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琼 《四川中医》2021,39(3):31-33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症状以肛门坠胀、瘙痒为主,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其对于肛窦炎的治疗多有论述,并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临床实践亦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中对于“下利病”、“狐惑”辨治的记载,并结合当代临床经验来探...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黄连素油纱条和自拟方枯矾散,换药治疗肛窦炎合并肛周湿疹,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17~6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药物配制:①黄连素油纱条:用市售黄连素软膏6支,加20%液状石腊油,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宽3cm,长10cm的纱条上,  相似文献   

3.
总结唐汉钧教授从脏腑辨证论治中医外科杂病的临床经验。强调脏腑不和是诸病之源",治病求本""、顾护脾胃""、天人相应"为其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肛窦炎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窦炎(又叫肛隐窝炎)是发生在肛门瓣、肛窦的急慢性炎症,临床上这类患者很多,如不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将发展成为肛周脓肿,直至形成肛瘘最后手术切开,严重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肛窦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将中医治疗肛窦炎的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是局部直接给药,药力直接被肠黏膜吸收,直达病所,较内服见效快,较手术疗法简单,痛苦小,病人容易接受。组成及用法:大黄20g,元明粉50g,黄连20g,黄柏20g,乳香20g。水煎,取汁400 mL,早晚2次灌肠,每次用40~60mL,肛内保留20min。  相似文献   

6.
高原  任红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54-1355
心悸作为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机制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文试从脏腑角度出发,系统地对心悸进行辨证论治,有利于指导心悸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现有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把肠道菌群作为“肾-肠轴”的中心环节,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靶点、新窗口。根据中医学理论,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治疗作用;探究肠道菌群与脾,脾与肾在生理上互依互存,病理上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在治疗时,以从脾论治为原则,补虚扶弱而泄浊;以“通”为用,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泄浊毒、化瘀降浊,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肛门部不适和肛门潮湿,有分泌物。急性肛窦炎。发病时间短,一般7天左右,以肛门疼痛,灼热感明显;慢性肛窦炎,发病时间长,约2个月以上,以肛门部坠胀不适为主,反复发作。笔者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坐浴、内留消炎膏条治疗肛窦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为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据统计85%肛门直肠病变与肛窦感染有关,如肛周脓肿、肛瘘、肛乳头肥大、肛周瘙痒等,故积极有效地治疗肛窦炎。对预防肛门直肠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2002-2005年采用中药内服、熏洗坐浴、裸花紫珠栓塞肛治疗肛窦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后经常出现高烧、昏迷、呃逆、腹胀、便秘、尿潴留等症状,用西药治疗,有时效果不明显。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从整体出发,以调整气血入手,辨证施治,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把个人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一、发热术后发热是经常可见到的症状之一,有的在术后当日可见,有的术后两、三日开始,热度常达38~39℃。从中医角度,常有以下两种辨证类型: 1.肺胃实热  相似文献   

11.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于中医“脏毒”的范畴。中医体质学的辨证思想在慢性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体质决定着其易感性及患病概率。文章基于中医体质学角度,分析肛窦炎的病因,并对肛窦炎的常见体质类型进行论治,以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为肛窦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宝亮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行医三十余载,精于中医内科,擅长治中医脑病,尤擅辨证论治失眠证。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与心、肝、脾、胃、胆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病性有虚有实。王宝亮教授潜心研究,指出失眠与心、肝关系最为密切。心主神明,肝藏魂,神魂不安而不寐。王教授主张从"清心安神、养心安神、镇心安神、泻肝"治疗失眠,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从中医体质论脂肪肝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20年内,脂肪肝的发病率将占据肝病第1位。因而脂肪肝的防治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其费用低、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展现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广阔前景。在中医学中无脂肪肝这一病名,  相似文献   

15.
16.
《陕西中医》2017,(1):99-100
黎小斌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丽芸教授学术继承人,黎教授中医临证辨治有快、准、效的特点,其辨证善抓主证,重视诊察患者面部光泽、舌苔以及脉象,以分辨患者正气的强弱、疾病的虚实寒热与阴阳,临证用药参察五运六气等经验,可为后学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结合谢旭善教授从医30多年的临床经验,探讨了其从中医辨治病毒性肝炎的五大疗法,包括祛邪法、扶正法、调理气血法、保肝疗法、调节免疫疗法,验于临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艳教授从医30余年,通过其精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缓慢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以及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张教授认为,缓慢心律失常病位于心,根源于肾,以痰阻、血瘀、水饮为标,心肾阳气虚衰为本;治疗重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宣肺利水,标本同治、阴阳平调,同时结合现代中医药药理研究灵活选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咳嗽分外感和内伤,史纪教授根据小儿病理特点,采用四法辨证治疗,分别为宣肺祛邪法、温肺化饮法、清热化痰法及敛肺止咳法,同时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注意健脾化痰,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属于难治性皮肤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案。吴光炯教授以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基础,认为银屑病的病位主要在于皮肤,涉及脾肺两脏。其发病是因风、湿、热毒互结,脏腑功能失调而成。主张从风、湿、热三邪入手,从"风"治、从"湿"治、从"热"治。在临床上,倡导分期论治,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