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吉姆萨染色,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MCF-7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建立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体内抗肿瘤作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实验考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及PI3K/AKT/mTOR途径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的表达。结果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肿瘤的生长,30.0 mg·kg^(-1)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具有凋亡作用,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变化越明显;白头翁皂苷D(15.0,20.0,25.0μmol·L^(-1))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头翁皂苷D还可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蛋白的表达,20.0,25.0μmol·L^(-1)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岳文华  徐坤  冯育林  张天  许琼明  杨世林  刘艳丽 《中草药》2014,45(22):3295-3301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BEL-7402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察BEL-740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2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能明显抑制BEL-7402细胞集落的形成,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能显著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白头翁皂苷D(18.75、25.00μg/m L)能显著降低BEL-74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白头翁皂苷D(12.50、18.75、25.00μg/m L)可显著上调BEL-740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可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白头翁皂苷D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4,(2)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D(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体内抗小鼠H22肝癌细和体外的抗人肝癌SMMC-7721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采用小鼠H22实体瘤进行体内抑瘤实验,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利用光镜(HE染色)、电镜等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白头翁皂苷D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48、72h后,给药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白头翁皂苷D(4.5、6.0 mg/kg)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8.67%和41.59%(P<0.01,与模型组比较)。组织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结论白头翁皂苷D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建立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D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测定白头翁皂苷D的含量,色谱条件为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甲酸(38:62:0.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考察不同产地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D的含量差异。结果: 白头翁皂苷D线性范围0.311 2~3.112 μg(r=0.999 9),精密度RSD 1.36%,重复性RSD 1.65%,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98.07%(RSD 0.64%)。吉林产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D含量最高(0.256%),比广东产白头翁高了约20倍。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不同产地的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D的含量差异较大,选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鹰  陆瑜  梁秉文  余国祥  谢瑛  张能方  亢寿海 《中草药》1999,30(12):929-931
以荷S160瘤小鼠及艾氏腹水型小鼠为模型,研究了白头翁注射液(PWAE)的体内抗肿瘤作用。PWAE有明显的抗体内移植瘤和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作用,并且PWAE还能降低荷瘤小鼠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使之趋向正常值。提示PWAE不仅能抑制体内肿瘤生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碱水解产物(PAHS)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AHS对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并用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AHS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表达。采用ICR小鼠腋下sc肝癌细胞H22建立体内肝癌模型,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并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体外结果显示,PAHS能够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够将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AHS可以上调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Caspase-3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AHS(50、100、200 mg/kg)可以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剂量依赖性。组织学观察显示PAHS组的小鼠肿瘤组织均有大面积坏死及凋亡细胞的出现。结论 PAHS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槭皂苷的抗肿瘤活性,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资源。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大孔树脂法富集糖槭皂苷;采用MTT法观察糖槭皂苷对肝癌SMMC7721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糖槭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MTT法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糖槭皂苷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和胃癌细胞SGC7901的活性,并呈量-效关系;糖槭皂苷能抑制小鼠瘤重,并且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结论:糖槭皂苷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铁线莲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铁线莲皂苷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肉瘤180(S180)、肝癌腹水型(HepA)和白血病腹水型(P388)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进行试验。结果:铁线莲皂苷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HepA,P388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剂量为0.3,0.6,1.2g.kg-1时,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抑制率分别为42.78%,52.06%,58.25%(P<0.05~0.01),对移植性肿瘤HepA抑制率分别为37.44%,52.05%,59.36%(P<0.05~0.001),对移植性肿瘤P388抑制率分别为34.50%,46.78%,54.39%(P<0.05~0.01)。结论:铁线莲皂苷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薯蓣皂苷元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 ,Dio)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体内试验采用 4种小鼠移植性肿瘤 (S 180 ,HepA ,U14和EAC)腋部皮下接种 ,于接种后次日开始给药 ,10日内每天给药 1次 ,计算各给药组瘤肿抑制率。体外试验采用 4种肿瘤细胞株 (MCF ,L92 9,A375 S2 ,HeLa) ,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药物共同培养 ,染色后计算其抑瘤率。结果 :①两种给药途径 (ig ,ip)下 ,Dio对S-180 ,HepA ,U14小鼠移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在30 %~50% ,而对EAC没有抑制作用 ;②体外Dio对L929,HeLa,MCF肿瘤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 ,IC50 分别为 1.2 ,18.2 ,19.8μg·mL-1,而对A375-S2细胞则效果不明显。结论 :Dio对S180 ,HepA ,U14等小鼠移植肿瘤和L929,HeLa ,MCF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头翁总皂苷碱水解产物(PAHS)的抗胶质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率,同时采用Giemsa染色观察PAHS对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hoechest33342染色观察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AHS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U251细胞集落的形成;PAHS(6.25,9.375,12.5 μg·mL-1)可以诱导U251细胞凋亡,抑制率分别为(6.00±2.05) %、(46.19±0.24) %、(78.26±2.10) %。PAHS可以上调Caspase-3、Bcl-2等蛋白的表达。结论 PAHS具有良好的抗胶质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nano LC-LTQ-Orbitrap-MS/MS技术筛选白头翁皂苷抑制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NCI-H460,人卵巢腺癌细胞SK-OV-3,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白头翁皂苷的抗肿瘤活性;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nano LC-LTQ-Orbitrap-MS/MS技术对白头翁皂苷干预后NCI-H460细胞全蛋白进行分析与鉴定;利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进行蛋白质鉴定,Sieve 2. 1软件对所有样本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后,通过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 8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白头翁皂苷对NCI-H460,SK-OV-3及SGC-7901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诱导NCI-H460细胞的凋亡。白头翁皂苷主要通过调节核糖体的生物功能、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mRNA的代谢等生物进程来影响NCI-H460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可能通过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调控Caspase途径来诱导NCI-H460细胞的凋亡。结论:白头翁皂苷具有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MAPK信号通路和调控Caspase途径等有关,为研究白头翁皂苷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延龄草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延龄草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延龄草总皂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以腹水型肝癌H22移植和实体瘤小鼠为模型,观察延龄草总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延龄草总皂苷对A549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延龄草总提物和总皂苷对A549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8.73、68.59μg/ml;在体内延龄草总提物和总皂苷对H2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抑制腹水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流式细胞术表明延龄草总皂苷能够阻断A549细胞分裂于S期,同时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延龄草总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细胞早期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瓜皂苷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苦瓜皂苷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皂苷作用后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cl-2的阳性表达率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得到苦瓜皂苷与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存在浓度依赖关系,半数致死量IC50为159.02 mg/L;HE染色观察到经苦瓜皂苷作用24h后的MCF-7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检测到苦瓜皂苷作用细胞24h后,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22.35%,远小于对照组75.61%;流式细胞术表明苦瓜皂苷处理细胞后,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随着皂苷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苦瓜皂苷可抑制体外培养MCF-7细胞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饶小勇  尹姗  何明珍  罗晓健  谢茵  冯育林  杨世林 《中草药》2015,46(21):3179-3184
目的制备白头翁皂苷D(PSD)固体分散体(PSD-SD),并评价其体内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溶剂法考察了不同载体材料对PSD溶解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了PSD-SD,采用溶出度和大鼠血药浓度变化评价了固体分散体体内外释药行为。结果以PEG 6000为载体材料可使PSD在水中溶解度由2.39 mg/m L增大至7.06 mg/m L,制备的PSD-PEG 6000(1∶6)PSD-SD 60 min药物累积释放率达到了90%,大鼠给药PSD-SD后其AUC0~∞是原料药的2.24倍。结论以PEG 6000为载体材料制备的PSD-SD可以增加PSD溶解度,有效地提高PSD溶出速率,有利于提高PSD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茅莓总皂苷对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作用。方法:A375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常规传代培养,随机分5组,分别加入环磷酰胺,茅莓总皂苷高、中、低(0.01,0.001,0.000 1 mg·mL-1)3个质量浓度,以不加药作阴性对照,MTT法检测茅莓总皂苷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B16黑色素瘤细胞移植小鼠,随机分阳性药(环磷酰胺)组,茅莓总皂苷高、中、低(100,50,25 mg·kg-1)剂量组及阴性药(生理盐水)组,观察体内抑瘤效果、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茅莓总皂苷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体外抑瘤试验显示,高、中质量浓度茅莓总皂苷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内抑瘤试验显示,高剂量组平均瘤体积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抑瘤率37.02%;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用茅莓总皂苷治疗后存活时间增加;茅莓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2.5%,20.5%和5.5%,与阴性对照组(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茅莓总皂苷对体内、外黑色素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关系,能通过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宋铁兵  李康乐  马强  赵颖林  赵军  谢娟 《陕西中医》2023,(11):1514-1517
目的:探讨中药土贝母主要成分土贝母皂苷甲(TBMSⅠ)通过激活Egr1/p2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并把细胞分为空白组、TBMSⅠ高剂量组(20μg/ml)、TBMSⅠ中剂量组(15μg/ml)、TBMSⅠ低剂量组(10μg/ml),使用对应浓度的TBMSⅠ干预MCF-7细胞。干预24、48、72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干预MCF-7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qRT-PCR检测各组细胞Egr1、p2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干预24、48、72 h后,TBMSⅠ高剂量组、TBMSⅠ中剂量组的MCF-7细胞得到抑制,且抑制率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干预48 h后,TBMSⅠ高剂量组、TBMSⅠ中剂量组、TBMSⅠ低剂量组MCF-7细胞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MSⅠ高剂量组、TBMSⅠ中剂量组、TBMSⅠ低剂量组G0/G1期细胞占比低于空白组,G2  相似文献   

18.
建立HPLC-ELSD法对白头翁皂苷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5种白头翁皂苷中B3和BD的吸收系数(Ka),B3和B7的渗透系数(Peff)在不同肠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种白头翁皂苷的渗透系数(Peff)在不同肠段的吸收为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0.05~2.5 g·L-1质量浓度内,5种白头翁皂苷随着浓度提高出现过饱和现象,该类皂苷在十二指肠的渗透系数(Peff)与浓度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0.600 7≤R2≤0.772 7);加入地高辛后,白头翁皂苷的渗透系数明显降低,而加入维拉帕米后,渗透系数明显提高,其中B3,BD,B7和B11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B3,BD,B7受吸收部位影响较大,十二指肠是该类皂苷的主要吸收部位;白头翁皂苷不完全依赖浓度梯度转运,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了药物的转运过程,其小肠吸收机制并不完全为被动转运;白头翁皂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19.
饶小勇  龚明  尹姗  罗晓健  简晖  冯育林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24):3515-3520
目的 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的白头翁皂苷D,以白头翁皂苷D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白头翁皂苷D吸收的影响。结果 白头翁皂苷D灌流液在各肠段的KaPapp值为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且各肠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pH值不断增加,KaPapp值也随之增加,且KaPap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质量浓度(0.30、0.15、0.08 mg/mL)的灌流液在结肠的吸收无显著差异;灌流液中含P-gp抑制剂与不含P-gp抑制剂的白头翁皂苷D的肠吸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各肠段均能较好地被吸收,吸收窗主要在结肠;一定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白头翁皂苷D的KaPapp无明显影响,初步确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头翁皂苷D是P-gp的底物,且存在转运蛋白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白头翁皂苷D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方法:采用摇瓶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测定白头翁皂苷D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头翁皂苷D在6种有机溶剂及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白头翁皂苷D在不同pH条件下油水分配系数大于零,随着pH升高白头翁皂苷D的平衡溶解度逐渐增加,在不同溶剂中白头翁皂苷D的平衡溶解度以甲醇最大(达到255.89 g·L-1),乙腈中最小(0.20 g·L-1)。结论:在胃肠生理条件下,白头翁皂苷D以分子状态形式存在,由lgPapp可知其吸收性较好,但水溶性较差,提示增加白头翁皂苷D的溶解度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