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诊治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19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观察胆总管,摄片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后行EST治疗。结果本组189例患者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行EST取石成功,4例巨大结石(直径〉3.0cm)和4例胆总管内多发结石择期行腹腔镜胆管镜取石或直接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1例行EST后切口出血,立即停止手术并给予止血治疗后好转。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刺激、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腹痛等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和急性胰腺炎,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联合EST诊治疑似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胆道结石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成功。但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巨大结石,单纯行ERCP及EST取石难以成功。2004年8月至2009年11月间我科有7例患者因胆总管巨大结石行ERCP及EST难以取石,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探条扩张、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再通过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取石,均获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常用内镜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以及结石近期复发、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一次性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成功取石后随访资料完整的胆总管结石青年(21~45岁)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EST(切开〈0.5cm)+EPBD组,进行随访,统计近期(≤3年)及远期(〉3年)结石复发率,并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327例患者平均随访76.5个月,54例(16.5%)结石复发,其中近期复发35例(10.7%),远期复发19例(5.8%)。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13.2%)均高于EST+EPBD组(8.1%),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6.6%)均显著高于EST+EPBD组(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结石最大径、结石个数、机械碎石与近期结石复发显著相关(P〈0.05),而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则与结石最大径及单纯球囊扩张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单纯EPBD取石固然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增加了结石的远期复发风险,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取石可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7例,常规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取石网篮取石;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碎石篮碎石取出;对巨大结石,于胆管内置入支架,再择期取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57例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349例(97.8%),行EST取石成功334例(93.6%),其中一次取石成功者297例(88.9%),两次取石成功者37例(11.1%);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38例,未复发2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程、年龄和乳头切口分别为(10.9±2.5)年、(66.8±7.2)岁和(15.6±1.9) mm,显著长于或大于未复发组【分别为(7.6±1.7)年、(57.3±8.7)岁和(7.9±2.2) mm,P均<0.05】,复发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胆道狭窄、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结石数量≥2枚和结石直径≥10 mm比率分别为18.8%、29.7%、30.4%、78.9%、81.9%和40.6%,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1.8%、7.3%、11.4%、40.6%、64.8%和9.6%(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0 mm和乳头切口≥15 mm为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乳头切口和胆总管直径较大的患者,临床应该警惕其术后结石复发,增加随访次数,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评估EST术后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25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8个月(26~48个月).根据不同病情和处理情况分为3组进行比较,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为A1组,EST术后未行胆囊切除为A2组;B组为未合并胆囊结石者.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者31例(12.1%),胆总管结石复发25例(9.7%),胆管炎27例(10.1%),胰腺炎2例(0.8%),胆管癌1例(0.4%);A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均高于A1组(P均〈0.05).结论 从远期疗效来看,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ERCP和EST已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EST联合球囊扩张使取石变得更为便利,但对于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2.0cm),单纯EST后球囊扩张并不能达到取石的目的。为此,我院采用EST后大口径球囊(直径≥1.8cm)扩张联合机械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龄人群(≥70岁)行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观察。方法对78例高龄胰胆管疾病患者行治疗性ERCP,分析诊治经过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78例患者中成功行治疗性ERCP 7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5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40例,行胆管支架引流术(ERBD)8例(3~6个月再次行ERCP取石治疗),行鼻胆管引流(ENBD)4例;胰胆肿瘤18例,均行ERBD后病情减轻;十二指肠乳头炎症4例,行EST后治愈。术后6例患者出现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ERCP相关胰腺炎,2例合并胆管炎,1例发生小穿孔。结论 ERCP对高龄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治疗大于1.0 cm的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径≤1.0cm的胆总管结石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可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操作较简单,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直径大于1.0cm的结石,必须碎石后取出,增加了操作难度、手术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本文总结本院近年来37例1.0c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P在合并心肌损害的胆总管结石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2年8月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38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心肌损害的胆总管结石的19例患者,B组为不合并心肌损害的胆总管结石的19例患者。比较两组ERCP前后及组间心肌酶谱的差异,并比较两组行ERCP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ERCP,术前A组患者AST、LDH、CK、CK-MB较B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A组心肌酶AST、LDH、CK、CK-MB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稍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 ERCP通过EST、塑料支架置入或者鼻胆管引流等能在短时间内解除胆道梗阻,祛除心肌损害的病因,快速改善心肌功能,是合并心肌损害的胆总管结石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包括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早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我院2004年10~12月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仅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4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6.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和EPBD+SEST组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EST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EPBD组为3.57%,EST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33例已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体外超声、CT、ERCP、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结石特别是小结石诊断的符合率,探讨EST取石术前行EUS检查的必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蒋贝格  汤朝晖  宗明 《山东医药》2008,48(35):90-91
对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和31例LC术后怀疑有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乳头肌切开术(EST)。结果LC术前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36例,EST清除33例,清除率91.7%;LC术后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EST清除6例,清除率85.7%。认为ERCP、EST用于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结石取净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胆管结石先行内镜下胆总管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 pic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后取石,胆总管上段狭窄行胆道扩张加支架置入术,胆漏、胆管横断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或内镜下胆管内塑料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治疗。结果69例中,胆总管结石53例(76.7%),胆总管上段部分狭窄11例(15.9%),胆管横断2例(2.9%),胆漏3例(4.3%)。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行EST后取石,4例因乳头较小行EPBD后取石。11例胆总管部分狭窄行胆道扩张术后放置内支架引流治疗,3个月后5例拔管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结束治疗,6例狭窄未能完全解除者,再行胆管扩张及重新放置塑料内支架,均于9个月内恢复。2例胆管横断患者行ENBD后开腹手术治疗。3例胆漏患者用医用胶注射封堵漏口后行ENBD或ERBD后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缓解。结论LC后胆道并发症应早期行ERCP以明确诊断;十二指肠镜对LC后并发症的处理是一种好方法,优于其它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31例中10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21例和5例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证实胆总管结石者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LC手术均获成功,ERCP取石成功率为97.22%。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为4 d。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结石直径〈1.0cm的47例采用取石网篮取结石,泥沙样结石加用气囊取石,结石直径在1.1~2.0cm的8例,用取石网篮,但对稍大、较硬的结石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直径〉2.1cm的5例,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果60例经治患者,一次性取净结石者51例,2次取净者6例,共57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5%;出现并发症5例,占8.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其他4例患者为术后轻度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发热和高淀粉酶血症。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胆管疾病较好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