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状态下,骨碎补总黄酮促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MAPK/ERK通路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失重模型,加入骨碎补血清培养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PNPP法测定ALP活性,RT-PCR测定MAPK/ERK通路。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及ALP活性值均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接近。加入TFDF后,ERK1/2通路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失重下骨碎补能激活MAPK/ERK通路促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液,在模拟失重下,48 h后,检测ALP活性,用RT-PCR法检测OPG和BMP-2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重模型组成骨细胞在回旋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的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失重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ALP活性和OPG和B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共育骨细胞实验研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互作用及影响,中剂量骨碎补能有效提高失重下共育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牵张应力下成骨细胞增殖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大鼠成骨样细胞系ROS1728作体外培养,取3代对数生长期成骨细胞,采用Flexcell细胞牵张系统构建成骨细胞牵张体系,使用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进行干预24 h。应用MTT法绘制成骨细胞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分布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方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内ALP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12 h及24 h骨碎补总黄酮各剂量组中成骨细胞数量及ALP、BMP-2、TGFβ-1含量均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骨碎补总黄酮低剂量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中、高剂量组成骨细胞数目及ALP和BMP-2的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碎补总黄酮各剂量组中TGFβ-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牵张应力下,骨碎补总黄酮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相关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下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中成骨细胞分化影响及ALP、OPG、Runx2表达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下加骨碎补总黄酮。正常重力组(A组)和微重力空白组(B组)加等容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骨碎补低剂量组(C组)加含低浓度骨碎补血清0.054 g/(kg·d),骨碎补中剂量组(D组)加含中浓度骨碎补血清0.162 g/(kg·d),骨碎补剂量组(E组)加入高浓度骨碎补血清0.486 g/(kg·d)。A组置于培养箱中,B、C、D、E置于摸拟微重力回转器48 h。测成骨细胞ALP活性、OPG、Runx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重力组成骨细胞ALP活性降低(P0.05);与微重力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组ALP活性、OPG和Runx2表达升高,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剂量骨碎补能提高微重力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系统中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OPG、Runx2表达,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骨碎补有效部位对Notch通路下成骨细胞增殖及胫骨牵张成骨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采集大鼠成骨细胞,使用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选取30只大鼠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全程用药组、牵张期用药组和牵张矿化期用药组,每组10只大鼠,记录牵张效果、影像学评分和骨密度,检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Hes-1、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Hes-1、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Hes-1、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TGFβ-1、BMP-2、ALP和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BMP-2、ALP和光密度值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X线评分和骨密度值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X线评分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Notch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明显提高胫骨牵张成骨区成骨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碎补总黄酮(TFDF)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成骨细胞分化活性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蛋白的影响,探讨骨碎补总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方法 二次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以及活性观察;pNPP、ELISA、茜素红染色法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LP)、Ⅰ型胶原(Col I)、骨钙素(BGP)以及矿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下成骨细胞分化的干预;Westem-hlot检测骨碎补总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下,成骨细胞p38和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200、400、800 mg/L)可以降低成骨细胞表达ALP、Col I、BGP,降低其矿化能力.骨碎补总黄酮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提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400 mg/L)作用下成骨细胞表达ALP、Col I、BGP和矿化能力.骨碎补总黄酮(50 mg/L)可以提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400 mg/L)作用下p38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提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下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提高p38和ERK1/2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碎补总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机理.方法:购买UMA-106-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3H-TdR掺入的情况.结果:骨碎补总黄酮能提高用UMR-106细胞培养的细胞内ALP活性,并且在不同时间24、48、72h有相应变化,有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以48h最为理想.骨碎补总黄酮对3H-TdR的掺入48h比24h有明显增加,有时效关系.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建华  邢婧  范连霞  尹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0):3983-3989
该文研究骨质疏松(OP)肾阳虚和肾阴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对成骨细胞ERK1/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ERK1,ERK2 mRNA及蛋白表达的作用。采用手术去卵巢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在手术10周后,分别注射氢化可的松、灌胃甲状腺素造成大鼠OP肾阳虚及OP肾阴虚模型;用新生24h乳鼠颅骨体外培养得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分别用OP肾阳虚、OP肾阴虚及OP组(对照组)所得的左归丸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干预成骨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ALP表达,RT-PCR法检测ERK1/2,β-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OP肾阴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ALP表达、成骨细胞ERK1/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ERK1,ERK2 mRNA及蛋白表达方面比OP肾阳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的作用更强。这与"左归丸滋肾阴"的中医理论相吻合,为临床辩证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左归丸通过ERK1/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是左归丸防治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含骨碎补总黄酮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胶原酶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含骨碎补总黄酮大鼠血清在不同时段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光密度D(λ)值、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大鼠含药血清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使处于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增加,使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具有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即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及菟丝子总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UMA-106-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ALP活性和3H-TdR掺入的情况。结果24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01。48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01。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24h3H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3种中药总黄酮对成骨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以骨碎补总黄酮最为广泛,淫羊藿总黄酮次之,菟丝子总黄酮最差。  相似文献   

11.
六种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6种植物黄酮进行对体外骨细胞培养作用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UMA-106-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ALP活性和3H-TdR掺入的情况.结果:24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柚皮苷、陈皮苷、淫羊藿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48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骨碎补总黄酮、柚皮苷、淫羊藿总黄酮,24h,3H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柚皮苷、菟丝子总黄酮、陈皮苷对成骨细胞均有一定作用.结论:6种黄酮类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除槲皮素外均有一定的作用,以骨碎补总黄酮作用最为广泛和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经骨碎补总黄酮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够诱导兔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左归丸和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部分阐明"阳中求阴"配伍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成骨细胞MC3T3-E1为研究对象,制备左归丸、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选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共孵,阻断ER受体后检测左归丸、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24 h、48 h、72 h左归丸、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改良钙钴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分别观察48 h左归丸、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矿化结节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48 h左归丸、左归丸去补阳药含药血清对ERα、ERK、p-ERK和Osteri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9.68 g/kg)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矿化结节数量,上调ERα、p-ERK和Osterix蛋白表达。ICI 182780阻断ER受体后,左归丸含药血清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特性明显下降,ERα和p-ERK蛋白表达降低,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的表达也被部分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归丸去补阳药组(7.47 g/kg)未呈现促MC3T3-E1细胞增殖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数量增多,左归丸组明显优于左归丸去补阳药组,对ERα、p-ERK和Osterix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成骨细胞ER受体激活ERK信号通路调控转录因子osterix有关;全方效果较好,部分揭示左归丸"阳中求阴"配伍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和部分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观察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ELISA法观察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ALP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成骨细胞的增殖方面,海螵蛸、三七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骨碎补、阿胶对成骨细胞增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对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作用方面,海螵蛸、骨碎补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内ALP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三七没有明显作用;阿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4种中药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各不相同。海螵蛸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有抑制作用;骨碎补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对其分化功能有抑制作用;三七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其分化功能作用不明显;阿胶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但能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1,10,100mg/L)的骨碎补总黄酮干预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Griess法检测NO的表达;利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骨碎补治疗组),骨碎补总黄酮治疗3个月后,检测大鼠血清中ET,VEGF和NO的表达,骨密度和股骨远端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各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均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中、高浓度促增殖效果较好;中、高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在体内外均可以抑制ET,同时增强NO的表达;股骨远端血管计数结果显示骨碎补治疗组明显多于去卵巢组,并且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骨碎补总黄酮在体外可以增强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但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VEGF的表达无影响。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可以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管形成,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的作用。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灌胃制备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并分离培养1日龄新生鼠颅骨成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分别采用MTT、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两组成骨细胞的增殖、ALP和BGP的分泌及磷酸化GSK-3β、p38 MAPK和ERK1/2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含药血清组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ALP和BGP的分泌,并促进胞内磷酸化p38 MAPK和ERK1/2蛋白的表达,对磷酸化GSK-3β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补肾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p38 MAPK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经典wnt信号通路抑制剂大鼠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干预下,观察益骨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的经典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补肾活血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益骨汤水提液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0天,获取含药血清。从乳鼠颅盖骨中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实验分为4组,即A组(益骨汤含药血清组)、B组(DKK1组)、C组(DKK1+益骨汤含药血清组)、D组(空白血清对照组)。进行细胞增殖MTT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RT-PCR检测经典Wnt/β-catenin通路中β-链蛋白(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DKK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MTT法动态观察各组成骨细胞增殖,发现成骨细胞增殖呈规律性:48 h至72 h成骨细胞呈对数增长期,96 h后细胞增殖逐渐受到抑制。同一时间点与B组比较,A、C、D各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与D组比较,A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C、D组β-catenin mRNA、LRP-5 mRNA、TCF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DKK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组β-catenin mRNA、LRP-5 mRNA、TCF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DKK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汤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抑制DKK1的高表达,从而上调经典Wnt/β-catenin信号中β-catenin、LRP-5、TCF基因的表达,达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起到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蛋白激酶C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蛋白激酶C(PKC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AngII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测定细胞增殖活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KCζ与ERK1/2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细胞增殖活度显著增高,PKCζ与ERK1/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中、高剂量川芎嗪组的细胞增殖活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PKCζ与ERK1/2表达亦明显低于AngⅡ组(P<0.01),与低剂量川芎嗪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说明川芎嗪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结论 川芎嗪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KCζ-ERK1/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骨细胞以5×103/孔接种于96孔板,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孔。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含600μmol/L过氧化氢(H2O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3h诱导成骨细胞骨形成模型。正常组用空白对照血清培养,戊酸雌二醇组给予8%戊酸雌二醇含药血清培养,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8%、4%、2%二仙汤含药血清培养48h,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力、钙结节生成以及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蛋白表达。另外以钙离子通道阻断剂Nifdipine(10μmol/L)进行干预,观察Nifdipine对H2O2刺激成骨细胞后细胞增殖、ALP活性及BMP-2、OPG蛋白表达以及Nifdipine干预下二仙汤含药血清对H2O2刺激成骨细胞后细胞增殖、ALP活性及BMP-2、OPG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ALP活性、钙结节及BMP-2表达降低(P0.05或P0.01)。二仙汤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ALP活力和钙结节生成,促进BMP-2、OPG蛋白表达(P0.05或P0.01)。Nifdipine能提高H2O2刺激下成骨细胞BMP-2、OPG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与Nifdipine组比较,二仙汤含药血清和Nifdipine合用则显著提高H2O2刺激下的成骨细胞增殖,降低BMP-2、OPG蛋白表达(P0.01)。结论二仙汤含药血清能明显改善氧化刺激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模拟失重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探讨该方对抗骨丢失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分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后,随机分为5%,10%,20%浓度的空白血清对照组和5%,10%,20%空白血清回转组和5%,10%,20%含药血清回转组,连续回转48h模拟失重,观察该方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Ⅰ型胶原合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生成的影响.结果:5%和10%空白血清回转组成骨细胞增殖比正常重力组明显降低(P<0.05);与10%空白血清回转模拟失重组相比,10%含药血清回转组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正常重力组与回转模拟失重组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和10%空白血清回转模拟失重组相比,5%和10%含药血清回转组均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P<0.05).与5%正常重力组相比,5%空白血清回转组成骨细胞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5%和20%空白血清回转模拟失重组相比,5%和20%舍药血清回转组能明显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P<0.05).与10%、20%空白血清组相比,10%、20%空白血清回转组成骨细胞BGP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其模拟失重成骨细胞BG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该方能改善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增加胶原蛋白合成,从而实现对抗失重骨丢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