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窒息的关系,以便能对Apgar评分有正确认识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96例患儿和40例正常儿Imin,5min Apgar评分和出生时脐动脉血血气。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缺氧窒息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1)1min Apgar评分对诊断HIE的敏感度为72.92%,特异率为90%;5min Apgar评分法的敏感度75%,特异度95%。(2)除外某些影响因素,采用Apgar评分诊断HIE的敏感度低于特异度。(3)脐动脉血气分析法敏感度83.33%,特异率为80%。(4)5min钟评分的准确性高于1min评分(P<0.05)。(5)脐动脉血pH值判断新生儿有否窒息、缺氧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特异度相对降低不明显。结论:Apgar评分低并不等于缺氧窒息,对新生儿窒息应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检查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18429例。低Apgar评分103例,统计脐动脉血气的参考值及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及分析脐动脉血气与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后可导致多脏器受损,脏器损伤中以呼吸系统受损最常见。脐动脉血气pH〈7.00脏器损伤率为100%。结论单凭低Apgar评分诊断窒息易导致误诊,脐动脉血气应被纳入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探讨三者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缺氧的关系。方法对290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羊水性状,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值,P(O2)值也越低,P(CO2)值越高,且酸中毒发生率较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率高。羊水混浊者较羊水清者窒息发生率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客观,能直接反映胎儿缺血,缺氧程度。羊水性状及Apgar评分是有主观性,三者结合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意义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293例,对新生儿分娩后1min内的脐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同时进行1min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并发症。结果1min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PO2、BE呈正相关(r=0.994,r=0.941,r=1,P均0.01),而与PCO2呈负相关(r=-0.902,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出现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82,r=-0.656,P均0.01);Apgar≥8分的出现率随脐血pH值的降低而降低,二者呈正相关(r=1.000,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HIE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903,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是Apgar评分的有效补充,应结合脐动脉血气和Apgar评分来综合评估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产儿生后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以指导早产儿临床对窒息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用i-STAT型血气分析仪对新生儿350例生后1、5min脐动脉血进行血气测定,并与Apgar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pH早产儿组为7.24±0.04,足月儿组为7.22±0.04;Apgar评分早产儿组1minApgar评分≤7的有75名,占总数的30%;5minApgar评分≤7的有50名,占总数的20%;1min或5minApgar评分≤7的有75名,占总数的30%;足月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7的有9名,占总数的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脐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早产儿组低Apgar评分有关系。血气分析结果为诊断早产儿窒息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呼吸之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min Apgar评分,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 1.胎儿窘迫组脐血pH值为7.22±0.09,无胎儿窘迫脐血pH值为7.1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1min Apgar评分的减少,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HCO3-及BE值相应降低,两者呈正相关(均P<0.01),而PCO2值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P<0.01)。3.Apgar评分正常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HCO3-、BE及PaCO2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O2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在pH<7.20的48例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pH≥7.20的105例新生儿中有2例发生HIE,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的反应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有利于估计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产后脐动脉血气值与Apgar评分相关性及脐动脉血气在高危新生儿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4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低Apgar评分组(Ⅰ组)25例;正常Apgar评分组(Ⅱ组)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Ⅲ组),新生儿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脐动脉血取样进行血气分析,3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监测。结果三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异常(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脐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仍有缺氧、酸中毒的可能,不可忽视因宫内缺氧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产后脐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有临床意义,并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变异减速持续时间长短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间歇或反复变异减速者,共256例。分别记录其变异减速时间、Apgar评分、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窒息例数。结果 p H值和低Apgar评分对照组与试验2、3组有统计学差异,新生儿窒息对照组与试验3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当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变异减速持续时间大于60min时,新生儿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为避免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建议在间隙性变异减速持续1h内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娩出后,脐血pH、PaCO2、TCO2、AB.BE SATO2的变化与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7例Apgar评分≤7分以下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在尚未建立呼吸系统前,钳夹脐带两端后立即用经肝素处理的注射器从脐动脉近胎盘侧抽血约0.5—1ml,在密闭的条件下立即送检验科,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血气分析的结果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于出生5天后对严重缺O2新生儿作头颅CT片,了解颅脑损伤的情况,并作好登记和随访记录。结果研究组中的围生期新生儿的pH、PaCO2、AB.BE PO2有显著改变有114例占68.2%,Apgar评分≤3分的有23例占13.7%,23例重度窒息围生儿中头颅CT扫描,提示脑损伤有19例占重度窒息儿11.4%,其中14例死亡占8.4%,3例脑萎缩脑瘫发生占1.8%。结论有明确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产科病史,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出生时重度窒息,Apgar评分1min小于或等于3分、5min小于或等于6分时,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小于7.0以下,易合并神经损伤及心血管、消化道、肾脏、DIC等多器官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数值不同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孕周大于3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300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71岁。脐动脉血流S/D≥3者49例(病例组),年龄为(27.76±3.82)岁;脐动脉血流S/D3者251例(正常对照组),年龄为(27.66±3.78)岁。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不同结果的S/D值变化。结果病例组中剖宫产率77.55%,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26.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39%,病例组12.24%,病例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正常对照组1.59%,病例组12.24%,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的异常对判断胎儿宫内安危及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胎心监护,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提供参考指标,降低围产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分娩是一个复杂过程,产程长短、孕妇精神及体力状况、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扭转、受压、打结等)、胎盘老化等因素均对胎儿及新生儿预后造成不同影响。Apgar评分是评价新生儿娩出后呼吸、循环、生理反应及肌肉张力等临床状况的指标,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异性较差。为确切了解新生儿体内的实际缺氧程度和酸碱失衡情况,近年来提出脐带动、静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胎儿窒息最具价值的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切断脐带前胎儿机体内的血气和酸碱状态.脐动脉血气值是反映胎儿组织代谢状态的最好指标,用来判断酸碱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脐静脉血气值反应胎盘功能,与脐动脉血气值对照,可以鉴别引起胎儿酸中毒的一些原因。现就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预后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减速类型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差异;比较产时胎心监护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与脐动脉血气对于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Ⅰ类胎心监护为对照组共40例,间歇性变异减速组40例,反复性变异减速组40例,晚期减速组40例,比较不同减速类型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的差异;比较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脐动脉血pH、乳酸及其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类减速组脐动脉血pH、PO2均低于对照组,乳酸、PCO2均高于对照组,呈现缺氧、酸中毒状态;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与脐动脉血pH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脐动脉血气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要优于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而将两者结合预测价值要优于单一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将产时胎心监护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与脐血血气分析联合可以提高对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脐血pH、D-二聚体水平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变化。方法 :选择临产过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孕妇40例,其剖宫娩出新生儿以1min Apgar评分确定为正常者20例(窘迫组),出现窒息者20例(窒息组);另选无急性胎儿窘迫、同样剖宫娩出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取各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检测pH值,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定磷法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脐动脉血pH值、D-二聚体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窘迫组(P均0.05);窘迫组pH值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纤溶和红细胞膜泵功能检测结果,可为新生儿窒息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与围产期窒息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序贯试验研究方案,随机选择24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142例窒息新生儿和10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差异,评估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窒息组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呈负相关(P〈0.001),与围产期窒息短期不利预后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K-MB有助于早期预测围产期窒息程度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参数变化与高危妊娠晚期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孕34w~36w的高危妊娠孕妇9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分析上述参数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研究组妊娠结局中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4.21%、32.63%、17.89%及 15.79%,对照组中无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病例,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0.00%、3.7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研究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异常发生率为42.11%,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69,P0.05);(3)研究组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PI、RI及S/D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研究组中妊娠结局异常组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PI、RI及S/D均明显高于妊娠结局正常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动脉PI、RI及S/D比值预测胎儿状况的敏感性分别为91.0%、89.0%、87.0%,特异性分别为89.0%、85.0%、98.0%;胎儿脐动脉PI、RI及S/D比值预测胎儿状况的敏感性分别为87.0%、94.0%、87.0%,特异性分别为90.0%、90.0%、91.0%。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高危妊娠晚期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对于判断胎儿宫内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孕中期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平均动脉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7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均于孕中期(孕28~32 w)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动脉参数及平均动脉压,对比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MAP、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相关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Maximum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Maximal end-diastolic flow velocity,S/D)、MAP、胎儿脐动脉PI、RI、S/D、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得知,子宫动脉PI、RI、S/D和MAP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分别为0.984、0.956、0.820、0.929,脐动脉PI、RI、S/D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分别为0.989、0.824、0.820,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孕中期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MAP利于对筛查妊娠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心监测联合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预测胎儿窘迫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65例孕妇,根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n=186例)、对照组(n=179例),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心监护、彩超检测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Youden)指数等。结果 胎心监护、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监测相比,胎心监测联合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诊断胎儿窘迫可互补三者之间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脐动脉血流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足月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S/D)值,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S/D值、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均正常者表示胎儿宫内状况与新生儿情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异常者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联合应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新生儿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 ic encephalopathy,H IE)脐血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 edu llin,ADM)水平的研究,评价脐血ADM在新生儿H 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30例正常新生儿和77例窒息足月新生儿脐血ADM浓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在生后7d内有无H IE的发生分为非H IE组和H IE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①H IE组脐血ADM浓度(160.30±41.37)pg/m l较非H IE组(112.26±22.90)pg/m l和对照组(102.95±19.43)pg/m l明显增高。②H IE组脐血ADM浓度与H IE的轻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s=0.752,P<0.01)。③ADM≥117.93pg/m l,对H IE诊断的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84.42%。结论:脐血ADM测定在早期预测H IE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nT对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诊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1例窒息新生儿循环血中cTnT及CK-MB浓度,其中轻度窒息组24例,重度窒息组17例,并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本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均明显升高,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17%和51.2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4.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根据常用指标判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41.5%,而根据血清cTnT水平的异常判断心肌损害的检出率为73.1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cTnT可反映其心肌损伤,并可作为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