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图1)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外观为白色至类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主要作用于S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胞嘧啶核苷衍生物,首先由美国礼来公司于1996年研制成功并获准上市,我国于1999年批准进口。Gem是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癌及膀胱癌等的一线化疗用药,Gem代谢产  相似文献   

2.
3.
药物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药物的肿瘤选择性差,常规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大。目前,利用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载体搭载药物靶向肿瘤是一种尚处在研究中的策略[1],然而这些纳米载体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研究表明,抗肿瘤药物借助药物载体内化进入细胞后大多不具有靶向作用于特定的亚细胞器的能力,还存在被细胞内的溶酶体吞噬、降解的可能,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3]。大部分抗肿瘤药物是以细胞核内DNA为作用靶点,如喜树碱(camptothecin,CPT)、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顺铂等都是通过破坏DNA结构,影响复制和转录过程发挥抗肿瘤活性[4-6]。因此,如何将化疗药物高效运送至细胞核是改善上述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抗癌药物相比,纳米控释抗癌药物具有可靶向输送、缓释药物、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的纳米控释抗癌药物,进行了较全面容观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抗癌药物相比,纳米控释抗癌药物具有可靶向输送、缓释药物、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的纳米控释抗癌药物,进行了较全面客观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或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纳米载体材料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纳米疫苗是基于纳米技术开发的治疗性或预防性疫苗,大多数肿瘤疫苗包括诱导免疫应答的外源性抗原、递送抗原的载体以及增强免疫原性并加速和延长肿瘤疫苗效果的佐剂.纳米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有效地递送各种抗原,通过调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呈递途径,在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激活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旨在对纳米递送体系在肿瘤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DNA疫苗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是在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代疫苗,已成为当前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因裸DNA疫苗直接接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故研制新的给药系统,保护DNA免受生物环境破坏,将其有效导人靶细胞,使之具有更强的免疫效能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非病毒递送系统有脂质体、天然高分子载体、人工合成聚合物载体、减毒胞内菌等,其中分别以阳离子脂质体、壳聚糖、聚乙烯亚胺、伤寒沙门菌较为常用.现有研究结果 已显示出上述递送系统的巨大应用潜力,它们各自的优势必将对DNA疫苗的推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继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又一类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及优势的抗肿瘤疗法。多种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相继涌现,但药物的体内递送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较差的肿瘤渗透性和较低的肿瘤细胞摄取率等。随着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够提高免疫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滞留、蓄积、渗透及靶细胞摄取,并实现其在肿瘤胞外基质或肿瘤细胞内的可控释放,提高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率,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也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最丰富的蛋白,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多种内源性物质转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1]),例如一些亲水性的维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可以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与白蛋白结合。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白蛋白因其自身的低毒性、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外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多功能纳米递送系统~([2-3])。多种药物可以通过共价连接、静电吸附和疏水作用等方式与白蛋白结合,并且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群存在于骨髓、脂肪、骨实质、胎盘及骨骼肌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1]。也有资料表明,MSC分化能力接近于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肝细胞[2-5]。体外实验证实,MSC本身并不引起异体淋巴细胞活化,但可抑制由丝裂原或异体淋巴细胞激活的T、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6-8],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发育与成熟[9]。因此,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骨和软骨组织修复、心肌梗死和肝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某些治疗措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的有关MSC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⑴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⑵自体MSC静脉输注治疗Crohn病;⑶自体MSC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疾病;⑷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心肌梗死;⑸异体MSC修复半月板;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MSC治疗心肌梗死等。在国内,多家单位已经将自体或异体MSC试用于临床,以预防或治疗GVHD、心肌梗死、骨或软骨缺损和股骨头坏死等[10-13]。然而,有关MSC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尚不清楚,盲目开展临床试验是不妥当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数量最多,最主要的杀伤病原体的细胞,且最先到达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既参与初始免疫又在破坏性炎症反应中充当效应细胞。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的丰度和它的固有性质都使它具备靶向炎症部位递送药物的能力,它们在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治疗潜力。主要从利用中性粒细胞作载体、中性粒细胞外泌体作载体以及体内利用中性粒细胞特性靶向递送药物方面综述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日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以杀死肿瘤细胞。 这项由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 BIND 生物科学公司所研发的名为 BIND014 的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由麻省理工学院智能药物控释教授罗伯特朗格和 BIND 公司的创办者、哈佛大学教授法欧米德&#8226;罗萨德所设计,该技术通过将药物包裹在一个“特别制造的传送包内”来解决药物传送中的 3 大难题:如何确保治疗性分子到达体内正确位置、如何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及如何保证免疫系统不将其视作外来之物而加以破坏。朗格称,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通过一种 PMSA 分子进行定位,非常精确地找到病源,同时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而在动物身上所进行的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子能在前列腺肿瘤附近集结,杀死肿瘤细胞。同时,BIND 公司制药科学副总裁杰夫&#8226;哈凯基表示,这是首个进入临床实践的可递送化疗药物的靶向型纳米粒子。接下来,该公司会将其发展成一个平台,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各类炎症,甚至传染性疾病。 科学家表示,目前他们只待明年在 25 名癌症患者身上进行临床诊治,一旦治疗获得成功,那么这将是人类对抗癌症病魔史上一大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盘状囊泡,具有天然脂质双分子层,其内包含了复杂的RNA和蛋白质.大多数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能产生外泌体,这些外泌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天然内源性纳米级载体,外泌体具有毒性小、稳定性好、、渗透性好、靶向归巢性强、能透过血脑...  相似文献   

15.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超顺磁性使其广泛用于疾病的靶向治疗.相比于其他纳米药物载体,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因其内在属性如固有磁性、良好的安全性及制备和表面修饰方法的可用性等在纳米药物领域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为其多样的生物医学应用铺平了道路.但研究人员对其不可预知的毒性、改变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仍有顾虑.对SPIONs在药物靶向递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mRNA疫苗是一类新型核酸疫苗。它具有通用性、开发迅速以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传染性疾病防治和癌症治疗的研究。但mRNA在体内的不稳定性和低表达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开发出能高效转染mRNA的递送载体十分关键。目前的基因递送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本文对现有递送mRNA的非病毒载体进行综述,并对mRNA疫苗及其非病毒载体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小细胞外囊泡因其独特的来源、结构与生理功能,常被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内源性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药物递送.为了克服小细胞外囊泡的天然局限性,可利用多重手段对小细胞外囊泡进行工程化改造.目的:针对工程化小细胞外囊泡作为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小细胞外...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细胞膜包覆纳米颗粒的仿生策略不仅能保留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且表现源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可进一步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杂化细胞膜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与单型细胞膜相比,杂化细胞膜使纳米颗粒衍生出多种源细胞的生物功能,为多功能仿生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广泛研究提供了基础,有望拓宽仿生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体系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构建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杂化细胞膜类型,制备和表征方法以及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RNAi是由小双链RNAs触发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RNAi具有锁定任何引起疾病或疾病相关蛋白表达的能力,有巨大的治疗应用前景。但以治疗为目的的siRNA特异、有效的递送仍是RNAi广泛治疗应用的主要障碍。本文就目前siRNA体内递送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有助于RNAi技术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安与微米粒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论述了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