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心脏机械瓣在国内应用数量的不断递增,合适的抗凝治疗对于确保手术疗效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一.血栓形成人体具有完善的止血、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确保血液呈流体状态。由于机械瓣的血液相容性不如自身瓣膜组织,其附近的血液流场也有明显改变。因此,血栓易在机械瓣附近形成。血栓一旦形成,不管是脱落栓塞,还是妨碍瓣膜开闭,或是影响血液回流,都可造成病人生命危险。Nair 报告165例使用 St.Jude 瓣后十年,无血栓栓塞率为84%。国内陈如坤报告653例使用上海碟瓣后十年,血栓栓塞与瓣膜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98%病人年。血液流经瓣膜突出部分时,流速加快、切变率  相似文献   

2.
3.
王涛  黄晓静 《山东医药》2005,45(29):49-49
近年来,我们检测了55例孕妇分娩前后血脂水平,并与正常体检妇女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四川和重庆地区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低强度抗凝治疗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并探讨有无需要改进之处.方法:对280例机械瓣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低强度抗凝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和栓塞的概率都较低,但是由于栓塞所造成的并发症后果较出血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且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结论:在四川和重庆地区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但建议对INR1.5~2.0的上限进行适当的上调.  相似文献   

5.
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给药方法、影响因素和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113例因瓣膜疾病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术后按计划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出院后复查随访由专人负责按照设计时间做INR值的测定。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瓣膜相关病态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手术后住院期间无死亡,出院死亡4例,占3.54%,脑出血1例,占0.09%,泌尿系出血1例,占0.09%。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病态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关,与患者当时的肝功能有关系。手术后前4天给等剂量华法林,大多患者INR呈持续上升,应根据病情及国人的生理特点给个体化药量。我们推荐INR值在1.8~2.6之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瓣膜、置换部位、心脏自身因素(如房颤、心功能状态、心脏大小)等,抗凝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抗凝强度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瓣膜、置换部位、心脏自身因素(如房颤、心功能状态、心脏大小)等,抗凝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抗凝强度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人造瓣膜功能障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Vitale等报道,机械瓣置换术后14年内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63%(87/1878)。以下介绍1例以发热、咳嗽伴胸闷为首发表现,临床易误诊的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机械瓣加用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血压,心功能,凝血指标,血、尿常规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8~20d后血栓消失21例(65.6%),明显缩小10例(31.3%),出现少量出血7例(21.9%),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出血。结论: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吡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探讨在相同的抗凝强度下 ,两者存在的差异。方法 按标准选取 2 14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接受双叶瓣者 118例 (CarboMedics 82例 ,St Jude 36例 )作为A组 ,单叶瓣者 96例 (兰州瓣 4 1例 ,上海瓣 5 5例 )作为B组。均应用口服华法林 (芬兰产 )抗凝 ,用量 0 75~ 4 0 0mg[(1 94± 1 16 )mg],控制INR 1 5~2 3。随诊 3~ 84个月 [平均 (39 86± 16 2 8)个月 ],比较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2 14名患者 11例发生出血 ,其中A组 6例 ,B组 5例。栓塞 9例 ,A组 1例 ,B组 8例。结论 INR控制在 1 5~ 2 3可有效地预防双叶瓣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 ,对单叶瓣可有效地预防出血 ,但栓塞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妊娠期的抗凝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长海医院进行产检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抗凝方案:A组全孕期口服国产华法林;B组孕12周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孕12周后口服国产华法林;C组全孕期口服进口华法林;D组孕12周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孕12周后口服进口华法林。各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控制在1.5~2.0。结果:(1)C组和D组服用华法林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2)4组产妇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血栓栓塞性疾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组新生儿畸形、颅内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妊娠期使用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机械瓣患者的血栓和栓塞发生率各异。由于妊娠的高凝状态,替换机械瓣的妊娠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故必需完全抗凝。作者前瞻性随访了一组认为血栓栓塞相对较低的机械瓣妊娠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机械瓣术后血栓形成二例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瓣膜研究室钱向阳朱晓东Jyros瓣是英国MedosWestren公司新推出的全热解碳双叶人工机械瓣膜。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瓣叶的可旋转性,我院自1994年3月至1...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28岁,因怀孕38~+周伴心肌炎后遗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入院。平素常有胸闷、心悸、头昏、乏力。查体:T37℃,Bp20/12kPa,心界稍扩大,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心率40bpm,律尚齐,心音低钝。胎儿监护仪示: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诊断:(1)孕38~+周;(2)胎儿宫内窘迫;(3)心肌炎后遗症,Ⅲ度AVB。因胎儿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胎盘已老化,及患者胸闷、头昏、乏力等症状加剧,而于1992年6月5日上午在500mA的普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儿童和想要生育的妇女换瓣术后应避免抗凝,抗凝引起致命出血的死亡率为1%。血栓栓塞并发症是由于缝圈上的覆盖物越过缝圈与瓣架凸缘间的沟长入瓣孔引起的。瓣架近缝圈处附加微孔,可使一薄层新内膜从缝圈平滑地越过瓣架凸缘进入瓣孔。作者设计出微孔最理想的直径为20~30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二尖瓣替换术后半年,进行性心累、气促1个月。查体:慢性病容,半卧位,呼吸稍促,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双肺正常。心界扩大,窦性心律,可闻及机械瓣音,音质稍低。入院超声显示二尖瓣机械瓣活动差,瓣口面积1.02cm2(入院前1个月发病时在外院超声显示瓣口面积1.67cm2,瓣口有异常回声附着。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二尖瓣替换术后半年,进行性心累、气促1个月。查体:慢性病容,半卧位,呼吸稍促,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双肺正常;心界扩大,窦性心律,可闻及机械瓣音,音质稍低。入院超声显示二尖瓣机械瓣活动差,瓣口面积1.02cm^2(入院前1个月发病时在外院超声显示瓣口面积1.67cm^2),瓣口有异常回声附着。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术中使用电烙器或停跳液对带起搏器患者的心脏手术是否有影响?我们对1例安装有起搏器的换瓣患者术中做了适当处理,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3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95例再次人工机械瓣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3235例,其中95例行再次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本组95例第一次手术均是行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其中机械瓣功能障碍65例,瓣周漏19例,机械瓣心内膜炎11例,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其中急诊手术35例,限期手术20例,择期手术4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74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双瓣置换9例,同期行三尖瓣置换13例,三尖瓣成形45例。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7.37%,其中有3例是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机,2例因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死于术后心室颤动(室颤),1例死于术后脑出血、脑疝,其余88例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4年,晚期死亡4例,存活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是再次机械瓣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