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治  周晟 《西部中医药》2011,24(8):98-100
目的:分析髂腰肌囊扩张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结果:12例病人均为单侧发病,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性肿物,CT表现为液性密度影;MR表现为水样信号,边缘清晰;4例在髋臼中下部层面可见扩张的滑囊与关节囊相交通。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66例患者摄双侧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患者行CT扫描,10例患者行MRI扫描.将所有影像学图像通过PACS系统传输至影像诊断工作站,并使用其测量工具对骨盆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将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分为无继发骨关节炎组和继发骨关节炎组,并对2组患者的年龄、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rowe Ⅰ期45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3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0%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6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髋关节脱位(含半脱位和脱位)49例,髋臼及股骨头囊状改变24例.X线、CT、MRI检查对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并发髋周骨囊变的检出率分别为36%、60%和100%.18例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其中男3例,女15例;双侧4例,单侧14例.66例成人AD患者中,继发OA组和无继发OA组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03,P=0.001).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CE角、髋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5.61°±4.41°),(19.63°±4.13°),t=2.030,P =0.025;(-9.31°±3.66°),(-4.48°±1.68°),t =2.942,P =0.002;(55.41±6.65)%,(65.54±6.90)%,t=3.351,P=0.001;(1.20±0.74)mm,(2.80±0.79)mm,t=4.845,P=0.001];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髋关节内侧间隙大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2.40±1.07) mm,(10.85±1.08) mm,t=3.290,P=0.001];2组患者Sharp角及髋臼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2±4.17),(47.62±3.96),t =0.849,P =0.200;(37.05±4.81)%,(39.50±4.15)%,t =0.936,P=0.200]. ③X线表现.所有患者均见髋臼变浅、髋臼顶向外上方倾斜、髋臼对股骨头包容不足.髋臼顶密度增高5例;髋臼外侧缘增生6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24例出现骨囊变,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例,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5例,多呈对吻状,单纯股骨头囊变5例.④CT表现.患侧髋臼顶外侧骨质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髋臼前后唇有不同程度发育不良,其中前唇发育不良18例,髋臼前、后唇均发育不良10例,表现为髋臼前后唇短,股骨头包容量小.髋臼唇缘的骨质硬化、变尖、骨赘形成4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2例;髋关节向外脱位5例;髋关节向前脱位2例;骨囊状改变17例,其中股骨头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3例,髋臼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6例,单发囊变1例,多发囊变5例,沿髋臼排列呈串珠状,髋臼和股骨头同时囊变8例,多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性透光区.⑤MRI表现.MRI冠状位扫描均见髋臼顶唇短小,并向外上倾斜;轴位扫描见前后唇变短,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4例股骨头向外上移位,3例关节软骨的表面不光滑、局部变薄,关节软骨可见异常低信号影,髋臼外侧缘出现低信号的骨质增生.2例髋关节出现积液,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10例均出现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周围有完整短T2信号环.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骨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以单侧多见,常合并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其发病与年龄有关;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其继发髋骨关节炎的有效检查手段,CT和MRI对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的髋关节周围骨囊变优于X线片,MRI能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和关节软骨的早期退变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观察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和CT的影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幕下,单发9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5例,实质肿块型2例,囊实性肿块型4例.影像表现为囊样低密度影伴囊腔壁结节和类圆形实质肿块或囊实性肿块,CT平扫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征性表现,CT及MRI对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髂腰肌囊扩张的CT与MRI表现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搜集本院2000年1月-2008年8月经临床或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髂腰肌囊扩张患者资料,重点分析其CT与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及MRI在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总结CSP的MRI表现。结果:17例患者子宫峡部前壁肌层信号中断并见条状或不规则形长T1短T2信号瘢痕。15例患者妊娠囊为单纯孕囊型,囊内容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孕囊包膜完整,囊壁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呈较明显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2例患者妊娠囊为混合包块型,MRI表现为不规则形等、稍长T1及混杂T2信号影,包膜不完整,病灶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1例囊内见小片状短T1、短T2出血信号影,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发不规则乳突状强化。5例患者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瘢痕深部,与瘢痕及邻近肌层分界欠清,其中3例妊娠囊体积较小,完全或大部分嵌植于瘢痕处肌层内,子宫前壁最薄处2 mm;2例妊娠囊体积较大,同时向子宫前壁肌层及宫腔方向生长,并向外突出压迫膀胱后壁。12例患者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与邻近瘢痕及子宫肌层分界较清,子宫前壁厚度3~8 mm。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MRI图像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点,对于超声难以诊断的包块型CSP,磁共振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CT和MR在髋关节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髋关节结核病例的CT表现及MR表现,对其影像学价值作出有效分析。结果:CT属于X线显影,对骨质结构的改变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但对关节囊、关节软骨、滑膜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率远远不及利用单核质子自旋现象成像的MRI,无法对早期髋关节结核作出有效特异的影像学诊断。结论:MR可以较早发现股骨头变形,运用T2STIR能够更早发现髋关节滑膜水肿、关节腔积液和周围髂腰肌及闭孔外肌寒性脓肿。MR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nue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ABC患者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男21例,女15例;年龄10~55岁,中位数23.5岁;均表现为局部疼痛不适,6例表现为剧烈疼痛,28例表现为局部肿胀或有包块,15例表现为邻近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10例有明确外伤史;5例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12例行X线和CT检查,7例行X线和MRI检查,5例行X线、CT和MRI检查。病程12 d至4年,中位数2年7个月。分析病变的X线、CT和MRI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结果:ABC位于长骨28例、扁短骨7例、不规则骨1例,按病变部位分为中心型15例、偏心型15例和骨旁型6例。X线检查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其中界限清楚16例、界限不清13例;病灶内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间隔影17例,斑点状钙化3例;骨壳外缘呈波浪状,其中骨壳完整18例、局部骨壳断缺3例、轻度骨膜反应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6例,累及关节面4例,有软组织肿块2例。CT检查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破坏,破坏区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呈蜂房样低密度15例;病灶内见液-液面11例,粗细不均的条状间隔影15例,斑点状钙化2例;骨壳外缘呈波浪状,其中骨壳完整12例、骨壳断缺10例、轻度骨膜反应10例;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累及关节面5例,有软组织肿块10例。5例行CT增强后见囊壁、分隔及软组织密度带呈中度甚至显著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MRI检查能见病灶的内部结构,囊状病灶中央均充满液体,在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在T1WI上呈略高于肌肉的中等信号,其中11例在T1WI及T2WI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边缘包绕囊性缺损;病灶内可见液-液平面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3例,累及关节面3例,局部软组织信号影7例。3例行MRI增强后见囊壁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ABC首选的、最基本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病灶内部结构的显示度有限;而CT和MRI检查对病灶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有突出优势,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关节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大关节局限型GCTTS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男6例,女13例;年龄27~65岁,中位数42岁;均因关节活动不适、受限就诊,5例伴有疼痛,4例有外伤史;均为单关节发病,膝关节病变12例、踝关节病变7例;病程1个月至8年,中位数51个月。19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检查。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病灶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是否清晰、邻近骨质是否破坏、是否合并关节积液、肿瘤信号强度、信号是否均匀及强化特点等,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MRI表现。19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膝关节12例(髁间窝2例、腘窝2例、髌上囊3例、髌下脂肪垫5例),踝关节7例(胫距关节前方3例、胫距关节后方4例);肿瘤呈椭圆形或圆形14例,呈分叶状5例;最大长径2. 2~4. 9 cm;边界清楚13例,部分边界清楚6例; 2例邻近骨质侵蚀; 4例合并关节积液; T1WI以等信号为主15例、呈等信号4例,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11例、以等高信号为主5例、呈稍低信号3例,脂肪抑制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均呈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 1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或斑片状低信号,肿瘤边缘可见线状完整低信号8例、不完整低信号5例,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低信号分隔影; 13例行增强扫描者,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1例,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2)手术及病理结果。19例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质韧。12例肿瘤有完整包膜,7例包膜不完整。3例与周围组织黏连,2例邻近骨质侵蚀。肿瘤内可见大量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肿瘤间质内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炎性细胞及胶原蛋白,多数肿瘤间质可见丰富的裂隙样小血管。结论:大关节局限型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可见低信号包膜的类圆形肿块,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T1WI及T2WI的双低信号灶为其典型MRI特征。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右侧跟骨骨内脂肪瘤病历的 X 线、CT 及 MRI 影像表现和病理检测结果,并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该例病人X 线平片表现为边缘较清晰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透亮区,部分可见硬化边缘,部分内部可见粗大骨嵴影。CT 上表现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脂肪密度区,CT 值约﹣55-﹣123Hu,病灶边缘不规则、可分叶,部分见环形线状硬化边缘,部分病灶边缘及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影,部分病灶内可见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MRI 表现为 T1WI 高信号,T2WI 表现为稍高信号,压脂序列上表现为信号减低。认为依据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大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特点,尤其 CT 及 MRI 表现特点,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CT及MRI资料,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晰的不规则肿块,大多位于单侧(n=11,91.7%),呈囊实性(n=6,50.0%)或多发纯囊性(n=6,50.0%)。囊性部分为边界清晰、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均有完整囊壁,内壁光整,8例(66.7%)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囊,其中2例高密度囊腔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实性部分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分布于囊腔之间,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可见无或中重度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8例(66.7%)囊壁可见斑点状钙化,4例(33.3%)病灶合并大量腹水及少量胸水。结论:卵巢甲状腺肿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囊实性肿块,CT上的高密度囊腔及MRI上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囊腔具有相对特征性,CT及MRI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场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MRI检出并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20例,半月板内型囊肿2例,滑膜囊肿2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例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MRI表现为皮下脂肪内规则或不规则肿块,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当,T2WI呈较均匀稍高信号,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CT表现稍低密度,较肌肉密度稍低,界限相对清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结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2 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IVP、B超、CT、MRI的表现,提高对RAML的认识。方法 2 0个病例中4例行MRI检查,其余均行IVP、B超、CT检查。结果 大部分病例IVP表现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显影延迟;B超表现18例为混合回声实质性肿块,2例为密集均匀的高回声影,边缘清楚,无声影,准确率80 % ;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瘤体最低密度区的CT值- 10 0~0HU ,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内见有明显的强化区及无强化区,准确率90 % ;MRI表现T1WI呈等高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准确率10 0 %。结论 IVP检查只能提供肾占位性病变的间接征象,不能对病变作出定性判断。B超、CT、MRI能对瘤体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尤以CT、MRI准确率最高,能发现其中的脂肪组织,对定性诊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31例、脊柱20例、踝关节23例、肩关节4例共78例有临床症状的X线平片检查、15例同时行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的病人结果,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分析各个序列的隐性骨折显示的阳性率。结果?膝关节31例共49处膝部隐性骨折,脊柱20例共有25处隐陛骨折,踝关节23例共有34处隐性骨折、肩关节4例共有5处隐性骨折,STIRT2WI与T1WI序列对病变检出率较高,分男Ⅱ为100%、89.3%及76.15%,其中膝关节31例通过与关节镜对比合并软骨损伤的有9例,MR/发现报告4例。隐性骨折的受累区域呈骨皮质下不规则形TlwI低信号T2wI低信号,可表现为线状、网状或不规则形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的水肿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并能准确定位,是隐性骨折检查的最佳选择,但是低场MRI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结果:在21例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3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8例。弥漫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球形,子宫结合带弥漫型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T2WI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局限型表现为子宫局限型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MRI诊断子宫腺肌症有较高临床价值,能明确诊断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对39例GCTTS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10~69岁,中位数32岁;病程3个月至18年,中位数2年。病变部位,膝关节11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14例、腕关节1例、足趾和手指小关节12例。观察不同类型、不同部位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9例患者,行MRI检查26例,其中14例进行了增强扫描;行CT检查23例,其中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影像诊断为弥漫型GCTTS31例、局限型GCTTS7例、弥漫型和局限型(同一关节不同区域)GCTTS1例。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位于髋、膝、踝等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可同时侵犯关节周围和关节腔,CT影像表现为关节周围的多发结节样肿块,边缘不清晰,或关节腔内的滑膜增厚呈结节状、绒毛状及海绵垫样,有关节积液表现。多有骨质受累,表现为关节面下囊性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骨质缺损区有液性和软组织影,软组织影的CT值与肿块CT值一致。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影,T2加权像为混杂的高信号影,病灶内有特征性的双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骨质受累区MRI检查呈囊性信号,疝入骨质缺损区的肿瘤组织,MRI增强扫描出现强化。(2)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弥漫型GCTTS,边缘不清晰,MRI信号混杂,大多出现骨骼和肌腱受累表现。(3)位于膝、踝等大关节的局限型GCTTS,MRI和CT影像上软组织肿块与位于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相比较局限,边缘比较清晰,相邻的骨骼、肌肉受累少,MRI检查病灶内较少出现特征性双低信号影。同一关节的不同区域可分别出现弥漫型和局限型GCTTS。(4)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局限型GCTTS,表现为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可有分叶,边缘比较清晰;与病灶相邻的部位可出现骨质受累。MRI检查表现为T1加权像长信号影、T2加权像等信号影、抑脂序列稍高信号影,病灶内可有特征性双低信号影。结论:MRI上可见病灶内双低信号影是GCTTS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GCTTS在MRI和CT影像上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其中4例椎管内病灶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另16例颅内病灶均做了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块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CT、MR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16例位于颅内,其中10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池,1例位于颅中窝颞底部,1例位于第四脑室内,1例位于松果体区。另4例表皮样囊肿位于椎管内,1例位于胸段,3例位于腰段。13例形态不规则,7例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10例呈均匀低密度,6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边缘见高密度钙化影。MRI扫描T1WI上病变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T2/FLAIR图像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弥散均受限。增强扫描后仅1例病变出现边缘轻微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对CT、MRI图像分析,大部分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方法搜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病例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MRI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旁2例,位于第三脑室后1例。2例MRI表现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脂肪抑制像高信号消失。1例MRI表现T1WI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水抑制呈高信号。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有较典型的MRI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距骨骨挫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Achieva型1.5 T MRI机对30例距骨骨挫伤患者的足部进行扫描,观察距骨异常信号形态、累及范围、伴发病变,同时对MRI各序列对距骨异常信号显示能力作出评价。结果:距骨较弥漫性信号异常5例;局灶性信号异常25例,其中单发片状9例、多发片状16例,呈碎片状、地图状等形态,病灶边缘境界多欠清晰。与距骨或扫描范围内其他正常骨髓组织相比,T1WI均呈略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稍低信号,脂肪抑制PDSPAIR均呈明显高信号影。MRI检查的T1WI、T2WI及脂肪抑制PDSPAIR序列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0%(27/30)、67%(20/30)、100%(30/30)。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关节腔积液,合并其他骨骨挫伤10例、外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4例、跟骨骨折4例、关节韧带及肌肉损伤6例、关节软骨损伤4例。结论:MRI检查尤其是其脂肪抑制序列对诊断距骨骨挫伤的敏感性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CT、MRI 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X线平片阴性的外伤患者CT及MRI 检查,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胸椎及腰椎.结果:本组CT 检查8例异常,可见骨小梁结构较乱, 周围软组织肿胀;MR I 检查25 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 1、短T 2 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 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 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 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而CT及MRI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 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 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 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