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待产时间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住院待产时间与剖宫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产妇的资料,内容为分娩方式、待产原因、住院待产时间。结果:待产原因对分娩方式无影响(P>0.05),剖宫产产妇住院待产时间与阴道分娩产妇住院待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在医院待产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无医学原因剖宫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产妇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1年产妇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内共有13408例产妇分娩,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0.28%;感染前3位的是会阴侧切术引起的切口感染、剖宫产术后的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7.03%、16.22%、16.22%;24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切口感染6例,其他部位的感染18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其他部位的医院感染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78,P<0.01);医院感染多发生于第一~三季度,第四季度少见,与南方春季呼吸道感染多,夏、秋季炎热潮湿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有关.结论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很多,科学的围产期保健、严格无菌操作和感染管理等是预防和控制产妇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平产、家庭化分娩一体化产房实施的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体化产房作观察组,普通产房作对照组,将两组施行不同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生物监测、产妇会阴切口及新牛儿脐部感染率、剖宫产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一体化产房的医院感染平均感染率为0.27%,远低于普通产房的平均感染率4.73%(P<0.01),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P<0.01及0.05),会阴切口及脐带感染率(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P<0.05)亦低于普通产房.结论 一体化产房采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在产房中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2018年1-11月期间进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会阴侧切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产房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产房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比例、阴道检查次数、生殖道感染例数、胎膜早破及夏季分娩占比、护理满意度、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会阴侧切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有效的产房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产妇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住院的807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妇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分娩方式与感染发生关系以及产妇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另选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医院3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感染发生率。结果 807例产妇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4.58%;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15例占40.54%,其次为呼吸道感染8例占21.62%;分娩方式以行阴道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发生感染率最高,与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感染产妇中新生儿感染11例,感染率为29.73%;770例非感染产妇新生儿感染为27例为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72,P<0.01);产妇经过预防干预后,观察组盆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产科病房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和阴道检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妊娠期和围产期护理是预防产妇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房不同空气消毒时间对会阴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为2个阶段,前半年为Ⅰ实验组,在产妇分娩前给予空气消毒1~2h;后半年为Ⅱ实验组,在产妇分娩前对产房消毒2~3h,随机抽取两阶段一般资料相似的各600例产妇作为比较,分析其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Ⅱ实验组产妇发生会阴部切口感染的例数低于Ⅰ实验组,2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房空气消毒时间给予适当延长可以有效地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医院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降低产房内细菌数,防止产房感染.  相似文献   

7.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5年医院分娩产妇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1.02%,产妇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位于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52.79%、手术切口21.32%、消化系统8.63%,剖宫产的医院感染率高于阴道手术分娩;营养不良、试产过久、多次阴道操作、胎膜早破、低经济状况、肥胖等均是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很多,但科学的孕期保健和产后休养、娴熟的手术操作、恰当的产程处理、严格的感染管理、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是预防和控制产妇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院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状况,分析医院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医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记录产妇感染发生的状况,研究医院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详细记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类型、产妇的年龄、住院时间、是否有合并症、医护人员手术的熟练程度、导尿管的应用时间等因素;感染组产妇19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2 223例,因素之间的检验应用χ2检验。结果 2010-2012年医院剖宫产手术的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剖宫产手术造成产妇感染的病例数也在逐年上升,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医院感染率逐渐升高;190例感染产妇中手术部位、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全身感染及其他感染分别占55.79%、14.74%、8.42%、7.89%、6.84%及6.32%;产妇的年龄大、术后住院时间长、产妇合并其他疾病、医护工作人员手术操作不熟练、术后尿管安置时间长、非首次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未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护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房医院感染因素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妇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362例,其中行会阴侧切112例、未行会阴侧切250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处理,同时调查了解产房医院感染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8例,均发生于行会阴侧切产妇,感染率为16.07%;362例新生儿中感染4例,感染率1.10%,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各两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体质量指数超标、分娩时间过长、产前检查次数多及合并糖尿病产妇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标本培养共检出14株病原菌。结论产房医院感染的控制需增加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加强环节监控、落实感染控制方法、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等是防止产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院内感染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笔者对安庆市妇幼保健所2008年1月~2014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经阴道分娩产妇作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妇女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产妇术后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安庆市妇幼保健所分娩的产妇3 921例,其中,剖宫产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新产程标准分析巨大儿人工引产与自然临产的产程进展情况。方法收集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房阴道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临床资料及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情况资料,人工引产的446例产妇作为人工引产组,产程自然发动的397例产妇作为自然临产组,采用区间删除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产程各期及宫口扩大至各阶段的用时情况。结果按新产程标准巨大儿分娩潜伏期可大于16 h,自然临产组和人工引产组第95百分位数(P_(95))分别是16.1和16.5 h;活跃期可大于3 h,自然临产组和人工引产组P_(95)分别是3.4和3.1 h。宫口扩大6 cm以后产程进展明显加快,自然临产和人工引产的巨大儿阴道分娩产程进展相似。结论巨大儿阴道分娩的产程进展符合新产程图的管理标准,人工引产的巨大儿分娩与自然发动产程进展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感染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据有关资料报导,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感染的机会高十倍,应引起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预防性用药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胎膜早破产妇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可达30%,因此对胎膜早破12小时以上和宫口开大4cm以及阴道检查超过4次以上者,均应在术前应用抗生素加以控制,以防术后感染。临床护士对术后产妇应严密监护,及时报告感染的可能,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为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从护理角度应做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41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1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0.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切口、生殖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产妇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合并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3次、产程≥12h、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500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12h等因素,感染分别占66.67%、66.67%、75.00%、75.00%、83.33%、66.67%、66.67%、66.67%、7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的存在均是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对以上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与切口长度、剖宫产原因无关;logistic分析确立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体质量指数异常、术前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阴道试产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其OR值分别为3.34、3.02、2.75、2.56、2.24.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罗琳虹 《中国校医》2015,(2):156-15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房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分娩的产妇324例,其中自由体位分娩者162例,传统分娩体位者162例,观察2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评分、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自由体位组产妇与传统体位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体位组产妇顺产明显高于传统体位组,并且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明显低于传统体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体位组与传统体位组在新生儿出生评分及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能缩短产妇产程,减少阴道引产及剖宫产,并且对新生儿出生评分及产妇产后出血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妊娠结局和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20例高危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成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6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情况,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也显著更多,但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早产、产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为8.33%,年龄、妇科炎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头/产钳吸引、胎膜早破、剖宫产、羊水污染及干预护理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贫血、妇科炎症、胎头/产钳吸引、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剖宫产及干预护理均与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能显著减少分娩并发症,而阴道分娩则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临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并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医院采用剖宫产(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的产妇各300例,观察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检测产妇分娩前及产后3d时WBC、CRP及PCT水平。结果剖宫产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26例、确诊23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8.67%、7.67%,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12例、确诊8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4.00%、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3d呼吸系统感染、切口感染、乳腺感染等指标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且两组产妇产后3d时以上指标较分娩前升高(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及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剖宫产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  相似文献   

19.
王清萍  姜霞  吴穷 《医疗装备》2023,(21):86-88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会阴侧切的395例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时及分娩后情况。依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未感染组(32例)与感染组(363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细菌鉴定试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95例产妇发生切口感染3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1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程、胎膜早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3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41%(26/41),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革兰阳性菌29.27%(12/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真菌7.32%(3/41)。结论 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20.
黄金兰 《智慧健康》2022,(15):48-51
目的 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VABC)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经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产妇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阴道分娩成功的将其作为观察组,7例阴道试产失败,将其分为对照组,再对比2组间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影响VBAC成功率最重要的因素。比较两种分娩结果。结果 产次、入院前宫口有无扩张、产前BMI、不同孕次、有无阴道分娩史、入院前是否宫缩、宫颈Bishop评分是否>3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选择中,在把握适应证以及禁忌证的前提下,可进行阴道分娩,且阴道分娩可降低产后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