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后1~7 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代谢调理(MI)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及精氨酸静脉注射),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观察各组受者术后2周感染率的发生情况。
结果:EN组和MI组术后2周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和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中,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较之肠外营养更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3.
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管理已经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肝移植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处于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免疫抑制刑的应用和供肝受缺血、灌洗保存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体内营养物质不能正常代谢,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肝移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对肝移植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肠内外营养学的发展,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必将逐步完善及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及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从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07例,单因素分析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MELD评分,腹水状况,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手术方式,输液总量,晶体液体量,胶体液体量,输血液制品总量,白蛋白使用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后(前3天每天的液体出入量)等情况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统计MELD评分≤15分和>15分且<25分病例,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和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比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术中输液总量>10L的患者(P=0.020)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的患者均减少(P=0.023)。肝移植术中输液总量>10L(P=0.023)和输血液制品总量>4L(P=0.032)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采用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P=0.006)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P=0.040)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病人围术期的营养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17例肝移植围术期病人的营养护理,认为根据肝移植病人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予以不同的营养方法及护理,既不增加器官负荷,又能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各期均注意控制血糖,合理的营养护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手术可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而肠粘膜屏障生理功能的破坏是引起细菌易位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因素。肠腔内细菌发生易位进入血液循环,再侵入组织,从而发生内源性感染。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维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本文就肝移植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肠屏障功能及细菌易位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手术可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而肠粘膜屏障生理功能的破坏是引起细菌易位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因素。肠腔内细菌发生易位进入血液循环,再侵入组织,从而发生内源性感染。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维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本文就肝移植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肠屏障功能及细菌易位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终末期肝脏疾病中常见的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全球各地均有发生,推测其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8000~1/14 000,女性发病率略高。到2011年底,我科共实施91例儿童肝移植,其中胆道闭锁85例,其他终末期肝脏疾病有特发性肝纤维化2例,重型肝炎2例,肝内胆道结石2例。国外资料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post-LT 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中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是否影响post-LT AKI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13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在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的受者,收集受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血压数据,从4个维度来评估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异性: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平均真实变异性(AR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VIM)。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 纳入研究的437例受者中,162例出现post-LT AKI,发生率为37.07%;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162)和NO-AKI组(n=275)。将单因素分析中P<0.1和既往研究指出为独立危险因素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141,95%CI 1.267-3.616,P=0.004]、ARV [OR=1.149,95%CI 1.091-1.209,P<0.001]、V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施行肝移植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我科4例肾移植术后施行肝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要点。 结果4例患者围术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术后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4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围术期存活率100%,患者痊愈出院。 结论肾移植术后施行肝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恢复移植肝功能及维持移植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HBV再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对患HBV相关的急、慢性肝病的肝移植患者,预防移植后HBV再感染至关重要。目前不仅有多种预防HBV再感染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而且针对患者不同特点,在预防方案方面也有新的研究进展。结论肝移植是治疗HBV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合理准确地选择预防HBV再感染方案对延长患者肝移植术后存活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选择。近年,随着临床外科学、麻醉学及血液学等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成功率有很大提高,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国外文献报道1年存活率为80%~90%,最长生存时间超过26年[1]。由于接受肝脏移植的病人多为终末期肝病者,围手术期的出血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完善的止凝血监测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肝移植病人出血发生的机制肝移植治疗的多数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肝移植术中或术后1周,多数病人有血小板计数(BPC)减少…  相似文献   

13.
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对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病人进行筛选,筛除急性肝衰、再次肝移植和肠道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4.
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对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病人进行筛选,筛除急性肝衰、再次肝移植和肠道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5.
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对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病人进行筛选,筛除急性肝衰、再次肝移植和肠道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再次训腹探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特征,并籍此找出可能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方法 总结密歇根大学医院自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2月28日间所行成人肝移植手术患者资料,将再手术患者组与未再手术患者组资料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共54次.随访3至9个月,其中共14次(12例患者)术后再次剖腹探查,所有再手术均在移植术后20 d内.6例系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腹腔出血,2例为非手术技术相关腹腔出血,2例术后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移植物无功能再次肝移植,1例肝动脉取栓后再栓塞行再次肝移植,1例术后肠粘连保守治疗无效,1例阴性探查.行剖腹探查者1例患者死亡.结论 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的腹腔出血是再次手术探查的主要指征,MELD评分较高的患者建议移植术后常规置放引流;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和肝动脉栓塞是早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指征;肝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处理需要快速果断,再次手术取栓、融栓与吻合口的校正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后果是致死性的,提高警惕性和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共160例,根据不同医疗组将患者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每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2 d和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水平的差异。结果术后第2 d,两组患者均有部分患者出现ALB、PA、ALT和TB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术后第2 d均有所改善,但EN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TPN组(P0.05)。结论与全胃肠外营养相比较,肠内营养更利于食管癌术后肝脏的蛋白合成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实 《肝胆外科杂志》1997,5(4):200-202
肝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术式已定型。但除了手术技术问题外,围手术期的处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肝移植早期死亡绝大多数是在术后两周内,所以围手术期处理特别重要。围手术期处理根据肝移植不同的适应证及受者不同的病情有所区别,肝移植手术是特大手术,所以涉及的问题不仅复杂而且面广,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肝移植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作讨论。患者确定准备接受肝移植后,术前除了对患者肝脏还应对其他器官脏器功能和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尽可能调整患者全身一般情况,特别是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6%,感染死亡率为14.3%;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发生率为33.3%,其次是血液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0.1%,泌尿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较为少见;共分离出病原菌157株,以革兰阴性菌(74株,4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6株(35.7%),真菌24株(15.3%).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王兵辉 《器官移植》2013,4(4):228-229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23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螺旋型鼻饲管连同胃管置入患者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饲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末端可随肠蠕动进入空肠,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术后6~12h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为主.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稳定后,先用5%或10%葡萄糖溶液200 ~ 500 ml,以20 ml/h速度由鼻饲管泵入.术后第2日开始使用短肽链乳清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用量从200 ml/d开始,逐渐增加至500 ml/d,滴速由40 ml/h逐步增加至100 ml/h.所用营养液的温度均由电子加温器控制在37℃~40℃.术后3~5d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并随进食量的增加,逐步减少鼻饲用量,直至完全过渡到经口饮食.观察患者鼻饲管留置时间、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时间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等.结果 238例患者的鼻饲管留置时间为7~10d,在留置期间均未出现堵塞现象,从留置鼻饲管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d.肠内营养期间,23例患者出现腹胀,给予减慢输注速度和加入促胃肠动力药后缓解.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