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将其分为支架组(27例)和造影组(56例)。测定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 w血清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支架组和造影组患者手术后血清各凝血因子较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比较:支架组和造影组术前PT、APTT、FIB、D-二聚体和FDP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PT、D-二聚体和FDP水平均高于造影组(P0.05);支架组术后3 d APTT和FIB水平均高于造影组(P0.05);术后1 w时支架组和造影组各凝血指标均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患者手术后血清各炎症因子较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支架组术后炎症反应较造影组明显(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术影响患者术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该变化持续到术后1 w,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TIA)进展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入院并随访5年的颈动脉狭窄TIA病人1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继发脑梗死;对照组为无继发脑梗死。入院后,由经过训练的专人统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24h内常规抽血,检验生化指标。随访5年,统计发病情况、发病次数、时间及进展为脑梗死的时间及生化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日常生活量表等(ADL)情况并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指数、ABCD2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比较方面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比例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时GCS评分、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比率及出院时ADL量表得出的Ⅱ级预后比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结论颈动脉狭窄性TIA病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超过400、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同时颈动脉狭窄性TIA继发脑梗死,脑损伤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丁苯酞应用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伴有脑缺血症状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9)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期间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n=29)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期间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转氨酶升高、恶心和眩晕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中应用丁苯酞治疗,能起到改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肽注射液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变化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63例。依据病人临床资料进行1∶2配对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21例)。统计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情况,应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卒中后抑郁(PSD)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SCL-90评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得分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均有不同水平的抑郁心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经治疗后PSD的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丁苯肽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减轻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本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ng-Ⅰ、ET-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丁本酞治疗疗效比较确切,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分泌,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囊防治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颈动脉彩超及支架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病人的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00/s全血黏度、100/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彩超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血流速度(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应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能够有效预防颈动脉狭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与79.17%,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血液流变学(WBV、HCT、ESR、FI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和血液黏度,有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胶囊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病人脑血流储备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胶囊制剂2粒,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天1次,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血流储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病人脑血流储备、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脑血流储备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病人脑血流储备、NIHSS评分优于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病人脑血流储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炎症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检测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炎症因子和磷脂酶A2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纤维蛋白原(FIB)、炎症因子、磷脂酶A2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内膜剥脱术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比较。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其中50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为支架组,48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为剥脱组,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同时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正常值,提示颈动脉狭窄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患者NSE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术后6个月较3个月下降更为明显(P0. 05);术后两组患者hs-CRP含量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支架组明显高于剥脱组(P0. 05,P0. 01)。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内膜剥脱术均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但二者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炎症指标及颈动脉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和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维生素D滴剂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病人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病人颈动脉硬化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炎症因子水平、颈动脉厚度及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干预组hs-CRP、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降低,斑块面积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D辅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梗死病人的炎症反应,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病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基本情况、临床效果、预后、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血肿清除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情况和血肿周围水肿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中,Ⅴ级病人多于对照组;Ⅱ级病人(2.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和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Rankin量表(MR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2高于对照组;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清铁蛋白(SF)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物质(S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疗效确切,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并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40例、轻度狭窄组107例、中度狭窄组30例、重度狭窄组23例。4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4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0)。4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93,P=0.00)。4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s=0.76,P=0.00)。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于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通心络组,82例)和B组(对照组,82例),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及术后14d检测血清NF-κB、IL-6及TNF-α。结果A组有效性较B组更高(P0.05);B组NF-κB,IL-6及TNF-α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同时可显著抑制NF-κB,IL-6及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联合个体化认知疗法干预重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52例重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开展个体化认知疗法,记录两组病人植入支架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个月时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病人植入支架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过度灌注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与23.1%,P<0.05;7.7%与34.6%,P<0.05);术前两组病人MMSE评分、Hcy、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cy、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重度狭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配合个体化认知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消除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学疗法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学疗法。结果两组干预后Fulg-Meyer和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Fulg-Meyer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Hcy和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学疗法应用于脑血管意外病人,可以提升病人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改善及对血尿酸(UA)、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病人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营养支持,基于此基础上,对照组病人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UA、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Barthel指数均有所提高,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BAX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两组BCL-2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病人UA及BAX蛋白水平,提高BCL-2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肿量大小,并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能及时清除血肿,可有效下调血清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行CA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ALT)和语言流畅性测验(VFT)对病人注意、记忆等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无急性颈内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病人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4.36±8.38)%,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8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个月和3个月MMSE、DS、CALT和VFT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而ADL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个月和3个月MMSE、DS、ADL、CALT和VF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能有效改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认知功能,尤其术后早期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化痰通腑法治疗,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Hcy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8%(P0.05)。治疗前Hcy水平与NDS评分明显呈正相关关系(r=0.683,P0.05)。结论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病人的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