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脑CT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8例经临床和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痛史,伴有多年吸烟史或糖尿病史,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梗塞。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性腔隙性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2.
颅内占位病变(本文主要指脑肿瘤),若以脑梗塞为发病方式而又发生于中年以上,并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者,则很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以下称脑梗塞)。在没有 CT 设备条件下,为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我们对脑梗塞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我科从1981年3月至86年2月共收  相似文献   

3.
张云霞 《农垦医学》1998,20(3):152-153
糖尿病是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点已为大家所共识。近几年发现,非糖尿病者在脑梗塞急性期如伴应激性高血糖,多提示预后不佳。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262例脑梗塞病人,就血糖与预后的关系做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所有病人为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神经科住院病人,共26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59.01岁。发病至入院的平均病程为《.6天。入院三天内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一周后复查头颅CT,排除瘤卒中、出血性梗塞等。2.血糖判定:病人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晨抽空腹及…  相似文献   

4.
1984年11月~1986年11月,我科收治经CT扫描诊断的脑出血100例,与过去非CT诊断的脑出血相比有些不同之处,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46例,女性54例;50岁以下32例,51~70岁56例,71岁以上12例;高血压86例,正常血压14例;有卒中史18例(脑梗塞10例、脑出血1例、性质不明7例);活动状态下发病68例,睡眼或休息时发病20例,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AE)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CT、MRI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有高血压病史和/或反复卒中史,脑CT、MRI有不同程度的白质软化灶及侧脑室扩大。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长期作用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指出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临床及头部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结果  (1 )均有 5~ 4 4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 ,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 ;(2 )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 (LA)及深部白质软化灶、侧脑室扩大。结论 Binswanger(BD)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 ,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 ,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 ,应强调智能障碍 ,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及时给予治疗 ,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同时或在数天内前后发生称为混合性卒中[1]。我院于1991年3月~1994年1月共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颅CT检查1774例,发现混合性卒中31例,现就其临床与脑CT关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3.74±8.76岁。均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入院48小时内作脑CT检查。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糖尿病史者18例,高血脂症者12例,高粘血症者10例,均无心脑病史。31例中入院临床诊断脑出血者18例,急性脑梗塞者13例,经脑CT检查均明确为混合性卒中。1.2 临床与脑CT分型 根据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及主要CT诊断征象。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6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CT表现,并结合该病的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脑室周围白质区月晕状低密度。位于侧脑室体旁30例,半卵圆中心28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45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37例,合并腔隙脑梗塞者40例,高血压者48例,糖尿病者10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2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1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6例。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主要依据是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多数伴发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等表现。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又谓腔隙卒中或脑深穿支(动脉)梗塞,症状多轻微或不典型,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我院自1984年7,月1日至1985年年底共收治脑梗塞124例,其中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者40例,占脑梗塞的32%。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卒中发生后48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或阶梯式加重,临床常规处理其病程难以逆转,是一种难治的脑血管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及经颅多普勒(TCD)进行了分析,对进展性脑梗塞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发病后1~48小时入院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8)岁。入选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2)经头部CT扫描证实;(3)发病1周内病情进行性加重。对照…  相似文献   

11.
65例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65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临床、CT或MIR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血管壁,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多灶性,发生脑梗塞患者中有粥样硬化斑块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颈脉硬化中,有粥样斑块者易再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12.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在活动状态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静态下也可发病,而熟睡中发生脑出血者较少.不典型的脑梗塞在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别,尽管理论上可以列举出两者之间的不  相似文献   

13.
<正> 糖尿病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现将我院1991~1996年间住院经CT确诊的脑梗塞194例中合并糖尿病45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及CT检查证实,45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后不用类固醇激素、空腹血糖持续较高,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并与同期收住院的149例血糖正常或脑梗塞发病后高血糖,随时间下降在不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多次检查正常,且CT确诊的脑梗塞作对照。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卒中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红 《中外医疗》2010,29(2):53-53,55
本文分析经CT、MRI检查确诊的腔隙性脑梗塞68例,脑出血12例的临床表现如下:发病60岁以上的占5l.7%(老年居多),高血压动脉硬化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占90%,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多,表现类型多样,纯运动型偏瘫(PMH)为主,其次为纯感觉卒中(PSS)。区分梗塞和出血以CT或MRT检查至关重要,其特点是梗塞灶少,范围0.4~2.3cm,出血量少(0.5~6.8mL),治疗效果好,为减少无症状演化为症状性脑卒中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要做好防治宣传教育,以达到对病人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理  张茁 《北京医学》2005,27(4):195-19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155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3d内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根据hs-CRP的结果分组.结果梗死病灶大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梗死病灶比较小的患者(P<0.05),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高于无脑卒中病史的患者(P<0.05).结论在卒中和动脉硬化的病因学中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在卒中的处理中还需要进一步采取干预炎症反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中CT扫描可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区,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但是也有部分病例虽具有临床表现而CT扫描却为阴性。因此如何正确评价CT的诊断价值是同道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将本院1989年至1990年间对有临床表现而CT扫描阴性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132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02例经CT证实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及其配比对照的家系调查资料。病例一级亲属患病率(6.1%)高于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2.0)%,遗传度为41±7%两性的遗传度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中,以≤65岁者与遗传的关系最密切。结果说明遗传因素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尤其中年病例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的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晕,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增加脑梗塞的发病,是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急性期,根据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于适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潘延斌 《柳州医学》2004,17(1):26-26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最先报道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部病理改变,故也称BD。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造成白质病变,呈皱摺状,颗粒状,斑片样影像,多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SAE主要累及白质,以高血压.卒中和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SAE的CT及临床表现,探讨CT扫描对SAE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