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支封闭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20例Ⅰ、Ⅱ期Kümmell病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65~83岁,中位数73岁;均为单椎体病变,T_(12)椎体骨折7例、L_1椎体骨折8例、L_2椎体骨折3例、L_3椎体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近2周内未服用过止痛药物。均采用脊神经后支封闭联合PKP治疗,术前、术后常规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但均不使用止痛药物。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4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腰背部疼痛及大腿外侧疼痛,但未向大腿前侧及小腿放射,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2例残余轻度疼痛。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时,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58±1.79)分、(1.55±1.26)分、(1.48±0.8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64.38±9.89)%、(21.08±7.02)%、(13.69±3.02)%。结论:脊神经后支封闭联合PKP可有效减轻Ⅰ、Ⅱ期Kümmell病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二仙汤对阳虚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质状态、腰背部及关节处疼痛、肢体活动状况、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阳虚质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组用加味二仙汤联合基础治疗,为期6周。记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腰背部与关节处疼痛评分、阳虚症状积分及肢体活动状况(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评分;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腰椎1-4(L_(1-4)),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钙素(osteocalcin,BGP)及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P1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腰背及关节处疼痛评分,阳虚症状积分,肢体功能活动评分,L_(1-4)及股骨颈骨密度,Ca,P,BGP及P1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肢体活动状况评分,L_(1-4)及股骨颈骨密度,血清C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腰背部及关节处疼痛评分,阳虚症状积分,BGP及P1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二仙汤可以显著减轻阳虚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及关节处疼痛,增强肢体功能活动状况,改善患者体质状态,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对阳虚质骨质疏松有良好的治疗与改善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术和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术和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5~75岁,中位数69岁。T_(11)骨折7例、T_(12)骨折6例、L_1骨折8例、L_2骨折6例、T_(12)和L_2骨折2例、L_1和L_2骨折1例。病程15~30 d,中位数16 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对患者腰背部疼痛及胸腰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8.1±1.5)分降低至术后1周(3.4±1.0)分、术后1个月(2.8±0.8)分、术后3个月(1.8±0.4)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45.3±3.6)分降低至术后1周(33.4±3.5)分、术后1个月(23.6±2.8)分、术后3个月(20.6±2.4)分。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特别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且以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障碍为目的的高龄患者,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术和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寻找一种快速缓解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出现过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为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32例,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口服阿法骨化醇片、仙灵骨葆胶囊,肌注鲑鱼降钙素,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等。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1d、3d、5d、7d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情况与卧床翻身功能,并观察患者抽搐样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所需要的时间。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治疗1d、3d、5d、7d腰背部疼痛评分与卧床翻身功能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患者抽搐样腰背部疼痛缓解所需要时间为1~4d(2.94±0.80d)。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为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疗效,是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抽搐样腰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是蚊媒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除海南、广东和广西以外 ,其他地区少见。福建泉州地区尚未见报道。病例介绍患者张某某 ,男 ,33岁 ,福建泉州人。发病前于菲律宾居住 5 a。患者因“发热 6 d,皮疹 4 d”于 2 0 0 2年 4月 14日入院。入院前 6 d劳累受凉后突发发热 ,头昏 ,全身疲乏 ,咽部不适 ,于菲律宾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 4 d始出现颜面部皮疹 ,不痒 ,之后渐延及胸腹部及四肢 ,伴明显食欲减退 ,偶有腰背、四肢肌肉酸痛 ,经治无好转 ,遂转至我院。辰下 :头昏 ,嗜睡 ,烦躁 ,时有谵语。患者居住菲律…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病例患者,男,67岁,因"皮疹20年,四肢乏力伴头痛1天"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散在分布于四肢及胸背部,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并累及腋窝及阴囊,症状逐渐加重。曾以天疱疮予激素治疗,疗效差。诉1天前四肢乏力,四肢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明显,遂来我院就诊。入院见双下肢水肿明显,四肢、胸背部、腋窝下、腹股沟及阴囊可见成簇状的点状的暗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样小丘疹,压之不褪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40岁,于2016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腰背部疼痛、僵硬2年余,加重1个月。2年前因受寒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曾行中药热敷及内服中药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遇寒则发。近1个月来感腰背部疼痛、僵硬之症较前加重,腰部活动受限,自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片,1天1次"治疗后,无明显缓解。刻下症:腰背部疼痛、僵硬,痛处固定,遇寒尤甚,弯腰困难,肢体酸重,时有烦  相似文献   

8.
患者71岁,男性。主诉为起坐动作时左侧腰部、臀部、足关节部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增强。躯体前屈90°时L_4~L_5周围轻度疼痛,左后斜屈时左臀部疼痛,左下肢外侧轻度麻木,L_4~L_5左侧竖脊肌呈轻度紧张及压痛。臀肌、梨状肌压痛明显,伸展时  相似文献   

9.
正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广义上指在椎板切除或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是腰背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10%~40%的腰椎手术病例会发生FBSS~([1])。笔者采用钝针刀松解术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和安丘市中医院针推康  相似文献   

10.
丁建华 《新中医》2012,(11):173-174
笔者应用单味仙鹤草治疗以发作性腰背疼痛为首发症状糜烂性回肠炎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2011年2月因腰背部疼痛间断发作2年,脐周疼痛加重1月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腰背部疼痛(T9~L2之间),腰部正中或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自拟蜈蚣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8例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3~67岁,平均43岁;疹发部位以胸腹部为主22例,腰背部12例,四肢及头部4例。治疗方法及效果蜈蚣2条、青黛15g、雄黄5g、冰片5g、食醋适量。先将蜈蚣文火炒存性,研成细粉,再将雄黄和冰片研粉过120目筛,将青黛与上药混合,加适量食醋搅成糊状,涂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2次,7次为1个疗程。本组经治疗均获效,其中27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皮疹消退,无疼痛后遗症;8例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消退85%以上,疼痛明显减轻;3例好转,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在骨质疏松症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症致腰背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钙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类药物治疗30例。比较7d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疼痛消失、好转、显效、无效)情况。结果: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有效率为90.0%,药物治疗有效率26.7%。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骨质疏松症致腰背部疼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顽固性的腰背部疼痛,多采用1-2次治疗即可。  相似文献   

13.
1病历介绍 患者,男,76岁,因颈、腰背僵硬20余a,四肢麻木乏力、疼痛0.5a入院。患者于20多a前无明显原因感颈部、腰背部僵硬,症状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四肢麻木乏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患者50例,男3例、女47例。年龄52~89岁,中位数75岁。其中49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2、4、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腰背部疼痛进行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8周参照朱华拟定的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治疗前(7.02±0.67)分降至治疗开始后2周(3.72±0.29)分、4周(1.96±0.60)分、8周(1.00±0.58)分。治疗开始后8周运动功能评分由治疗前(3.60±0.61)分降至(1.14±0.35)分。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发生褥疮,其余患者均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能明显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脊肌筋膜综合征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文中  蒋元模 《中国针灸》2001,21(12):18-26
脊肌筋膜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指脊肌肌肉和筋膜受凉和劳损后致局部纤维组织粘连、水肿而致腰背部疼痛的一种疾病。中医则称为“腰背痛”、“筋痹”。笔者自 1997年以来采用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该病 2 5例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6 2岁 ,平均年龄 4 7岁 ;病程最短 2月余 ,最长达 10余年。腰脊肌筋膜综合征2 2例 ,腰背部脊肌筋膜综合征 3例。1 2 诊断标准  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伴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1.1一般资料共治疗患者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发病部位,头面部4例,胸腹腰背部28例,四肢5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20天。  相似文献   

17.
中药补肾为主辨治骨质疏松症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西霞  孙刚 《河南中医》2008,28(7):57-58
老年人腰背部广泛疼痛,龟背及骨折多因骨质退行性病变发生,而退行性病变多为骨质疏松所致[1]。笔者运用中医补肾壮骨为主辨证施治,经临床应用十余年,疗效满意,现将门诊治疗规范及2000年后追踪随访1年以上68例骨质疏松症致胸腰椎陈旧性压缩骨折胸腰背部广泛长期疼痛患者68例报告  相似文献   

18.
治疗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8~82岁)腰部椎管狭窄所致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臀、下肢疼痛及感觉异常等,其中1例出现间歇性跛行。根据症状,物理诊断,X线、MRI所见,确定病变部位在L_4、L_5或L_5、S_1。多数患者接受过硬膜外封闭等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在L_4、L_5或L_5、S_1神经根部位施以电针疗法。在X线透视下,确认损伤神经根位及紧邻处后,各刺入1针(24号,90mm),将2根针作为电极通电(2Hz,10min)。以初诊时的疼痛、异常感为10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运用针灸、超短波治疗和运用药物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钙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超短波、电针、TDP治疗。1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治疗均能较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部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疼痛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超短波治疗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疗效确切,可以代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患者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56~72岁,中位数66岁;病变节段位于T_(11)4例、T_(12)7例,L_15例,L_22例。病程3~48个月,中位数32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在X线片上测量病椎Cobb角观察脊柱后凸畸形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0.5~1.5 h,中位数1 h。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8.72±0.41)分,术后1周(2.32±0.72)分,末次随访时(2.92±0.51)分;ODI,术前(69.12±2.71)%,术后1周(21.72±3.14)%,末次随访时(24.15±2.74)%;病椎Cobb角,术前18.87°±8.83°,术后1周8.92°±2.91°,末次随访时10.92°±3.24°。均无骨水泥渗漏、切口感染、邻椎骨折及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可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脊柱功能、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