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及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430例,分析胎龄、出生体重等17种可能的相关因素与BPD的关系。结果:430例早产儿中,45例发生BPD,发病率为10.47%。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时血pH〈7.20、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等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BPD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室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2周早产儿,出院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例,分为轻度组(11例)和中重度组(9例),搜集20例患儿母亲产前(子痫、糖尿病、胎盘早剥、早破水、绒毛膜炎、产前激素的使用),新生儿相关资料(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治疗相关资料(PS、PS给药方式(LISA/INSRUE)、枸橼酸咖啡因、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7d、用氧浓度>40%且≥14d),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分析综合评判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子痫、绒毛膜炎、产前激素、胎龄、出生体重、PS给药方式、用氧浓度>40%且≥14d、机械通气<7d,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绒毛膜炎、胎龄、机械通气<7d,P <0.01,其中绒毛膜炎、胎龄是危险因素,机械通气<7d是保护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防止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减轻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454例新生早产儿中设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7例和217例,调查窒息史、吸氧时间、产道感染、出生时体重、反复性肺部感染、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等信息是否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出生时体重、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和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对于BPD发生的OR值分别为3.792、2.774、4.544、10.136和3.737,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引起早产儿发生BPD与患儿本身及患儿家族遗传史均有关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高产前保健意识和临床工作中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将有利于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或加重呼吸窘迫、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它的存在与早产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密切相关。早产儿发生PDA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因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所致的组织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上的因素、产科因素、其他并发症、遗传、环境因素等。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探讨我国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5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对照试验研究,mate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1.90,95% CI:1.16~3.11),肺透明膜病(OR=6.46,95% CI:4.47~9.35),吸氧时间(RR=3.01,95% CI:1.34~4.69),肺部感染(OR=15.76,95% CI:7.51~33.07),生后窒息(OR=2.23,95% CI:1.09~4.57),产前感染(OR=3.41,95% CI:2.40~4.84),动脉导管未闭(OR=3.39,95% CI:2.04~5.64),胎龄(RR=-2.34,95% CI:-3.42~-1.27),出生体质量(RR=-2.08,95% CI:-2.91~-1.21)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产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OR=4.09,95% CI:1.65~10.1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应积极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及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早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笔者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PDA早产新生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另随机筛选无PDA病症的同期早产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孕母患病史、用药史、围生期高危症以及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产新生儿PD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儿胎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87);出生体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12)。羊水过少(OR=9.67,P=0.010)、羊水粪染(OR=3.50,P=0.019)、宫内缺氧(OR=4.13,P=0.038)、Apgar评分(OR=3.70,P=0.017)、脐带绕颈(OR=4.59,P=0.002)、双胎(OR=3.56,P=0.035)、母孕期感染(OR=11.92,P=0.026)、母孕期糖尿病(OR=8.94,P=0.001)、出生时吸氧治疗(OR=9.41,P=0.003)、HIE(OR=12.12,P=0.014)是早产新生儿PD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新生儿PDA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后,能够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新生儿PDA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28d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21%)超过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其中氧依赖(>21%)超过28d的新生儿纳入BPD组,其余为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生BPD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7例发生BPD,160例未发生BPD,BPD的发生率为29.52%。BPD与非BPD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认识,以降低其发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3例足月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6例足月非RDS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2500 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对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男性、胎龄<39周、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为足月儿发生RD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珂立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与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将胎龄<37周并出现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且胸片提示HMD的100例早产儿,根据珂立苏使用时间分4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6 h组(A组,n=25),≥6 h且<12 h组(B组,n=25),≥12 h且<24 h组(C组,n=25),未用药组(D组,n=25),比较4组间总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D组的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总氧疗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BPD发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的BPD发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能够有效的缩短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越早使用效果越明显,并能预防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存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u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u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从发病到入院6h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以及早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14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ARDS早期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患者(20.8%)入院后发生ARDS,25例(16.8%)发生脓毒性休克。在单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6h内液体入量、住院时间、有无脓毒性休克、肺部感染、胰腺炎、输血制品、急腹症、呼吸急促(HR>30次/min)、低氧血症(SpO2<95%)、低蛋白血症和FiO2>0.3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OR=1.10,95%CI:1.07~1.13)、入院6h内总液体入量(OR=1.15,95%CI:1.03~1.29)、脓毒症休克(OR=2.57,95%CI:1.62~4.08)、肺部感染(OR=2.31,95%CI:1.59~3.36)、胰腺炎(OR=3.86,95%CI:1.33~11.24)、急腹症(OR=3.77,95%CI:1.37~10.41)和呼吸急促(OR=1.41,95%CI:1.00~1.97)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出现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为APACHEII评分、休克、肺源感染、胰腺炎和急腹症等,而在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主要为液体出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生后28 d以上的151例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BPD组纳入任何氧依赖[吸入氧浓度(FiO2)>21%]超过28 d的新生儿,反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间母亲孕期因素、新生儿因素及疾病治疗因素.结果 (1)151例ELBWI,发生BPD 57例,发生率为3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是否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MV)、MV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输血次数与ELBWI发生BPD相关,应用咖啡因是保护因素.(3)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MV(OR=6.975,95%CI:1.464~33.219),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OR=3.890,95%CI:1.656~9.140)是E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可能减少宫内感染及早产,产后合理进行呼吸支持,可有效降低ELBWI的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Rui Zhang He Li Ni Li Ju-Fang Shi Jiang Li Hong-Da Chen Yi-Wen Yu Chao Qin Jian-Song Ren Wan-Qing Chen Jie He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1,134(16):1952
Background:Early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GC) has been the topic of major efforts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C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 high-risk population of GC.Methods:Based on the cancer screening cohort of the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Urban China, GC patients diagnosed by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constituted the case group, and controls were 1:3 matched by sex and age (±5 years) individually. The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by univariable analysis of factors such as body mass index (BMI), dietary habits, lifestyle, stomach disease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 of GC; an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C and to calculate the odds ratio (OR) of related factors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Results:A total of 215 GC cases and 645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with a median age of 61 years for the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Overall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 educational level (above primary school) (OR = 0.362, 95% CI = 0.219–0.599, P < 0.001), overweight/obesity (BMI ≥24 kg/m2; OR = 0.489, 95% CI = 0.329–0.726, P < 0.001), cigarette smoking (OR = 3.069, 95% CI = 1.700–5.540, P < 0.001), alcohol consumption (OR = 1.661, 95% CI = 1.028–2.683, P = 0.038), history of stomach disease (OR = 6.917, 95% CI = 4.594–10.416, P < 0.001), and family history of GC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R = 4.291, 95% CI = 1.661–11.084, P = 0.003)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GC. Subgroup analyses by age and gender indicated that GC risk was still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a history of stomach disease. A history of chronic gastritis, gastric ulcer, or gastric polyposi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C, with adjusted ORs of 4.155 (95% CI = 2.711–6.368), 1.839 (95% CI = 1.028–3.288), and 2.752 (95% CI = 1.197–6.326).Conclusions:Subjects who smoke, drink, with history of stomach disease and family history of GC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are the high-risk populations for GC. Theref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se subjects for GC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5例,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及相关参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 O2、PH值均显著升高,Pa CO2显著降低(P〈0.05)。治疗1 h间歇组Pa O2、PH值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两组Pa O2、Pa 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 O2、MAP均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治疗1 h、12 h间歇组OI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治疗12 h间歇组Fi O2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组,氧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更迅速改善患儿通气和氧合,降低氧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可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柏林标准诊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关于ARDS的诊断标准也随之改变,2012年提出的ARDS柏林标准使得ARDS的诊断更为准确,然而基于这个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影响基于ARDS柏林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10-01至2017-09-30收治的177例符合ARDS柏林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77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根据住院28 d时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及治疗情况、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77例患者中79例(44.6%)存活(生存组),98例(55.4%)死亡(死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BMI、ARDS类型、ARDS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合并休克率、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情况、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95%CI)=2.536(1.120,4.653),P<0.01〕、ARDS类型(肺内型)〔OR(95%CI)=1.055(0.424,3.423),P<0.01〕、ARDS分级(重度)〔OR(95%CI)=3.363(1.763,5.236),P<0.01〕、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正平衡)〔OR(95%CI)=1.163(0.512,3.563),P<0.01〕、APACHEⅡ评分(15~25分)〔OR(95%CI)=2.224(1.046,4.255),P<0.01〕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OR(95%CI)=0.856(0.326,1.563),P<0.05〕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肺内型ARDS、重度ARDS和入院72 h液体累积正平衡、APACHEⅡ评分(15~25分)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初步经验。方法38例手术前均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导管主动脉侧直径4.5-18.3mm。左前胸扣3cm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闭合动脉导管。结果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出现2例肺炎,l例中等量心包积液,均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压力[(36±15)mmHg]较术前[(55±20)mmHg]显著降低(P〈0.05)。随访3-24个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适合各年龄组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47-50
目的探讨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25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组(n=89)和脓毒症不引发ALI组(n=167),统计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感染部位,感染病原等,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之后选择有意义的指标(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BMI、吸烟、酗酒、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引发ALI组的指标:基础病、氧合指数、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鲍曼不动杆菌及真菌的发生率、肺部及腹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脓毒症不引发A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是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的危险因素。方法180例经肝活检的CHB患者,其中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与无肝脂肪变性患者按照性别相同、年龄±3岁进行1:1匹配,分为病例组(61例,合并肝脂肪变性)与对照组(61例,无脂肪变性),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探讨肝脂肪变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体重指数24±3,显著高于对照组22±3(P〈0.01),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COX模型拟合进行配对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仅体重指数为肝脂肪变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8,P〈0.01)。结论CHB患者肝脂肪变性与宿主体重指数有关,而与HBVDNA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