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皮蛋白质、板层小体的变化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变化的影响。 方法 无创性皮肤测试比较6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皮肤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的差异,13例患者及10例正常人配合皮损取材,行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患者表皮K6、K10、K14、K15、兜甲蛋白、丝聚合蛋白、内披蛋白的变化。电镜观察板层小体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患者TEWL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显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学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根据临床特点,各类皮损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免疫组化示患者表皮K10、K14、丝聚合蛋白、兜甲蛋白、内披蛋白的表达均减少,K15出现异常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显示表皮增殖、分化受抑制,CE结构受损;电镜下颗粒层内板层小体数量减少,密度降低。结论 与正常人皮肤比较,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结构受到破坏,恢复皮肤屏障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屏障修复作用。方法通过使用胶带黏贴的方法,对离体培养的皮肤造成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模型,每隔2 d涂抹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7 d后评估损伤皮肤的淋巴上皮Kazal型相关抑制因子(Lympho-epithelial Kazal type related inhibitor,LEKTI),兜甲蛋白(Loricrin,LOR),内披蛋白(Involucrin,INV)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和受损皮肤的LEKTI,LOR,INV,FLG染色均有增强,受损皮肤增强更为明显。结论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可以提高皮肤FLG、LOR、INV、LEKTI的表达,进而提高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扁平苔藓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的表达情况,分析扁平苔藓的病理机制。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银屑病和正常皮肤为对照,检测扁平苔藓中TGk、Filaggrin、K17和K16的原位表达。结果显示TGk和Filaggrin在扁平苔藓皮损表皮中表达增强,K17和K16在扁平苔藓皮损表皮中出现阳性染色,银屑病皮损中上述标志分子有类似表达,而正常皮肤中则无此现象。提示扁平苔藓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存在着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上述增生分化标志可能是其病理改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4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黄褐斑患者和健康对照各40例,采集外周血,并收集其中10例黄褐斑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皮损,用RT-PCR方法检测血样及皮损中TLR2和4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TLR2和4在皮损中的表达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褐斑皮损中TLR2和TLR4在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9.72±2.93,9.52±2.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5.10±2.69,4.7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67、4.36,均P<0.01).40例黄褐斑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TLR2和TLR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10例正常皮肤中6例表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无TLR2表达,4例表皮基底层有TLR2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10例黄褐斑皮损中有3例表皮全层均有TLR2阳性表达,7例基底细胞层及棘层有TLR2阳性表达,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未见TLR2表达.10例健康对照皮肤表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未见TLR4表达.10例黄褐斑皮损基底细胞层均有TLR4强阳性表达,棘层弱阳性表达,其中3例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可见阳性TLR-4表达.结论 黄褐斑发病可能与局部皮肤TLR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K6和K16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K6、K16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病例组棘细胞层K6、K1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进行期和稳定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分别与消退期银屑病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③角蛋白K6、K16的表达在急性点滴状和慢性斑块状银屑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有望作为监测银屑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实验依据,以指导临床辅助治疗银屑病。方法 60例银屑病患者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皮损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电镜观察皮损处细胞超微结构,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处酸性神经酰胺酶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皮肤比较,银屑病皮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P < 0.01),TEWL值增加(P < 0.01),皮脂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皮损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小体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分布紊乱,体积大小不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酸性神经酰胺酶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受损,因此,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加强保湿是银屑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各亚型的表达。方法 将尖锐湿疣患者的病损组织标本冰冻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种TLR亚型的表达情况,以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比较两者TLR表达谱的差异。结果 正常表皮角质层和颗粒层TLR6、9呈强阳性表达,TLR1、3、10呈中等强度表达,TLR2、4、5、7、8弱表达,棘层和基底层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TLR;尖锐湿疣皮损表皮中除基底层弱表达或不表达TLR外,其余细胞层TLR1、3、6、9强阳性表达,TLR4、8、10中等强度表达,TLR2、5、7弱表达。两组皮肤的真皮层均未见明显TLR阳性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皮损增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TLR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高,尤以TLR1、3、6、9亚型为著,可能与HPV感染启动机体抗病毒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半胱氨酸蛋白酶14(Caspase 14)、博来霉素水解酶(bleomycin hydrolase,BH)在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中的作用以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慢性湿疹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皮肤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3、Caspase14、BH在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的表达。400、800、1200 mJ/cm2三组不同剂量NB-UVB照射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QP3、Caspase14及BH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皮肤含水量显著减少,约为11.32 ± 5.25,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约为86.28 ± 16.35,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处AQP3及Caspase 14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非皮损处的5.3倍及4.2倍。BH表达显著下降,约为非皮损处的1/3。皮损处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0、800、1200 mJ/cm2 NB-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AOP3及BH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48、0.23、0.16;0.82、0.78、0.22。而Caspase 14表达只有在1200 mJ/cm2较高剂量NB-UVB照射后才显著下降,为对照组的0.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BH表达减少,Caspase 14及AQP3表达增加有关,NB-UVB治疗慢性湿疹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QP3、Caspase14及BH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涂颖  李娜  顾华  起珏  何黎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0):708-711
目的 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LE)表皮中板层小体的分布、神经酰胺酶的表达与皮肤屏障受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PLE患者47例及正常人对照40例,通过电镜观察两组皮损处颗粒层、棘层板层小体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测定皮损处神经酰胺酶的表达,采用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测量皮损处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皮脂含量。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LE患者颗粒层、棘层板层小体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布较正常人对照组紊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E患者皮损处神经酰胺酶表达20例阳性、21例弱阳性、6例阴性;正常人对照组中36例阳性、4例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皮损处TEWL(34.2191 ± 12.70)较正常人对照组(16.8350 ± 6.50)高,角质层含水量(22.7319 ± 8.71)较正常人对照组(29.4250 ± 5.0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皮脂含量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E患者存在神经酰胺合成障碍,可能是皮肤屏障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亚油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屏障相关蛋白Filaggrin、keratin-14和claud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亚油酸(2 ng/mL、10 ng/mL、20 ng/mL)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存/抑制曲线;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亚油酸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Filaggrin、keratin-14和claudin-1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角质形成细胞生存率随亚油酸样品浓度升高而降低。角质形成细胞中Filaggrin和keratin-14的表达随着亚油酸样品浓度升高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1表达在2 ng/mL和10 ng/mL亚油酸作用下明显增加,而在20 ng/mL浓度下,claudin-1表达下降。结论:在2 ng/mL和10 ng/mL亚油酸作用下,Filaggrin、keratin-14和claudin-1表达随着亚油酸作用浓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 0 4 2 30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核因子 κB、细胞间黏附分子 1的表达 /杨国良 (中国医科大一院皮肤科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3,36(10 ) .- 6 0 0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9例患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核因子κB(N 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 ,并设 10例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1NF-κB表达 :正常人组表皮及真皮、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组表皮细胞未见表达 ,12例真皮浸润细胞及血管表达 ;皮损组 11例表皮细胞表达 ,16例真皮浅层浸润细胞及血管表达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2 I…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共162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黄褐斑颜色评分、黄褐斑面积、靶皮损积分、皮损下降指数、临床疗效、治疗后自评得分及安全性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靶皮损积分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损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可最大程度的改善黄褐斑皮损,在现代医学激光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患者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褐斑组与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差异。方法 分别取8例黄褐斑患者的皮损组织,16例面部色素痣皮损周围正常组织,分别取2 mm活检,进行HE染色、Fontana?Masson染色、Verhoeff?van Gieson染色,HMB45、NKI/beteb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光镜下半定量及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结果 黄褐斑组组织病理表现为以基底层、棘层为主的黑素颗粒增多,部分伴真皮黑素颗粒增加。黄褐斑组黑素细胞仅存在于表皮层,较正常皮肤黑素细胞数量无增加,但表皮层黑素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强度增加,树突增多。8例黄褐斑患者均在真皮浅层及毛细血管周围观察到轻到中度的淋巴细胞浸润,8例黄褐斑患者均在真皮浅层观察到轻到中度的毛细血管扩张。电镜:黄褐斑组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内都含有更多黑素小体,此外,还观察到黑素细胞树突伸入到真皮层。结论 8例黄褐斑患者中,仅有表皮型和混合型(表皮真皮型)2型,无单纯真皮型黄褐斑。炎症反应、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引发或加重黄褐斑。  相似文献   

14.
Filaggrin和Caspase-14主要分布于表皮。它们不仅在表皮细胞的分化及皮肤屏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许多皮肤疾病存在一定联系。本文阐述它们在皮肤屏障功能和某些皮肤疾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预防皮肤损伤及治疗相关皮肤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间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皮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例AD患者皮损及14例对照组皮肤组织内FLG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IPP)判定FLG在AD患者皮损及健康者皮肤组织中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FLG在AD患者皮损及健康者皮肤角质层及颗粒层均有表达,胞质染色多见;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92±4.40)%及(23.00±2.28)%;FLG在AD患者皮损阳性染色面积明显低于健康人皮肤(t=-3.11,P=0.004)。结论:FLG在AD患者皮损中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的mRNA表达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中DNMT1和MeCP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8例正常人的表皮进行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表皮中的DNMT1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06±0.00056)和(0.0054±0.00287),皮损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eCP2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33±0.0018)和(0.0008±0.00088),皮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MTI和MeCP2 mRNA异常表达,这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tch家族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标本为患者组,同期收集28例表皮痣组织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信号受体、配体(Notch1-4、DLL1、3、4和Jagged1、2)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皮损标本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1Notch1、2、3、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表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otch1、2、3、4,Jagged1,DLL1、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真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LL4和Jagged2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涂颖  顾华  李娜  庞勤  何黎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10):718-722
目的 探讨青刺果油对神经酰胺(Cer)合成及酸性神经酰胺酶(ASH1)表达影响的研究,探讨其部分保湿机制及修复皮肤屏障机制。方法 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设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加入不含青刺果油的K-SFM培养液,实验组加入含青刺果油K-SFM培养液,于0、3、8、24、48 h分别取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上清液中Cer含量。将裸鼠背部皮肤分为受试区,基质区、空白对照区及阴性对照区,其中前3区用丙酮及乙醚破坏了裸鼠表皮屏障,受试区及基质区分别涂搽含青刺果油乳剂和基质,空白对照区不涂抹任何乳剂,用无创性皮肤测试方法分别于0、1、3、7 d测定裸鼠皮肤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表皮含水量及皮脂含量,同时取裸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SH1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上清液中Cer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4 h Cer含量(1.3817 ± 0.100)及48 h Cer含量(1.3737 ± 0.047)与0 h(0.7630 ± 0.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er含量高于对照组,24 h、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创性皮肤测试显示,随时间增加,受试区、基质区,空白对照区TEWL值逐渐减少,表皮含水量、皮脂含量逐渐增加,受试区TEWL 3 d(10.85 ± 0.64)、7 d(8.01 ± 0.58)时较0 d(12.65 ± 0.71)低,皮脂含量3 d (29.14 ± 0.40)、7 d(31.30 ± 0.88)时较0 d(27.02 ± 0.65)高,其1 d(13.98 ± 0.28)、3 d(15.00 ± 0.38)、7 d(15.86 ± 0.18)的表皮含水量较0 d(11.74 ± 0.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一时间四区比较,7 d时,受试区的TEWL值较基质区、空白对照区及阴性对照区低,表皮含水量及皮脂含量较基质区、空白对照区及阴性对照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受试区、基质区,空白对照区ASH1的表达7 d较0 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 d时受试区ASH1的表达较基质区、空白对照区及阴性对照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青刺果油的保湿及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与其增加Cer含量及上调ASH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细胞、增殖标记(Ki-67)、角蛋白10阳性细胞在进展期银屑病皮损和皮损边缘皮肤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例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皮损中央、皮损边缘、皮损边缘正常皮肤和远离皮损5em正常皮肤的T细胞亚群、Ki-67和K10^+的表达。结果:皮损边缘CD4^+、CD25^+T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皮增殖标记(Ki-67)明显增加,而K10^+呈低表达。结论:CD4^+、CD25^+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起着一定作用,Ki-67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状态,K10^+在银屑病皮损的低表达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因子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提取6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银屑病组)和5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对照组)的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RT2 profiler PCR Array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在线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银屑病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中GATA3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对比,共有17个表达差异2倍以上且P0.05的基因,其中GATA3 mRNA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下降。GATA3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中为表皮全层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表达明显下调,提示GATA3可能在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