检标本细菌检出阳性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组送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对照组阳性率为45%;护理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7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34例作为集束化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集束化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延后VAP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9例,按制订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另选2010年1—12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8例为对照组,按ICU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集束化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将11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时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顺序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系统护理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方法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VAP发生率。结果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和集束化干预护理(治疗组)机械通气病人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机械通病人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59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层抽样分为观察组31例实施鼻肠管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8例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VAP、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体温、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6.12±2.43) d显著短于对照组(9.21±2.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WBC、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VAP的发生,增加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87例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气管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情况、机械通气48 h及48 h后VAP发生率、胸片较前改善时间、肺不张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48 h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48 h后痰培养阳性病原菌情况、VAP发生率、胸片较前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清除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口腔定植菌及革兰氏阴性菌,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VAP的发生,改善其机械通气48 h后的肺部感染情况,有利于改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冲洗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省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I组和对照Ⅱ组,各20例。实验组用10ml痰热清注射液而对照I组用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行气管导管冲洗,每12小时一次,对照Ⅱ组不冲洗。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天及第15天时测量患者体温,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各组进行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及VAP发生例数,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每个时间点各组间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实验组的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PCT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15天,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回落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及发生VAP例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对照组I组与对照Ⅱ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气管导管冲洗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1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现H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现PIC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出现HC窗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按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例数、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VAP发生少,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一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ICU和总住院时间,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如何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138例我院急诊科及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发生VAP资料,并将2001-2004年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05-2008年70例患者设为加强组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发生的VAP 24例,发生率35.3%,死亡16例.病死率66.7%;加强组发生VAP 9例,发生率12.9%,死亡3例.结论 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综合ICU有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分布规律,提出解决及预防气道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入住综合ICU的2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进行感染监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4.00%;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存在多重菌感染,二者病原菌一致;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率随通气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加强气道管理与感染监控,缩短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王蕴  徐淑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07-3509
目的 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3a间人住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33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和预后方面的差别.结果 (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VAP的总发生率和晚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与常规护理组(28.79% vs 53.73%,P=0.006 1;21.21% vs41.79%,P=0.0180);但在早期VAP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 vs 11.94%,P=0.5786).(2)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8,0.0363,0.0478).结论 强化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VAP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同时行间断胃肠减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入住时间的单双日分组,双日为观察组,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同时行间断胃肠减压;单日为对照组,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未行胃肠减压.观察两组呛咳、呕吐、X线胸片改变和痰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40.0%,对照组VAP发生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同时行间断胃肠减压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非药物性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患者300例,发生呼吸性相关肺炎患者164例,发生率为54.66%;不同年龄、原发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吸入等呼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颅脑外伤行机械性通气患者易发生呼吸性相关肺炎,且直接影响预后,经过采取非药物性预防护理措施,控制易患因素,有效降低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包括严格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呼吸机管路的护理、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