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支架植入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的STEMI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酸甘油。采用TIMI评价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情况;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PCI术后7 d、30 d、60 d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无复流现象恢复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CI术前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PCI后无复流现象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结论 STEMI病人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普钠,可促进冠状动脉复流恢复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冠脉血流分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分别给予尿激酶和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校正TIMI帧数(CTFC)水平,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术后ST段回落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B组病人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可有效提高冠脉血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ST段回落,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2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51例。A组采用CABG治疗,B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术后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A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LVEF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与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基本一致,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而前者更易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后者则有利于术后恢复与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拟定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例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且术前与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A组手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10.0μg/kg的替罗非班,并以0.1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持续泵注12~48 h。B组手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5.0μg/kg的替罗非班,3 min内完成,持续以0.075μg/(kg·min)速度静脉泵注,持续12~48 h。介入手术治疗前后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与术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统计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0级和1级比例减少,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A组较B组患者TIMI血流3级比例增加(76.0%vs.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LVESD、LVEDD指标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A组较B组患者LVEF、LVESD、LVEDD等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B组为16.0%,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围手术期全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较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更具优越性,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与血流状况更明显,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近期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1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病人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同时比较术后各项心功能指标、ST段回落率、PCI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含量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支架植入数目和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前TIMI、TMPG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TIMI、TMPG分级0~Ⅱ级病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TIMI、TMPG分级Ⅲ级病人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坏死标志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再梗死、血运再重建、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后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坏死细胞含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各61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术后1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等近期预后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可提高STEMI患者PCI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STEMI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41例和直接PCI组48例,分别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术、住院期间死亡率及1个月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前,溶栓后早期PCI组血管开通率85.4%(19.5%TIMI 2级,65.9%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直接PCI组(18.7%,10.4%为TIMI 2级血流,8.3%TIMI 3级血流,P<0.001)。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653),但溶栓后早期PCI组所用支架数更少。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再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梗死、脑卒中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拟实施PCI治疗的70例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卓200μg,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及达峰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PCI术后,干预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干预组CTFC帧数血清CRP、IL-10、BNP水平及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CI术后,干预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P0.05),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拟实施PCI治疗的STEMI病人,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可改善病人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疗效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经微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PCI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导引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进行PCI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1个月内病人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Ⅲ级(TMPG-3)灌注时间、PCI时间均短于对照组,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导引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相比,经微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 1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提示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行血栓抽吸和PCI治疗为A组(65例),CAG术提示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直接行PCI治疗为B组(55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心肌染色分级(MBG)、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峰时间、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院内死亡率。结果 A组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肌酶达峰时间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LVEF、术后两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高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治疗中,能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TIMI血流、MBG分级,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太原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PCI并给予基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后血栓负荷重行血栓抽吸,对照组术中向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于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观察并比较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60 d心脏内径大小及心功能。观察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3.3%和71.1%),TMPG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5.6%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0 d,观察组LVEDD、LVESD、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或P<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6.7%和24.4%,χ2=5.414,P=0.020)。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单用替罗非班比较,可改善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近期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缺血预适应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PCI术前30 min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并在术后连续静脉输注7 d。检测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计数(CTFC)评估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于PCI术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评估病人心功能。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和CTFC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IVST和LVPWD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联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AMI病人PCI术后心脏血流灌注,显著改善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栓抽吸后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80例,随机分为A组(血栓抽吸后经冠状动脉导管给药)和B组(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运、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Ⅲ级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Ⅲ级血流、hST段50%恢复均低于B组(P0.05),慢血流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 PCI术治疗STEMI,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给药相较于冠状动脉导管给药,能有效预防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提高病变冠状动脉血液灌注,提高病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急诊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LVEF及LVEDD。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PCI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TIMI血流及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AMI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TIMI及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及PCI后7 d、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3级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PCI后TMPG为2~3级者比例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TMPG分级为2~3级者比例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后7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PCI后7 d,LVEF高于PCI后7 d(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T2DM合并AM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PCI术,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围术期血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PCI术后当日及术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及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2 h NT-proBNP、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LVEF、E/A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术后当日(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2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溶栓后PCI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病人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病人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9.29%与94.29%,P0.05)。两组病人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851,95%CI(0.928,3.636),P=0.082];氯吡格雷组病人发生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HR=2.664,95%CI(1.033,7.332),P=0.048]。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与16.4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溶栓后PCI组(n=45)和DPCI组(n=3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左心室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PCI组和DPCI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 3级的比例分别为88.89%和92.1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和DPCI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3.33%和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6.37±4.26)%,DPCI组为(51.84±4.0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7.46±3.35)mm,DPCI组为(51.18±3.74)m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至出院后6个月内,溶栓后PCI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2%,DPCI组为47.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溶栓后DPCI,溶栓后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