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内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76例,分析所有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与同期本院内感染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心内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加强日常护理,规范护理操作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疾病医院内感染临床特点,探讨减少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感染的患者72例,记录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感染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1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占55.56%(40/72);住院超过20天的患者感染率占58.33%(42/72);感染病原菌主要以G-菌为主,占74.07%。结论:对院内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完善医院感染的监管,要求医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病房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临床资料中有3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10.8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23例,发生率17.69%;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最高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年龄60岁、患者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糖尿病史、高血压、肾疾病及心脏病等)、接受侵入性操作且采用机械通气等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3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患者中,有44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57%。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骨科住院治疗的9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960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69%(45/96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13例(28.89%)、手术切口11例(24.44%)、皮肤黏膜10例(22.22%)、泌尿系统8例(17.78%)、胃肠道3例(6.67%);院内感染高危因素为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休克等,病原菌检出率前3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22.73%、金黄色葡萄球菌18.18%、革兰阳性菌13.64%。结论:年龄、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休克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以此降低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外科术后院内感染风险提供更为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胸外科外科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吸烟史、合并疾病等可能影响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100例胸外科术后并发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长期吸烟史、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结论: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重视,尽量缩短外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理念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住院进行治疗156例的肺癌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非感染组(106例)和感染组(50例)。采用文献回顾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获得的信息,最终确立性别、病程、治疗方法、TNM分期、侵入性操作、抗肿瘤治疗、吸烟、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进行一体化管理情况为最终变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因素的发生情况,进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一体化管理、抗肿瘤和治疗是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TNM分期、侵入性操作、吸烟、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为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行一体化管理是预防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上妇科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有效防范院内感染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防范感染管理措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结果: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因素如自身的肥胖、合并糖尿;医务人员临床各种操作未执行无菌技术如术后切口和肠造口护理、引流管放置和护理不当;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手卫生管理意识不强。结论:导致妇产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污染环节较多,预防难度较大,需要医务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增强防范意识,合理控制感染途径,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位置、感染原因及其预防的有效对策。结果:从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6株多重耐药菌,22株为非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占43.4%;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9.7%;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7.1%。患者住院时间、多发伤、使用镇静药、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等均为耐药性的常见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比较多,医院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使用免疫制剂、并发症、皮肤或黏膜溃烂、就诊季节等。结果:高龄、住院时间长、有并发症、使用免疫制剂、存在侵入性操作、发生皮肤或黏膜溃烂、夏季就诊等为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接诊患者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准确评估机体状态,对院内感染高危人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障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发生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11年1~12月我院接收的976例神经内科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14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高达11.7%;其中主要的感染部位分布在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道和胃肠道;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医院病房洁净度、外来感染源、护理水平等。结论: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管理,采取科学的、合理的预防对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肾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肾内科的6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对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资料加以比较,确定风险因素,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研究对象有5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32例、革兰阳性菌感染16例、真菌感染10例。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与年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次数、尿导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有无陪护人员、责任护士护理经验有关。结论: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复杂,科室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这些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其特殊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构成了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结论去除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ICU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3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软件包SPSS 14.0对诱发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3例脑外伤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者共37例,感染率为32.08%。其中高龄(55岁)、休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呼吸机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咳痰反应差、侵入性操作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低等是导致脑外伤病人发生院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实施强化病房卫生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医源性感染、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误吸等措施,可以降低脑外伤病人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选择2015年重症医学科实施对症管理干预措施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长期服用抗生素和大量使用激素是导致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干预前有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0%;干预后仅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00%(P0.05)。结果:针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对症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可导致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的5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对照组,共433例;将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观察组,共67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14天、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及白蛋白40g/L均为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为有效防范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应严格执行医院防感染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按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540例妇产科出院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38例,感染率为2.44%;妇科病房中高龄患者、化疗患者、肥胖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1.53%,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肥胖患者是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宫腔等。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易感染部位的预防感染,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妇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41例院内肺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的感染特点:两种细菌混合感染12例,占29.2%;感染持续时间长,平均40天;感染菌比较耐药。结论: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施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普及院内感染知识,强调科学使用抗菌素并与细菌培养有机结合,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