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菲  王广生  强辉  强杰 《陕西中医》2011,32(1):108-11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利用氧糖剥夺建立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细胞活力。应用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试剂盒分别检测LDH、SOD活性及MDA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氧糖剥夺损伤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可浓度依赖性地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和SOD水平,减少LDH释放和MDA含量,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川芎嗪对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在氧糖剥夺损伤中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稳定细胞膜,减轻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刺五加多糖对氧糖剥夺诱导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采用氧糖剥夺(OGD)及厌氧袋相结合法建立缺血诱导神经细胞继发损伤模型,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MDA含量和SOD酶活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多糖干预后PC12细胞氧化损伤明显减轻,细胞SOD酶活力提高,细胞内MDA含量及LDH释放量降低.结论 刺五加多糖对OGD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五加多糖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芦荟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芦荟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采用2-(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通过生化方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芦荟苷(10,20,和40μg/ml)可以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且降低丙二醛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芦荟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将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尼莫地平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再灌注处理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及MDA的含量升高(P<0.05,P<0.01),SOD活力降低(P<0.01),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能明显提高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降低LDH、MDA的含量(P<0.05,P<0.05),SOD活力提高(P<0.01),PI3K、AKT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梓醇对缺血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在37℃、5%CO2培养箱中,模拟缺血环境中的细胞损伤;再对对照组、模型组、梓醇低、中、高浓度组分别进行细胞存活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测定。结果梓醇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在5~2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梓醇能显著提高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TAC、SOD,降低LDH水平,且在5~2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P0.01,有统计意义。结论梓醇可以通过抗氧化损伤保护缺糖缺氧细胞。  相似文献   

6.
王飞  王剑石 《中草药》2015,46(23):3539-3543
目的探讨哈巴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以哈巴苷(20、40、80μmol/L)预孵育3 h后以Aβ25-35(30μmol/L)损伤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Annexin-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活性氧(ROS)的生成;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25-35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p-Akt、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哈巴苷预孵育PC12细胞3 h,使细胞上清液中的MDA水平降低,GSH和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上调p-Akt和Bcl-2蛋白表达(P0.05、0.01),并下调Bax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哈巴苷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调细胞内SOD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对缺氧缺血损伤整体、离体模型的保护作用,阐明Kv2.1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在缺氧缺血细胞损伤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脑缺血模型验证TEA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氧糖剥夺(OGD)对稳定转染Kv2.1钾通道的人胚胎肾293(HEK293)细胞膜电位以及TEA对OGDKv2.1-HEK293细胞钾电流的影响。MTT法观察OGD对Kv2.1-HEK293的损伤及TEA的保护作用。结果TEA(5μg·kg-1)侧脑室注射可以显著减小t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应用转基因细胞的研究证实Kv2.1-HEK293对OGD损伤的敏感性明显提高;OGD可以降低Kv2.1-HEK293细胞膜电位;TEA(10mmol·L-1)能显著抑制OGDKv2.1-HEK293钾电流,同时使其所受的细胞损伤降低。结论钾通道阻断剂TEA对整体和离体缺氧缺血损伤模型均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对Kv2.1的阻断密切相关;提示Kv2.1可能是抗脑缺血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贞子是否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pp+诱导的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女贞子醇提液、水提液.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来检测女贞子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SOD抑制率、NO含量、MDA含量及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浓度为1mg/mL的女贞子水提液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SOD抑制率、NO含量、MDA含量及LDH水平.结论:女贞子水提液对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水提物(Glgzd)对谷氨酸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5 mmol/L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栝楼桂枝汤水提物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ROS的表达,酶标仪检测细胞内GS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ROS DCF荧光强度增强,GSH含量下降。经栝楼桂枝汤干预后,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内ROS表达减弱,GSH含量增加。结论栝楼桂枝汤可抑制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表达和增加GSH的含量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玲  王淑英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318-1322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β25-35造成PC12细胞损伤,检测细胞的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HO-1,Cyt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芍药苷组(5,10,20 μmol·L-1)能不同程度地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漏出率和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GSH-Px和HO-1的活性,减少细胞内ROS形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Cyt C释放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芍药苷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β25-35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6.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子午流注针法各取穴方法对比分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针刺方法所选诸穴位进行列表比较并找出各取穴方法间的差异。结果:子午流注学说3种取穴方法共选穴次1358次,穴位66个。3种方法取穴重复率很低,穴位总体相同率仅3.03%,两两比较的相同率最高36.36%,而相同时间气血所注的相同经脉为5条,仅占1周期120条经脉的4.17%。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时间观有其合理内涵,但取穴治疗方法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运用宜遵其按时针刺之精髓,但不必拘泥其取穴时间,注重个体化差异,按其特点选取效穴进行针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与温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与温病是中医内科极为常见的两大类疾病。二者自金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降,在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中医学术突出成就的代表。中风病与温病虽同属内科疾病,但是前者属于内伤杂病,而后者则是外感热病,二者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二者之间竟然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此二病的理解,以及理法方药的相互借鉴。1中风病与温病在发病基础、病理因素及证候方面的相似性1.1阴虚是中风发病与温病易感的病理基础(1)中风病以虚为本,而以阴虚较为突出。《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