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抑郁障碍(MD)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筛选和收集2015年7月—2017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已确诊的不伴有MD的AM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再从每组中随机各抽取30例AMI病人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6h均予服用1mg氯硝西泮片和25mg舍曲林片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纳入的120例AMI受试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24h行心电监护,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分别在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次日06:00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清NT-proBNP水平等。记录本次住院期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心源性猝死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PCI术前或溶栓前两组AMI病人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MPV、血清NT-proBNP水平、HAMD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AMI病人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有MD的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引起的RA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对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症(MD)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MD的ACS病人与60例不伴MD的ACS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给予常规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口服舍曲林(加量至50mg/d)与氯硝西泮(1mg/d)。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 4组病人治疗后cTnI、hs-CRP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对伴有或不伴有MD的ACS病人,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使用均能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cTnI、hs-CRP水平,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以改善ACS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茶酚胺介导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 60例伴抑郁症(MD)的ACS病人与60例不伴MD的AC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予口服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儿茶酚胺浓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4组病人治疗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比各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心血管预后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相关,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PCI手术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及给予安慰剂辅助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并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18、M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18、MPO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血清IL-18、MPO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术后IL-18、MPO检测可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I(c TnI)、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行PCI期间是否发生MIRI将患者分为MIRI组和非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血清MG5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G53对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检测价值。结果 PCI后61例出现MIRI,发生率为42.96%;MIRI组患者血清MG53水平为(138.44±45.23)pg/mL,高于非MIRI组的(108.69±2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G53水平与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呈正相关(r=0.386,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G53水平评估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AUC>0.7,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结论 AMI患者PCI...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观察发病不同时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并同未行PCI治疗的AMI病人比较,以了解hs-CRP及IL-6在急诊PCI病人中的浓度变化是否可用于PCI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入选病人血清hs-CRP及IL-6浓度,其中PCI组45例,对照组35例。结果 1术前两组病人血清hs-CRP、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血清hsCRP、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人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DU)、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SU)、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及IL-6浓度变化可用于PCI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MI患者PCI术前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BNP、hsCRP、高敏肌钙蛋白(hscTnT)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85例AMI患者为AMI组,同期9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H-FABP、BNP、hsCRP、hscTnT水平,AMI组PCI术前及术后1周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清瘦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检测23例AMI病人(AMI组)、2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SAP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志愿者(CN组)的外周血清瘦素水平.AMI组病人均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治疗,并动态检测了溶栓后6及24 h瘦素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溶栓效果(主要通过ST段回落结果判断)分为溶栓成功组(ST回落≥50%,n=19)及不成功组(ST回落<50%组,n=4),分析溶栓前及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百分比与溶栓疗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3.48±3.41)μg/L,SAP组血清瘦素水平为(8.09±1.17)g/L,显著高于CN组的血清瘦素水平(3.62±1.16)μg/L(P<0.01);AMI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MI组病人经PCI溶栓治疗后6 h血清瘦素、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24 h后显著下降;AMI组病人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疗效有关,溶栓成功组术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溶栓不成功组(P<0.01).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程度与溶栓疗效相关,溶栓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为48.3%±6.2%,明显大于溶栓不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10.5%±2.3%)(P<0.01);AMI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瘦素可能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AMI疾病进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时左旋卡尼汀(L-CN)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发病12小时内ST段抬高AMI接受PCI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L-CN治疗组(22例)和非治疗组(20例),再选择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2例);于PCI术前和术后第1、2、3,7天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PCI术前AMI患者的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术后hsCRP和IL-6水平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术前(P均<0.01);L-CN治疗组PCI术后hsCRP、IL-6的各时间段总和以及峰值浓度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1或<0.05);IL-6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加重体内炎症反应,L-CN能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的水平,提示L-CN可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入选90例行PCI的AMI患者,于PCI后1d、7d测定血浆中BNP、hsCRP、cTnI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与AMI药物治疗患者(45例,药物治疗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两组患者hsCRP、BNP、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hsCRP[(13.5±3.3)mg/L比(7.5±0.3)mg/L]、BNP[(2036±135)ng/L比(336±27)ng/L]、cTnI[(7.3±0.3)ng/L比(2.3±0.3)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C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7.8%比46.7%),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优于药物治疗,联合检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共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组。以PCI后最终冠脉造影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帧数(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为标准,当cTFC≥23时诊断为无复流。PCI前、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无复流发生率及血浆心肌酶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腺苷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腺苷组CK-MB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K-MB、hsCRP与无复流显著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冠脉内应用腺苷能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降低血浆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病人血清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术病人90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同期纳入显影冠脉狭窄小于50%的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病人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清YKL-40及hs-CRP浓度。分析各组血清YKL-40及hs-CRP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发生MACE病人与未发生MACE病人血清YKL-40及hs-CRP变化规律。结果 SA组、UA组、AMI组各时间段血清YKL-40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SA组、UA组、AMI组血清YKL-4 0及hs-CRP水平依次递增(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YKL-40及hs-CRP术后24h最高,术后1周、1个月逐渐降低;发生MACE病人YKL-40及hs-CRP浓度在术后1周、1个月时均高于未发生MACE病人(P0.05);未发生MACE病人血清YKL-40及hsCRP在术后1周、1个月迅速下降,而发生MACE病人下降迟缓;PCI术后病人血清YKL-40与hs-CRP呈正相关(r=0.762,P0.05)。结论血清YKL-40及hs-CRP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MACE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可用于PCI术后冠心病病人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7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而将其分为再通组(n=27)与未通组(n=10),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于入组时、AMI病人于溶栓前后检测血清CTGF水平。结果溶栓前再通组及未通组血清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病人溶栓后血清CTGF水平较溶栓前明显下降,未通组病人溶栓后血清CTGF水平较溶栓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动态观察溶栓前后血清CTGF水平对判断病人溶栓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关系探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急诊PCI后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事件分为MIRI组与无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IL-6、ET-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估急诊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的预测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危险因素。结果:200例AMI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出现MIRI事件患者113例,MIRI事件发生率为56.5%。MIRI组患者下壁心肌梗死比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比例、多支血管病变构成比明显高于无M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患者LVEF低于无MIRI组,而血清IL-6、ET-1水平明显高于无M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ET-1的ROCAUC分别为0.7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试验组则在传统心脏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应用于AMI病人PCI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或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证的AMI患者67例或行溶栓治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或溶栓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RA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从临床角度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预防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冠心病行PCI术病人57例,将其分为电针预处理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电针预处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取内关穴和大陵穴,术前给予30 min电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TnI、CK和CK-MB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PCI术后病人血清cTnI、CK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和NF-κB mRNA表达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与术前相比,除CK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内关穴预处理能有效抑制PCI术后病人血清cTnI和CK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缺血预适应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PCI术前30 min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并在术后连续静脉输注7 d。检测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计数(CTFC)评估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于PCI术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评估病人心功能。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和CTFC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IVST和LVPWD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联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AMI病人PCI术后心脏血流灌注,显著改善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拟实施PCI治疗的70例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卓200μg,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及达峰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PCI术后,干预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干预组CTFC帧数血清CRP、IL-10、BNP水平及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CI术后,干预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P0.05),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拟实施PCI治疗的STEMI病人,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可改善病人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浆儿茶酚胺(CA)、心钠素(ANP)及心肌酶变化的研究,发现AMI发病后48h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心钠素(AN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硝酸肌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SG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CA及ANP的变化范围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度及心肌细胞的破坏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我们还发现血浆CA与ANP之间也呈明曼正相关。上述资料提示,AMI患者血浆CA及ANP变化有助于病情严重度的估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