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石见穿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石见穿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薄层色谱法对石见穿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好,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3%、7.4%、0.6%、20.8%、0.38%和0.2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石见穿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见血青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刺瓜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基源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刺瓜特征进行鉴别研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中的方法对13个批次的刺瓜样品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检查。结果:对刺瓜原植物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明确了刺瓜根、茎、叶的组织结构特征及粉末鉴别特征,初步建立了刺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刺瓜几个常见项目设定了检出限,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19.0%。结论:刺瓜的性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分离效果好,重现性佳,可为刺瓜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壮药赪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赪桐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赪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赪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初步拟定赪桐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16.0%,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赪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海南茄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方法对海南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海南茄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海南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拟定海南茄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卵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2.5%,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22.5%。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佛甲草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佛甲草饮片进行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样品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7批样品水分含量为8.04%~9.7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傣药材傣百部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小百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60.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百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藏药猪血的质量标准。方法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15批藏药猪血样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浸出物含量,并采用氮测定法的半微量法进行氮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藏药猪血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暂定猪血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不少于10.0%,含氮量不得少于7.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猪血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对榼藤子的性状、显微粉未进行了鉴别;建立榼藤子中皂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毛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规定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3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傣药材榼藤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对榼藤子的性状、显微粉未进行了鉴别;建立榼藤子中皂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毛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规定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3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黔产红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和完善挂金灯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挂金灯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挂金灯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5批挂金灯样品的水分测定结果为7.9%~10.1%,总灰分为8.8%~14.6%,酸不溶性灰分为0.3%~3.8%,浸出物测定结果为11.9%~17.4%。结论:本研究为挂金灯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树舌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树舌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样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10批不同产地树舌的水溶性浸出物为3.7%~10.6%,水分为11.1%~17.1%,总灰分为0.9%~3.2%,酸不溶性灰分为0.0%~0.3%。结论:该研究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为树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中医药》2015,(4):78-80
目的:对瑶药羊角风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及薄层鉴别研究,为建立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规定进行薄层鉴定、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羊角风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可行,含水量均不超过12%,总灰分小于7.5%,酸不溶性灰分小于0.9%,50%乙醇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为羊角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疆圆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方法。结果:建立新疆圆柏叶性状和显微、薄层色谱等的鉴别方法,制定其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3.0%,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1.8%(mL/g)。结论:制定的新疆圆柏叶质量标准全面、可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完善三叶青药材质量标准,为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2009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法定标准,对三叶青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修订了三叶青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以芦丁对照品和三叶青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三叶青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的三叶青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十批药材含水量为6.8%~11.7%,总灰分为4.2%~8.7%,酸不溶性灰分为0.16%~1.12%,醇溶性浸出物为14.7%~22.6%。结论:该研究拟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