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 以225名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放射作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作为接触组, 按照性别及年龄1:1配对法, 选取某汽配厂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员工为对照组。接触组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进行放射作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对照组按照与厂企约定的项目进行年度健康体检, 收集两组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 接触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接触组肾结石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 血糖偏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放射作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肝功能、血脂代谢均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放射作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作业人员也须不断提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苯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企业201名苯作业人员为接触组, 该企业无苯接触的123名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人员2016年职业健康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接触组白细胞计数为(5.75 ±1.23)×109/L、血小板计数为(214.11 ±55.04)×109/L, 均低于对照组的(6.11 ±1.33)×109/L、(228.64 ±45.48)×109/L,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触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苯, 能引起人体血细胞减少, 可能会对作业人员血液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企业要严格遵守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低剂量激光接触者眼睛健康状况, 了解职业接触散射或反射激光危害程度, 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法, 选择2家电子加工企业从事激光雕刻岗位作业的113名员工为接触组, 2家企业从事非激光接触岗位作业的118名员工为对照组, 检测激光接触岗位工人眼部位置激光强度, 对2组人员进行眼科检查。
结果 检测8个点的激光辐照度在(1.2~4.4)×10-5 W/cm2之间, 平均值为(2.4 ±1.1)×10-5 W/cm2, 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2组视力功能指标(近视力、远视力、色觉、视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激光接触组晶状体异常率和眼底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低剂量激光对接触者眼睛存在影响。应尽快制定激光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规范, 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纺织印染厂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纺织印染厂参加2015年职业健康检查的1 027名作业人员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该纺织印染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高温及化学品, 仅有23.86%人员体检结果正常, 检出72名职业禁忌证人员和5名疑似职业病人员。1 027名体检者中, 尿常规、血常规的异常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 血压、血清ALT、血清AST的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为32.30%, 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7.65%, 高温作业人员血糖、血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40%、25.77%。仅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随年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 < 0.05), 且男性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高于女性(P < 0.05)。
结论 纺织印染企业接触高温、噪声人群的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企业应该重视并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接触噪声的体检人员开展健康宣教与干预措施, 分析健康教育在噪声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铝业公司在岗接触噪声作业工人, 按照部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两组工人各234名和261名。对照组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试验组除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外, 同时采用健康教育、定期监督干预; 比较两组职业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经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后, 试验组掌握噪声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83.46%)高于对照组(30.00%), 听力异常率(13.39%)低于对照组(21.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升噪声职业病防治效果, 降低听力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职业健康监护中口腔科常规检查方法和内容, 及时发现职业人群的口腔面部病损, 为实施早期干预做参考。
方法 在2017年4月-6月对19家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共2 356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采用口腔基本检查方法, 按程序检查口腔不同部位和组织, 以口腔科常见病、系统性疾病的口腔面部病损、职业病危害因素致口腔面部病损为检查重点内容; 结合受检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 356名受检者中, 自述口腔局部不适52人, 占2.21%;口腔面部单项病损累计达1 213例, 可能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病损有296例。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8.94%, 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0.99%;粉尘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19.10%, 粉尘作业与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人员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12.22%, 高于噪声作业人员检出率(P < 0.01)。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8.83%, 接触化学物质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4.9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
结论 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能影响职业人群口腔组织健康。体检人员检查时应规范化操作, 了解受检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综合评价职业相关口腔面部病损, 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 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
方法 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 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 为11.72%, 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最高, 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最高, 为11.74%。
结论 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 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 减少职业病发生。
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规定的检查项目及方法, 对在职噪声作业者进行职业体检, 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 455名噪声作业工人中, 男性2 263人(占65.50%), 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6.28%。不同企业规模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血压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检出其他疾病或异常1 963人, 占56.82%。
结论 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等均有较严重的影响, 应加强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预防相关的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德州某电动车制造企业521名噪声接触工人为暴露组, 该企业521名管理人员为对照组, 对两组工人进行听力测定、血压测量和心电图的检查, 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暴露组的听力异常率、耳鸣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暴露组的听力异常亚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听力正常亚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长期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
方法 选择郑州及所属周边县、市156家加油站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调查, 并分析320名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
结果 加油站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加油工接触的毒物浓度均高于计量员, 加油机旁的毒物浓度均高于值班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 但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6.3%, 血常规异常检出率16.3%, 尿常规异常检出率10.0%,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9.1%, 血压异常检出率6.3%, 肝功能及B超异常检出率各为12.2%, 皮肤异常检出率11.9%。11~15年工龄组血常规、B超、神经系统和皮肤异常检出率均高于1~10年工龄组(P < 0.05)。高血压、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2个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现阶段加油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较低, 但对作业人员健康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