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优化抢救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各4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和总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抢救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急救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急诊科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的全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120网络信息传达、预检与分诊、监护与抢救、基础护理、全程陪护及强化科室医护人员间的沟通等。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既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抢救的AMI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各15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和院内再PCI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AMI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7%;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急救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运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急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吸痰时间、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胸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动脉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组件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抢救时间,有利于临床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全面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7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医院急诊危重患者106例,将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将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各98例。对比两组急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PCI手术、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PCI手术、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监护室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抢救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效果上,观察组明显是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程度上,观察组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采取的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抢救效果、缩减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后护理满意程度,进而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进行护理流程优化前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至心电图时间、至导管室开始准备时间、至给药时间、至准备实施介入时间以及至收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院内再介入术率与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增强护理效果,显著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并明显减少院内复发与再次治疗等情况,避免增加患者负担,使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环一体"急诊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前急救且于院内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管理,观察组采用"三环一体"急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到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转运存活率、急救抢救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到现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确急救诊断率和急救存活率、转运存活率、急救抢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环一体"急诊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部在突发性群伤救护中的应急管理对策与管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医院的120例突发性群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突发性群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60例突发性群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实行常规急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以护理部为代表的优化急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前急救反应、预检分诊、按区分流等方面的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部在突发性群伤救护中实行应急管理,能够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采取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在各个治疗节点上所耗时间及患者的病情转归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自入院前就开始的全程规范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47),观察组是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可有效缩短AMI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且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我院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心肺复苏、吸氧、静脉开放和气管插管等各项抢救时间和抢救结果。结果:试验组各项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缩短,有效减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