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肛肠科患者术后宣教内容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肛肠科"品管圈"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宣教内容知晓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术后宣教内容的知晓率从77%上升至87%,经统计分析,活动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对术后宣教内容的知晓率,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病区护士品管手法以及临床综合能力,增加护士自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因此,在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品管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住院患者功能检查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开展了以"提升住院患者功能检查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运用头脑风暴法、柏拉图和鱼骨图等品管工具,分析目前住院患者功能检查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真因验证,根据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比较活动前后的改善情况,评价活动的效果,将改善成果应用到临床工作中。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功能检查知晓率由改善前的60%提升到了88%,超过目标值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7,P0.001)。目标达成率为105%,进步率为46.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住院患者功能检查的知晓率,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协作能力和自身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3.
郭淑娟 《环球中医药》2013,(Z1):198-19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方法成立护理品管圈,确定"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对29例行留置导尿的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设定改善目标,分析导致留置导尿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根据80/20原则,找出主要因和改善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确认,将改进措施制定成标准化流程。结果品管圈活动使留置导尿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从41%提高到83%。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此类病人的健康教育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运用品管圈管理前后,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变化情况,为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消化科住院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知晓率相关方面的调查问卷,创建科室范围内的品管圈小组,开展以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为目的的主题活动,对消化科科室现有状况进行调查,剖析导致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低下的具体原因,制定整改目标,确定需要采取的提高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具体措施,最后通过统计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变化情况,审核及评价整顿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健康宣教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9%增长到活动后的96%,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可提升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不仅使患者熟知更多的医学常识,了解更多的住院具体流程,对自身疾病更加明晰,提高了自身的健康度,同时也增强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自信心及凝聚力,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3月与2015年5月-7月本院住院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6例,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核心的活动,根据此核心对对照组产妇的现状进行掌握、调查、原因分析以及制定对策等,在效果确认时期对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并对两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能够促使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由72.22%提高到96.83%。结论:品管圈互动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能够促使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促使母乳喂养成功,促使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在提高项痹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项痹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80例项痹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调查,设定目标,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项痹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从71.3%提高至93.9%。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身科住院患者服药到口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服药到口率为活动主题,对科室住院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患者不能服药到口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服药到口完成率由改善实施前的37.77%提升至79.46%,目标达标率为108.5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心身科住院患者服药到口率,降低服药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活动前组与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由65.60%提高到89.80%,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6.10%提升至96.40%。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痰标本送检数、送检合格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动前送检标本数为170份,标本合格率为68.24%,活动后检标本数为230份,标本合格率为85.22%,两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痰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作用。表明,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全面提高圈内成员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选定"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护士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率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血糖频率明显改善,由原来自我监测频率大于15次/月23.33%,提升至36.6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的依从率及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0%与98.00%,分别与对照组患者(70.59%、68.6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护理措施、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并可提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品管圈活动在妇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健康教育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确定主题,活动前进行查检分析,找出改善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及检讨,确认效果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活动后建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对妇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进行健康教育,合格率显著提高,目标达成率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妇科住院患者口服药健康教育合格率,提升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高护士掌握患者康复治疗动态的知晓率,提升康复治疗延续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护士掌握患者康复治疗动态的知晓率"为主题活动,通过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值,进行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护士对患者康复治疗动态的知晓率由实施前的33%上升至实施后的80%。结论:医护治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掌握患者康复治疗动态的知晓率方面有显著成效,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应用效果,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中医体质辨识认知程度和血压控制率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方法:选取南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健康档案所管理的高血压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前后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对象对于中医体质辨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干预前对于血压控制的满意率仅为11%,干预后为69.3%,(P0.05)。结论: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认可性,大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实行中西医结合管理高血压,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服务,促进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及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方法:根据2013年厦门市某中医院骨科老年患者跌到发生率及情况,针对骨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自发自愿成立品管圈组织,设定目标,明确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实施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跌倒率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1~12月骨科住院患者总623人,跌倒发生例数15例,跌倒发生率为2.41%。2014年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旨在降低骨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2014年1~12月骨科住院患者698人,跌倒发生例数为9例,跌倒发生率为1.29%,两者跌倒发生率相比较χ2=8.175,P=0.0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为高危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并对此进行整改;比较2014年6~12月(品管圈实施前)与2015年1~6月(品管圈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全体圈员参与活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0.6%提高至活动后的94.3%。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入院患者中医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成品管圈,积极寻找问题;根据圈员的能力设定目标,选定对策,制定出整改方案,最终解决了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入院中医护理评估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品管圈活动也使整个科室的护士的团队意识、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得到显著提高,为全科的"优质护理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论:吕管圈值得在中医护理领域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