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五、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的经脉相互络属,故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利、条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疏利气机、条达情志、疏泄胆汁三方面。肝又主藏血,即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这两方面的作用。肝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胆为“中精之府”,其生理功  相似文献   

2.
略论肝病实脾及其临床运用段柏林(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肝病实脾论慢性肝炎肝脓疡肝癌肝为刚脏,属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喜条达,主藏血而调节血量,供应周身,其经脉布两胁,又开窍于目。毒邪外袭、七情内伤皆可导致肝脏的功能失调而现病...  相似文献   

3.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内经》认为本证主要与肝胆病变有关。如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民病左胠胁痛……病本于肝”。后世医家又以肝脉布胁,胆脉循胁,肾脉贯肝膈为据,主张胁痛与肝、胆、肾经有关。病机多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郁、外伤血瘀、久病肝肾阴亏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气滞血瘀或络脉失养引起胁肋作痛。然肝主藏血,其气从左  相似文献   

4.
肝是五脏之一,居于胁部,独有两叶,重二斤四两。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一、肝的生理特性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恶风邪,肝为刚脏,刚是刚强燥急的意思。在临床上,大怒以后,往往影响到肝的功能活动,即所谓“怒伤肝”。其生理特性总括为“体阴而用阳”,所谓“体”指肝的本体,所谓“用”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体阴”有  相似文献   

5.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条达全身之气机.藏血、主筋。故在病理条件下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或升动太过(肝阳上亢).肝不藏血.筋脉失养而动风等证。另外.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眼目及肝经循行部位之病变.也常从肝辨证。肝证辨证的特征有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胁肋疼痛、头疼眩晕、震颤后搐、肢体麻木、黄疸、  相似文献   

7.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且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着于肝。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致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及血,瘀血停积;或肝肾亏损,血不荣络等,均可导致胁痛。根据病因可将胁痛辨证分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肝阴不足4个证型。临床上我们根据分型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8.
周仕昌 《光明中医》2008,23(11):1801-1802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筋,主疏泄,开窍于目。五行属木,其性喜调达舒畅,不宜抑郁,与脾、心互为母子。五脏病变,肝气居多,盖肝主春生之气,肝气贵在调和,肝气和则十二经气血自调。肝对情志和某些内脏功能活动有调节作用。如过度和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疏泄功能失常,而见肝气郁结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9.
肝藏血是肝的一大生理功能,具有化生,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历代医家详于论述其含义而略于其机理。故本文着重阐释肝藏血的机理,认为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在心神的主宰下完成的,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对肝藏血的调节机理又是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表现肝脏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的敏感部位是眼睛的白睛,即巩膜,中医术语叫做“肝开窍于目”。  相似文献   

11.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12.
妇女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为血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肝经气血失调能直接影响冲任,引起经带胎产诸病。因此,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在妇科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肝位于右胁之内,其经脉络胆,与胆互为表里。肝之经脉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经太冲穴沿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贯两旁,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可见,肝的经脉循行于人体的阴器、胞宫及乳房。因此,无论妇女生理机能,还是经带胎产诸病,均与肝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是调畅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若疏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两种病理现象,一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皮肤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瞿幸 《北京中医药》2008,27(8):610-611
中医学认为,肝为五脏之一,属木,为阴中之阳.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相似文献   

15.
乳胀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胀多属肝的疏泄、条达功能失调所致。因肝的经脉和胆经相互络属,分布区域很广,围绕阴部,经过少腹,分布在胸胁、喉咙、眼睛直到头顶。《素问·骨空论》谓:“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等”,任脉与肝脉同行少腹,且任脉中有些腧穴,如曲骨、中...  相似文献   

16.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陈家旭 《中医杂志》1998,39(1):9-12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肝。同时,重视肝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1 肝为气血调控中心1.1 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疏泄功能与气机、情志调节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着重要的枢调作用,一旦疏泄失常而出现郁结,人体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17.
胁痛胁痛,是指自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的症状。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如肝癌、肝痈、肝热病、肝著、鼓胀、胆瘅、胆胀、悬饮、肥气、干胁痛、胁肋痛等病均可导致。临床若对导...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从肝论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盆腔炎从肝论治心得顾亚萍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40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乃湿邪未尽,留滞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所致。然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经循少腹,络阴器是其生理特征。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  相似文献   

19.
奔豚症首次记载于汉·张机《伤寒论》,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急冲胸咽,发作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的证候。奔豚症虽与寒闭阳郁,卫气不行有关,但也不排除和肝脾失调的联系。针灸以任脉穴位为主,配以足阳明胃经合穴和足太阴脾经穴,增强脾胃功能,使胃气下行。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治疗胸腹胁肋疼痛。针药配合,共同起到调节肝脾作用,使得肝脾功能正常,胃气下行,腹部攻撑胀痛消失。  相似文献   

20.
瞿幸 《北京中医》2008,(8):610-611
中医学认为,肝为五脏之一,属木,为阴中之阳。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胆互为表里。从上述理论来看,肝似与皮肤病关系不大,但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常见到因肝之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皮肤病,笔者从肝论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点滴体会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