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假性球麻痹病人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洼田饮水试验,选择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并发肺炎病人159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3例。C组采用一般脑血管病治疗,B组在C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针灸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治疗14d。结果肺部感染病人例数,C组B组A组;治疗后,根据NIHSS评分,C组B组A组,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病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后改良Rankin(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方法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11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丁苯酞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比较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水平,微栓子阳性率,微栓子个数,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PAI)表达水平及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PA均显著上升,且以丁苯酞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PAI均显著下降,且以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BF和CBV水平明显提升,但丁苯酞组水平提升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中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为溶栓机制降解和血流动力学洗脱,同时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PC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缓慢输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分数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I)分数提高,且观察组NIHSS分数比对照组低,BI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IL-6、CRP、Hcy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SE和应激因子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缓解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魏酸钠3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14 d后改为丁苯酞胶囊口服,累计疗程满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RS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Cys-C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血清BNP、D-D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和CRP分别为(0.24±2.25)μmol/L、(10.46±5.21)mg/L,低于对照组的(19.38±4.46)μmol/L、(15.20±6.51)mg/L(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CXCL) 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经知情同意并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F)、脑血容量(CBV)比值(rCBV)均有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均有降低。治疗后观察组rCBF、rCBV提高,rMTT降低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通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86,P0.05)。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CVR、BDNF、NPY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PI、NPY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CV血流速度、CVR和BDN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机体神经相关的细胞因子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