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10菏泽市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102例,男58例,女44例,均对实施方案知情同意。将入选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治疗组68例和糖尿病对照组34例。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男24人,女26人;均自愿参加本实验。②糖尿病治疗组: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溶解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糖尿病对照组: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采用AcusonSeguia512型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径,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径的比率。④使用惠普公司超声诊断仪进行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整个试验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影像学科医生进行单盲操作。⑤血清学指标的测定:内皮素1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一氧化氮水平测定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⑥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和健康体检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径比率: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t=2.8161~6.8243,P<0.01),糖尿病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2.0859~9.6491,P<0.01)。②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7.1612~8.9528,P<0.01)。③血清内皮素1水平: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53,8.9528,P<0.01),糖尿病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6.7574,3.0481,P<0.01)。④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3.0131~7.9731,P<0.01)。⑤相关性分析结果: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307,P<0.05);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5)。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病理改变,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有关。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除控制血糖外,更主要的是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观察了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测定。结果:复方丹参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3.24±8.06)分,较治疗前(27.62±6.86)分和对照组治疗后(20.32±8.14)分显著下降(t=7.8048,3.5233,P<0.001)。研究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μ=2.2204,P<0.05)。同时亦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49.54±6.19)ng/L,较治疗前(63.74±5.68)ng/L和对照组治疗后(60.36±6.22)ng/L显著下降(t=9.7098,7.0287,P<0.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复方丹参能够调整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1α)水平测定。结果:复方丹参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3.24&#177;8.06)分,较治疗前(27.62&#177;6.86)分和对照组治疗后(20.32&#177;8.14)分显著下降(t=7.8048,3.5233,P<0.001)。研究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μ=2.2204,P<0.05)。同时亦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49.54&#177;6.19)ng/L,较治疗前(63.74&#177;5.68)ng/L和对照组治疗后(60.36&#177;6.22)ng/L显著下降(t=9.7098,7.0287,P<0.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复方丹参能够调整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犤分别为(4.21±2.24)%,(3.98±1.85)%,(2.66±2.0)%,(14.85±7.94)%,F=13.12,P<0.01,P<0.00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犤(9.69±4.12)%犦、糖尿病组犤(10.01±3.26)%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6.54±2.54)%,F=9.64,P<0.05犦。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成为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2003-04~2004-04,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情况,对其内在关系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t=13.7,7.8,P&;lt;0.05),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4.68&;#177;3.22)%]较治疗前[(2.50&;#177;4.00)%]明显改善(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害,缬沙坦在降压同时能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t=13.7,7.8,P<0.05),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犤(4.68±3.22)%犦较治疗前犤(2.50±4.00)%犦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害,缬沙坦在降压同时能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215;100%和(D2-Do)/Do&;#215;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lt;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62&;#177;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77;0.31)%】【t=2.306,P&;lt;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 将4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250 ug,然后改用3 000 ug加生理盐水48 ml以4 ml/h(生长抑素250 ug/h)的速度经微量静脉泵持续静脉泵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的时间,血、尿淀粉酶,血钙浓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后3 d和5 d更为明显(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 复方丹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1999-02/08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丹参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丹参注射液20mL,1次/d,连用14d。两组治疗前后均采血测定静脉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1。采用ABL-520型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检测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氧分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结果:纳入患者4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循环内皮细胞: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87&;#177;0.23)。(1.27&;#177;0.26)&;#215;10^7L^-1,t=7.99,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1.09&;#177;0.28),(1.19&;#177;0.26)&;#215;10^7L^-1,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4.03,P=0.000)。②内皮素-1: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70&;#177;14),(105&;#177;26)ng/L,t=8.64,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88&;#177;23),(99&;#177;24)ng/L,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3.99,P=0.000)。③直线相关分析:循环内皮细胞与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51,〈0.01);而与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二氧化碳无明显相关性(r=-0.115,0.237,〉0.05)。 结论:丹参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损伤和对抗内皮素-1,使内皮素-1合成减少,或同时使内皮素-1灭活增加,从而达到阻抑或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带来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2/08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丹参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丹参注射液20mL,1次/d,连用14d。两组治疗前后均采血测定静脉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1。采用ABL-520型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检测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纳入患者4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循环内皮细胞: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87±0.23),(1.27±0.26)×107L-1,t=7.99,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1.09±0.28),(1.19±0.26)×107L-1,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4.03,P=0.000)。②内皮素-1: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70±14),(105±26)ng/L,t=8.64,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88±23),(99±24)ng/L,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3.99,P=0.000)。③直线相关分析:循环内皮细胞与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51,P<0.01);而与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二氧化碳无明显相关性(r=-0.115,0.237,P>0.05)。结论:丹参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损伤和对抗内皮素-1,使内皮素-1合成减少,或同时使内皮素-1灭活增加,从而达到阻抑或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带来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其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T2DM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T2DM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C组)、T2DM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和MCP-1水平。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B、C、D组)血浆MCP-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MCP-1、vWF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02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250pg,然后改用3000pg加生理盐水500ml以250p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静滴),连续7~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7~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血钙浓度变化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后3d和5d更为明显(P均〈0.01)。观察组痊愈率(38.7%)和总有效率(9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2%和77.4%,P〈0.01和P〈0.05),而MODS的发生率(19,3%)和病死率(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1%和16.2%,P均〈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P疗效好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临床随机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和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管内皮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水平。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结果糖尿病组ET-1高于健康对照组,而NO、T-NOS、iNOS低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T-1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而NO与HbA1c负相关。ET-1与NO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