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后复发性溃疡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复发性溃疡是指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发生在吻合口或其附近的溃疡,或无吻合口的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或空肠发生的新溃疡,称为复发性溃疡。过去称吻合口溃疡或边缘性溃疡,因有些溃疡手术没有吻合口,故称复发性溃疡为宜。我院自1964~1984年共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性溃疡56例,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和年龄:56例中男50例,女6例。年龄19~69岁,平均44.1岁。原发溃疡的部位:本组有记录的49例中。胃溃疡2例,冒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幽门溃疡1例,其余45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原手术种类:单纯胃空肠吻合13例(8例为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胃大部分切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06在我院实施胃大部手术切除治疗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中48例实施急诊手术,5例采用择期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52.35+8.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2.90+10.92)mL、术后胃肠持续加压平均时间为(2.66+0.32)d、胃肠功能16~48 h恢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8.35+1.57)d,术后无复发,且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中安全性及治愈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且可有效避免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的诊治方法.方法 1985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患者29例,均经胃镜证实,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0~51(40±3.0)岁;19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10例为胃溃疡术后.初次手术到溃疡再发症状的时间,最短1例为1个月,其余28例为3~4年.2例吻合口溃疡穿孔及4例吻合口溃疡出血者行包括吻合口在内的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术;其余均给予非手术治疗.结果 行再手术治疗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1~5年,未出现溃疡复发.结论 吻合口溃疡首选保守治疗,多数可治愈.再次手术方式可采用残胃部分切除加胃空肠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在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应用国产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 Ⅰ式26例,Billroth 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国产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反复使用、价廉安全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75年至1985年6月,我院采用BⅡ式胃次全切除术加行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间侧侧吻合(Braun吻合),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160例。经临床随访与胃镜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均比单纯B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满意。Braun 吻合具有预防BⅡ式胃切术后并发症的实用价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5例,女15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39岁。急症手术71例,择期手术89例。施行胃次全切除加Braun 吻合术160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8例(36.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31.8%),胃巨大溃疡15例,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全胃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每例手术时间为70~180min,平均手术时间90.5min。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食管空肠吻合处);4例发生吻合口溃疡,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狭窄率为3.57%,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为7.10%。结论全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位胃小弯溃疡,多数在贲门下方3~4 cm之内,少数可接近贲门或食管下端,以往沿用全胃切除或上半胃切除后行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创伤较大,术后又易致营养障碍和/或胃排空迟缓。切除溃疡后修补胃缺损,再行常规胃大部切除和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多数病人效果良好。近年来,笔者做包括溃疡在内的远侧胃大部切除后空肠—食管—胃吻合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4例,男3例,女1例,年龄为45~55岁,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胃溃疡。随访3~5年无烧心、反酸和咽下困难等,体重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4年11月至1985年末因溃疡病而行胃次全切除术854例,其中9例(1.05%)因术后胃肠道出血而再次手术。本文对其出血原因及其处理做如下探讨。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2~58岁。术前有2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症住院,余7例均有溃疡病史(经胃镜或钡餐确诊)。胃次全切除9例中8例行B—Ⅱ式半口胃空肠吻口术,1例B—Ⅰ式吻合,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旷置,余8例溃疡均切除。术后发生出血时间短者2小时,长者13天。再手术时出血部位:吻合口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目前胃大部切除术已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重视胃大部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复发性溃疡 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多发生在胃肠吻合口或其附近,多发生在十二指肠溃疡术后,BillrothⅡ式多于BiUroth Ⅰ式手术。总的发病率约2%~5%。溃疡复发原因是手术后胃酸未能有效地降低,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分析日本Yamanashi医学院外科于1983年10月~1990年12月连续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漏情况,其病因计胰腺癌36例、胆管癌19例、胆囊癌14例、乏特壶腹癌13例、胃十二指肠癌14例、结肠癌浸润胰腺1例、慢性胰腺炎2例和胆管腺肌瘤1例。4例作全胰切除,余96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同时施行全胃切除2例、次全胃切除5例,50%胃切除93例、胃肠重建术有BillrothⅠ式或Ⅱ式。至于胰管的吻合方法有2种:(1)胰空肠缝合,即不吻合胰管,取空肠切口直接缝合在胰切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1980年,选择性采用一次胃大部切除术治疗1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近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本组病例最大者61岁,最小19岁,平均40岁。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88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4例.穿孔时间,6~12小时者51例,13~24小时43例,25~48小时13例,49小时以上5例。手术方式:Billroth Ⅱ式结肠前59例,结肠后53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切除10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旷置、Bancroft处置法Ⅱ式胃切除11例。本组病例均表现有化脓性腹膜炎体征,手术证实98例局部或全腹有脓痂或食糜。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加侧侧吻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施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行食道与空肠双襻吻合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4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行残胃与空肠双襻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71例,共1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中转手术。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3例(2.6%),经有效胃肠减压,放置营养管支持等保守治疗5~21 d胃排空障碍解除。45例食道与空肠双襻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无排空障碍发生。本组发生肺部感染6例(5.2%)、经治疗感染得到控制;发生脑血栓1例(0.8%),经积极有效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发生房颤4例(3.4%),经对症治疗缓解,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16例病人随访时间截止2018年9月(6 ~109个月),术后肿瘤复发4例(3.4%)。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加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病人快速康复,其术后消化吸收功能和病人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胃癌伴吻合口梗阻的临终前表现有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和营养缺乏 ,导致病情恶化 ,生活质量不高 ,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 ,仅半数病例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控制。恢复其口服进食是治疗的主要目标。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和外科于 1 998~ 2 0 0 1年曾为 2 5例复发性胃癌伴吻合口梗阻者于荧光透视下放置膨胀型金属支撑以缓解呕吐等症状 ,原手术有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 1 4例、全胃切除后Roux Y襻( 8例 )或空肠襻 ( 3例 )食管空肠吻合。癌肿复发 ,分别在胃空肠吻合或食管空肠吻合处发生癌性狭窄 (均经内镜证实 )。为了防止癌肿长…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对48例Billroth吻合方法加以改进,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癌32例。胃癌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常规游离胃后,残胃胃大弯侧剥除浆肌层,使黏膜延长2-3cm,宽度略大于小肠腔口径,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然后浆肌层包埋。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经X线及胃镜观察,24例Billroth 1式吻合中仅3例有少量胆汁反流,提示胃肠吻合口具有明显抗反流功能。说明胃大部切除后采用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系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989年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团除199例,采用毕Ⅰ式8例(4.0%),1990~1991年2月行胃大部切除71例,采用毕Ⅰ式23例(32.4%),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好,经随访1~6年(随访率74%),按Visik分级标准,优良率91%。在我国,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外科治疗以胃大部切除占绝大多数,基本术式是毕Ⅰ式和毕Ⅱ式,毕Ⅰ式操作较简单,手术限于上腹部,符合生理,术后并发症较毕Ⅱ式少,针对毕Ⅱ式的并发症,人们还采用Braun吻合和Rouxen-Y胃肠道重建以治疗和预防之,但它们有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等缺点。鉴于上述原因,认为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尽量争取作毕Ⅰ式术式。本组资料证明,在严格遵守毕Ⅰ式胃大部切除的条件下,有相当部分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可以选择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并可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8 9年 6月~ 1997年 11月我们在改良Roux Y消化道重建的基础上 ,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异向排空重建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完成手术 38例 ,男 32例 ,女 6例。年龄 48~ 79岁。术前诊断为贲门癌 13例 ,胃小弯癌 5例 ,胃体癌 3例 ,胃溃疡 12例 ,十二指肠溃疡 5例。1 2 手术方法 行全胃切除或胃次全切除后 ,十二指肠残端嵌加不缝合 ,备用。再行结肠前的空肠食管或空肠胃 (输出袢对胃小弯 )的吻合 ,然后将十二指肠残端与输出袢空肠在结肠上区行端侧吻合 (如图 1,2 )。术后常规胃…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在胃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胃肠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采用腹腔镜下全层缝合,加盖大网膜结扎固定;1例小肠穿孔在腹腔镜下双层缝合;3例小肠穿孔做腹壁小切口(2~3cm),传统手术方法修补或切除病变肠管;1例乙状结肠穿孔行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襻式造瘘。结果:1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及1例小肠穿孔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术;3例小肠穿孔及1例乙状结肠穿孔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修复术。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0min。无并发症发生。2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6~8个月胃镜检查无溃疡复发,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胃肠穿孔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支持及术后胃肠减压、饮食指导等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发生出血、吻合口梗阻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16 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0~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做好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整体护理,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Ǻ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1年5年间经手术治疗的9例吻合口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病人经原吻合口切除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B-I式吻合,术后随访1-5年无溃疡再复发。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溃疡的主要原因与第一次手术切除胃的范围不够有关。对出现并发症的吻合口溃疡的病例应首先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原吻合口切除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是治疗吻合口溃疡的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复发性溃疡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其复发率为0.9~15%。原患十二指肠溃疡者复发率较高。病因复发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有以下几种原因可促使溃疡复发。一、与手术有关韵内索 1.输入补过长约占复发溃疡病因的3%〔1〕,由于正确加行胃二弋部切除术后仍有胃酸活动〔8〕,Horsley〔6〕认为离十二指肠愈远的空肠抗酸能力愈低,愈近则愈么。!舅此,最好在屈氏韧带下6~Iocm。 2.胃以除过少白鸟氏〔9〕报道吻合日演疡中第一次切除胃不够者38.6%,一般认为胃安粘膜可沿胃小弯伸延到很高部位,胃叨除过少不能切去足够的壁细胞。因此,切除7,%的胃组织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