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其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特色。方法选取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29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徐浩教授的胸痹心痛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在前8位的分别为:当归、川芎、炙黄芪、柴胡、茯神、远志、炙甘草、党参;居于前3位的药对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炙黄芪"、"当归、茯神";基于熵聚类的药物关联度分析挖掘出"枳壳、延胡索、柴胡、桔梗"等24个核心组合和"连翘、三七粉、柴胡、郁金、桂枝"等16首新处方。结论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以气血并治、形神兼顾、寒热并用为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高血压病》《国家级名老中医高血压验案良方》中的高血压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处方222首,涉及药物218种,高频药物有钩藤、牛膝、丹参、天麻、茯苓等,药性以平、微寒、寒性及甘、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肾经,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天麻-钩藤、钩藤-天麻,牛膝-钩藤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清热平肝、行气活血、健脾祛湿、滋补肝肾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钩藤、天麻、牛膝、丹参、白芍、生地黄、川芎、菊花、泽泻、茯苓、甘草、夏枯草。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药物多为平、微寒、甘、苦及归肝经、肾经,治疗多以补肝肾、强筋骨、平肝潜阳、清热凉血为法,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方法探讨周绍华教授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方法纳入周绍华教授诊治的抑郁症病人共83例,运用"中医电子病例采集系统V1.0"进行抑郁症医案数据提取和录入,采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2.0",应用复杂网络及关联规则方法,挖掘核心处方并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周绍华教授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处方为酸枣仁、柴胡、柏子仁、合欢花、远志、党参和茯神。相须配伍的药物组合为:茯神与酸枣仁、远志与茯神、酸枣仁与远志等;相使配伍的药物组合有:柴胡与远志、柴胡与当归、酸枣仁与五味子等。结论基于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名老中医医案研究,能较客观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顾自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病案,录入V2.5系统中,采用集成规则分析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顾自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用药经验,对筛选出的失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顾自悦治疗失眠病案中采用单味中药频次前5位依次为首乌藤(88次)、煅牡蛎(72次)、酸枣仁(65次)、白芷(58次)、砂仁(42次)。通过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出6个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新处方,分别是:砂仁-生地黄-白芷;龙胆草-黄芩-竹茹-鸡血藤;菟丝子-土茯苓-益母草-牡丹皮;柏子仁-炙甘草-葛根-白芍-海螵蛸;决明子-远志-夏枯草-首乌藤-煅牡蛎;五味子-土茯苓-牡丹皮-益母草-当归-生地黄。结论 V2.5系统分析结果与专家临证用药特点基本吻合,V2.5系统可分析总结专家临证经验,为中医用药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衍寿教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病例175例,中药处方175首,涉及药物共计140味。处方中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18味,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川芎、党参、赤芍、黄芪、红花、丹参、当归、桃仁、桂枝;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8,得到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各30个,其中红花、赤芍、川芎,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等为常用药物组合;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挖掘出“桃仁、赤芍、当归、降香、川芎、红花”等新处方5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探究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2月—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沈宝藩教授门诊以冠心病作为第一诊断病人的病例资料,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沈宝藩教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方剂329首,共涉及中药110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芎、丹参、当归、陈皮、红花。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心、肺、肝、胃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较高的前5位药对为:丹参-川芎,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红花-丹参,当归-川芎。核心药物为川芎、丹参、陈皮、当归、红花、太子参、葛根、郁金、炙甘草。结论: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较好地反映了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与益气、养阴结合辨证施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有效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提供用药经验及思路。方法:全面检索建库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补肾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文献。应用Excel建立“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处方数据库”,借助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处方药物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共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涉及109个处方,中药139味,多为甘、苦类药物;药物归经以肝、肾两经为主,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黄柏、淫羊藿、知母、白芍、仙茅、钩藤、巴戟天、山茱萸、茯苓。证型以肾阴阳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为主,核心药对主要是淫羊藿-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黄柏等,核心处方为二仙汤。结论:围绝经期高血压用药以平为主,辅以寒温并用,注重甘缓和辛开苦降配伍,治标在肝,治本在肾,其中,肾阴阳两虚证居多,其次为肝肾阴虚阳亢证,重在调理肝肾,标本兼顾。二仙汤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核心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搜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献及处方,运用Excel 2016软件统计中药种类和频次。使用SPSS22.0和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70篇文献,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共48篇,涉及处方57首,中药19大类,共117味,用药频次达560次。对57首处方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高频药物为芍药、川芎、当归、地龙、红花、桃仁、黄芪等,同时得到389条关联规则和7个有效聚类群:瓜蒌-胆南星、白术-半夏-茯苓、郁金-水蛭、牛膝-钩藤、鸡血藤-全蝎-桂枝、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结论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以活血化瘀药为重点药,结合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适当加用辅助药,兼顾整体。聚类分析可发现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王新志教授临床诊治脑出血与脑梗死用药差异。方法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分析王新志教授临床诊治脑梗死及脑出血医案,分别包括脑梗死883例及脑出血183例,统计用药频次及核心药物组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脑梗死及脑出血用药频次居前10位药物均包括甘草、川芎、石菖蒲、天麻、茯苓、制远志6味药;治疗脑梗死多使用黄芪、地龙、北柴胡、泽泻,治疗脑出血处方多使用桑枝、木瓜、白芍、丹参。治疗脑梗死处方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治疗脑出血处方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结论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及脑出血均以风、火、痰、瘀为基本病理因素,并重视胃肠论治脑病。治疗脑梗死提倡心肾与脑同治,本虚标实兼顾,其中着重治于气虚、肾虚,并重视情志及大便情况,另根据现代临床研究加入降脂等药物,提高疗效;治疗脑出血提出活血止血、破血止血、活血利水治疗的方法,并擅用藤类药。  相似文献   

12.
综述天麻钩藤颗粒的组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述,发现天麻钩藤颗粒临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眩晕、头痛、失眠、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天麻钩藤颗粒源自我国近代巴蜀中医药名家胡光慈先生编著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的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该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296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证素病机、处方规律、用药频次、药物关联等。结论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侧重"伏痰、伏瘀、气虚"三因,用药以行气豁痰、活血化瘀、通阳散结为主,兼顾益气养阴,体现其"泻实补虚、标本兼顾、三因制宜"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整理杨文明教授临证病案,挖掘其治疗慢性失眠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明教授专家门诊临床数据库中提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600例病人的病案资料,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后获取以慢性失眠为诊断的2 949份病案,共涉及314味中药,总应用频次47 765次,导出符合要求的病案资料及中药处方形成Excel表格,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通过对2 949例次病案进行分析,显示不寐常见的3个证型有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瘀血内阻证;对2 949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药物共314味,共计47 765药次,可得出杨文明教授治疗慢性失眠的常用药物为牡丹皮、栀子、郁金、柴胡、黄连、赤芍、枳壳、丹参、夏枯草、酸枣仁、当归、川芎、百合、龙骨、牡蛎等;对314味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频次分析,药性排名前3位依次为寒、凉、平,药味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归经排名前3位依次为肝、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戴小华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戴小华教授2014年1月—2019年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治疗心系疾病的病例,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3 432份处方中,共涉及中药203味,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陈皮、白术、蒲公英、竹茹、酸枣仁、木香、麦冬、天麻、远志、茯苓;关联分析共产生"白术→陈皮、陈皮→蒲公英"等12条2味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得"陈皮、白术、蒲公英、竹茹、酸枣仁、远志、天麻""谷芽、麦芽、木香、枳壳、瓦楞子、厚朴、神曲"等13个聚类方;因子分得13个公因子。结论戴小华教授治疗心系疾病以心为本,重视"后天之本",调脾护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分析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第一诊断为眩晕的病人病历,纳入初诊处方136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眩晕用药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对136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00味,用药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葛根(111次)、川芎(111次)、茯苓(104次)、白术(100次)、合欢皮(97次)。四气中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0.92%(675/2 183),其次是平、寒、凉;五味中甘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1.94%(1 413/3 369),其次是辛、苦、酸、涩、咸;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8个、新方4首。结论 初步得出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多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对于长期眩晕导致病人情绪急躁者善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外感病人兼以解表,肝肾亏虚病人多兼以补益肝肾药物,标本兼治,内外兼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VM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盐酸氟桂利嗪组与天麻钩藤组,每组30例。盐酸氟桂利嗪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天麻钩藤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眩晕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天麻钩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天麻钩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DHI评分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3个月后,天麻钩藤组患者眩晕复发率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眩晕复发次数少于盐酸氟桂利嗪组,眩晕复发持续时间短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治疗VM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眩晕复发预防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