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I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方法对1996年~2000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I、aVL、V2~6导联T波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明显增加,其中2例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亦有左胸导联T波明显倒置;5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T波倒置导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范围小(V3~6导联伴或不伴I、aVL导联轻度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2例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V1~3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1~3导联R波不增加与前两型不同;1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V1导联呈qR形态,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的rsR'亦不相同.结论重视临床和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3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38例(100%),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0.2mV~0.3mV,以V3~V4最明显29例(76%);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26例(68.4%);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29例(76%);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8例。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亚型的临床诊断(附2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辅助诊断进行探讨。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28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肥厚达12mm以上;18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20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冠脉造影正常,其中11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伴R波振幅增高,而不伴有高血压病史者,应高度注意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降和QRS波群高血压,以V4导联最为显。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室腔狭小甚至闭塞。磁共振成像清晰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心室造影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但部分呈“非黑桃”样改变。结论:心电图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TV4>TV5伴QRS波群高血压RV4>RV5是诊断AHCM的重要线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重要手段。磁共振成像对确诊该病最有价值。心血管造影及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是AHCM的鉴别诊断手段但不是必备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惠者分别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心电图有胸前导联高电压,ST段压低及T渡深倒置,超声有心尖部心肌肥厚,左心室造影有心尖肥厚、心腔变小的表现,MRI呈"铁铲"样改变、心腔变小.结论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都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有价值的方法.其中左心室造影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冠心病所致深而倒置的T波(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伟民 《心电学杂志》1995,14(2):120-122
心电图深而倒置的T波,多见于冠心病无Q波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时心肌缺血,也可由非冠心病引起.本文对非冠心病引起深而倒置T波的心电图特点、发生机理及与冠心病T波倒置的鉴别作一简述.一、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失肥厚型心肌病是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以向心性心尖肌肥厚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其心电图特征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T_V_3-V_6倒置>10mm)伴ST段压低、左室电压升高.有研究观察了肥厚型心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V4〉V5〉V6。V3~V6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均〈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肌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36例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21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6例,全心弥漫性肥厚6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ST-T改变最多34例(94.4%),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振幅超过0.5 mV者26例(72.2%),T波倒置在心尖肥厚组多于间隔肥厚组(P0.05)。异常Q波13例(36.1%),病理性Q波多出现在室间隔肥厚型患者中,间隔肥厚为主患者中,11例(52.4%)存在病理性Q波,心尖肥厚、单纯游离壁肥厚组均仅1例心电图存在病理性Q波。结论 HCM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呈多样性,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较高。ST段改变、T波倒置、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总结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运动平板心电图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的特征,确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结果 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  相似文献   

10.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99mTC-MIBI)、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8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TV5>DV6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肥厚,达12mm以上。8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其中6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此文就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曾描述一种伴有巨大倒置 T 波的、局限于心尖部的肥厚型心肌病。本研究以西方病人为对象,比较伴有和没有巨大倒置T 波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同位素心室显像以及48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A 组27例病人伴有而 B 组56例病人没有巨大倒置 T 波(波幅≥10mm)。临床特征包括诊断时年龄、家族史、胸疼,呼吸困难和昏厥等。在心电图上观察左室肥厚程度、有无右室肥厚以及异常 Q 波。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壁厚度、心室大小、室间隔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正确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7例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特点,总结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征。结果 6例出现胸闷、胸痛,4例心界向左侧扩大,2例可闻第四心音。心电图显示胸导为主导联上R波增高、ST段压低及对称性T波倒置,5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尖处心肌肥厚,5例左心室造影时呈“黑桃”样图形,1例冠脉造影有轻度狭窄。结论 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属于黑桃型,可并存冠脉病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个亚型,其心电图特征是常呈现巨大倒置的T波,以及左胸导联QRS高电压及ST段压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或心肌炎,本文报道及分析2例患者,分别在19年(17幅心电图)9年(6幅心电图)中心电图主要特征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上胸前导联巨大的倒置T波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典型特征。本文对AHCM的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聚焦T波倒置的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的关系及其随病程进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华 《山东医药》2008,48(20):60-61
对2002~2006年确诊的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50例患者均有左胸导联T波倒置及ST段压低,呈典型的Tv4>Tv5>Tv3者30例,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44例,Rv4>Rv5>Rv6者35例.认为胸前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为AHCM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临床应注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AHCM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我院正常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有无特征性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伴ST段下移及左室高电压表现;胸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均超过正常值;在ST段分别表现为V3~V6和Ⅱ、Ⅲ、a VF下移;且有42例出现V3~V6 T波倒置。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 V,T波对称性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心电图诊断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辅助指导价值,对AHCM患者早期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其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特点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特点及预后随访.方法 对27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1~13年(平均5.2年)随访观察.结果 27例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异常T波深置,V_(3-5)导联最为显著,重者出现巨大倒置T波≥10 mm,胸前导联R波振幅V_4>V_5>V_3,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明显增厚15~37(18.0±3.3)mm,末次随访心尖部厚度(19.7 ±3.7)mm,左室心尖部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分别为1.7±0.3和1.9±0.9,随访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前后未见显著差异.主要心血管事件为心房颤动,心功能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主要依据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深置及超声心动图心尖肥厚特点作出诊断,该病进展缓慢,一般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方法检测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18例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呈TV4>TV5>TV3,R波振幅增高以RV4>RV3> RV5;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室壁舒张期厚度(17.22±14.20mm)与心室间隔基底段厚度(1.07±0.23mm)之比为1.60±0.16;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排除冠心病;6例因超声心动图不典型而行磁共振心脏成像检查后确诊。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伴R波增高应高度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4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及心电图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48例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彩色多普勒与心电图 (EC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3 4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中 ,3 1例具有典型的HCM心电图特征 ,1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具特征性提示意义。结论 :超声结合ECG的波形特征 ,可提高对不同类型HCM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为中部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常以V_3、V_4为中心。若患者为青壮年,无明显胸痛胸闷症状,也无明显冠心病易患因素,此时就应疑及此病。本文4例均为ECG改变疑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再作心脏超声而明确诊断,报告如下:例1:男性,47岁,有高血压史2年,ECG:Ⅰ、Ⅲ及V_3~V_4为中心的ST段下垂型压低,伴T波增宽倒置(见图1),临床医生疑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但心脏超声医生未报告心尖部心肌厚度,当日再去另院心脏超声复查,报告室隔厚度19mm,心尖部心肌厚度2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