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某生物医药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分析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对该企业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结果 该生物医药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丙酮、硫酸二甲酯、氢氧化钠、氨、硫酸、其他粉尘和噪声, 除空压机房噪声声级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 其余危害因素均符合相应要求。
结论 生物医药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状况, 为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对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分析, 描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 通过现场调查及三家火力发电厂的检测数据分析, 确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因素。
结果 燃煤发电厂存在着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氨、氮氧化物、氟化物、硫酸、氢氧化钠等)、工频电磁场等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显示三家电厂除灰除渣系统、锅炉系统, 以及运煤、制粉系统粉尘存在超标情况, 各工序噪声也均有超标情况; 两家电厂工频电场存在超标情况。
结论 燃煤发电厂关键控制因素为噪声、煤尘、矽尘、工频电场、氨、硫化氢。通过对关键控制因素的重点控制, 需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病防护,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蚌埠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和改进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2017年安徽省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筛查蚌埠市2017年辖区内存在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电焊烟尘、水泥尘、高温等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收集在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蚌埠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405家,以制造业为主,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较重企业,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为9 047人。136家企业的7 375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仅为33.58%,体检发现1名疑似职业病病人和64名职业禁忌证者。2017年确诊并报告重点职业病4例,均为布鲁氏菌病。
结论 蚌埠市2017年重点职业病发病以布鲁氏菌病为主,疑似职业病病人、职业禁忌证者主要为接触高温、噪声的劳动者。接触矽尘、苯、布鲁氏菌、电焊烟尘、噪声和高温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页岩烧结砖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10%≤游离SiO2质量分数≤ 50%)、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矽尘总粉尘浓度合格率为28.57%, 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1.4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8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 15名接尘作业劳动者肺功能异常。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 板式给料、双轴搅拌挤出、切坯、砖坯成型、自动码坯(一线、二线)、成型中控为噪声关键控制点; 多斗挖掘和给料为粉尘关键控制点。该项目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 结合防护设施尽可能地减少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深圳市某垃圾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人接触水平。
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查, 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结果 该垃圾发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硫化氢、氯化氢、粉尘、高温和噪声, 检测结果显示灰渣处理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粉尘作业级别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垃圾发电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灰渣处理等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2015年广州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及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安办[2011]51号)文件的相关要求, 广州市从2011年6月起组织12个区、县级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并登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网络填报。
结果 截至2015年1月,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数为20 890家, 劳动者总人数为1 457 583人,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284 233人, 累计职业病1 502例。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间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大型企业、联营企业和采矿业为高; 有12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超过7 000人, 尤其是噪声、粉尘的危害占比较高。
结论 该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探索金山工业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监管的新模式, 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方法 确定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后, 通过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择87家企业,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培训等情况。
结果 被调查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69家, 占79.31%), 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56家, 占64.37%), 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企业64家, 占73.56%;粉尘、噪声、重金属、烃类、酯类、酮类、酸碱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2.14%, 但65.00%的企业检测布点不合理或有遗漏; 接害人员总体检率为76.99%, 未发现职业病患者;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的企业60家, 符合率68.97%。
结论 金山工业区被调查生产企业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缺失错漏、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不规范、职业卫生人员配置不足、职业健康体检率不高等问题。工业园区应改进职业卫生服务监管模式, 将技术服务支撑和职业卫生监管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某模具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和卫生学检测, 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防护措施效果, 并提出整改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评价。
结果 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苯、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甲醇、乙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臭氧、砂轮磨尘、矽尘、石墨粉尘、噪声、紫外辐射和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96.20%(76/79),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69.23%(27/39), 物理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91.67%(33/36)。
结论 模具制造企业应注重完善涉及正己烷、矽尘、石墨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切实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六安市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现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六安市截至2017年底通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信息,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特征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 六安市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共1 679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共5类81种,劳动者126 35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33 013人,接害率为26.13%。申报的企业类型分别以金安区、小微型、制造业、私有经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企业分布居多,不同县区、企业规模、行业、经济类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之间的劳动者接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分别以叶集区、微型、采矿业、港澳台经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企业的劳动者接害率最高。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其他粉尘、矽尘、高温、棉尘等,其中噪声、矽尘、高温为六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
结论 六安市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风险高,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制造业、采矿业、小微型、私有经济等类型企业的监督管理,以粉尘和噪声作为防治重点,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in Nebraska, U.S.A.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public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Among those using private wells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we measured nitrate levels in water samples from well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were estimated from a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mong those who primarily used public water supplies (79 distal stomach, 84 esophagus, 321 controls), average nitrate level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highest versus lowest quartile: stomach OR=1.2, 95% CI [0.5-2.7]; esophagus OR=1.3, 95% CI [0.6-3.1]). We observed the highest ORs for distal stomach cancer among those with higher water nitrate ingestion and higher intake of processed meat compared with low intakes of both; however, the test for positiv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p=0.213). We did not observe this pattern for esophagus cancer. Increasing intake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rom animal sources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ORs for stomach cancer and wit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in risk of esophagus cancer (P-trend=0.325 and 0.015, respectively). Larger studies with higher exposures to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f nitrate are warranted to further evaluate N-nitroso compound precursors as risk factors for these cancers.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Dietary nitrit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lioma risk; however, drinking water nitrate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evaluate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ult glioma in Nebraska. Water utility nitrate measurement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We computed average nitrate exposure over a 20-year period. A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RESULTS: Increasing quartiles of the average nitrate level in drinking wa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adjusted odd ratios: 1.4, 1.2, 1.3). Risk was similar among those with both higher and lower intakes of vitamin C, an inhibitor of N-nitroso compound formation. Dietary nitrite intak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CONCLUSIONS: Our study does not support a rol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dietary source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risk of adult glioma.  相似文献   

14.
主要就引起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的因素 ,分别从激素调节、细胞因子 (VEGF、TNF α、BFGF、IFN γ、IGF)、C myc、Fas、SGP 2基因调控以及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NO等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黄体细胞的凋亡影响进行阐述 ,认为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黄体细胞的凋亡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的关系。且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产物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深入的研究这一调控机制 ,对于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生长发育、卵泡闭锁及黄体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一、膀胱癌的分级与分期 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尿路被覆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urothelium).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目前在文献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交替使用.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相似文献   

19.
The 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in vivo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ydroxycholecalciferol (25-HCC) were determined in chicks (Gallus domesticus) and turkeys (Meleagris gallopavo). The overall net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bsorption in chicks and cholecalciferol in turkey poults was 66.5 +/- 3.3, 74.9 +/- 3.7 and 83.6 +/- 7.1% of the intake,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in chicks and turkeys occurr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testine. 25-HCC, esters and non-polar metabolites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nd their polar metabolites, were secreted in the duodenum of chicks and turkeys but were partially reabsorb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jejunum.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的"复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国内外结核病疫情现状结核病在 2 0世纪 6 0年代曾被宣称“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将于 2 0 0 0年被消灭”[1] 。此后 ,由于各国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忽视、人口流动的增加、耐药结核病的增多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等原因 ,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 ,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不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影响各国发展的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 ,全球每年约有2 0 0万人死于结核病 ,2 0 2 0年死亡总数估计将达到35 0 0万[2~ 3] 。我国是世界上 2 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