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消除室性期前收缩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回顾性研究显示,病程长及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是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主要易患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充盈及左右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室腔扩大,心功能下降相关。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室性期前收缩、逆转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2.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但该心肌病目前发病机制及相关风险因素仍不甚明确.现就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近年来长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心肌病也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即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此类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预测因子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药物或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抑制室性期前收缩,并改善心功能,甚至可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4.
室性期前收缩(PVS),在心脏病人和正常人群中都常见;前者为器质性,后者多为功能性。近年来PVS发病率增高,有的青年人久治不愈。本文对心电图上QRS波群及ST-T改变的分析,结合临床资料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特征,以探索两者鉴别诊断,提高临床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选出门诊中育PVS者168例,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RS波终末变形(TQRSD)与碎裂QRS波(fQR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4例行PCI治疗的STEMI病人。根据入院心电图中TQRSD和fQRS存在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第Ⅰ组定义为fQRS(-)和TQRSD(-),第Ⅱ组定义为fQRS(+)和TQRSD(-),或fQRS(-)和TQRSD(+),第Ⅲ组定义为fQRS(+)和TQRSD(+)。结果:第Ⅲ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第Ⅰ组和第Ⅱ组。第Ⅲ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ST段回落比值较低,肌钙蛋白峰值和三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fQRS(+)和TQRSD(+)[OR=8.86,95%CI(2.70,28.65),P<0.001]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TQRSD和fQRS联合应用可为经PCI治疗STEMI病人早期危险分层提供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 (TQRS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例AMI的首份心电图 ,根据TQRSD与否分为TQRSD(+)和TQRSD(- )两组 ,分析其与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脏功能与室壁运动异常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2 0 1例中TQRSD出现率约 1/ 4,TQRSD(+)组的CPK峰值、Killip分级Ⅲ级以上心功能、住院期间死亡率均高于TQRSD(- )组 ,TQRSD(+)组中以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而区域性室壁运动障碍出现率较高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病变支数及范围无明显差别。结论 :AMI心电图TQRSD可作为预测负性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器质性及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称为特发性PVCs。以往研究认为,特发性PVCs是良性疾病,不需治疗,但近年来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明,频发PVCs可诱发可逆性心肌病变~([1-2]),并且提出了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PVC-induced cardiomyopathy,PICMP)这一概念。PICMP被定义为:除外任何潜在心脏疾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的  相似文献   

8.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最终发展为心肌病,即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以及其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的药物或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预防或逆转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射频导管消融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亦不少见.其出现使起搏心电图的表现更为复杂,但也为分析起搏心电图提供了线索.本文主要讨论在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正常时,临床中常见起搏模式下室性期前收缩对起搏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起搏器针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有QRS波终末变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及梗死相关冠脉再通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2 38例初发AMI患者按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及非PCI组 ;两组中根据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分为QRS +(qR型导联的J点抬高 >5 0 % ,R波或Rs型导联的s波消失 )及QRS - ;PCI组中又分为急诊PCI(起病后 12h内行PCI)及择期PCI两亚组。比较QRS +急诊PCI亚组与其他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随访期间 [平均 (12 .6 5± 1.4 6 )个月 ]死亡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LVEF <4 0 %的例数、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等。结果 :急诊PCI的QRS +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PCI的QRS+患者 (P <0 .0 5 ) ;前者随访期死亡率明显低于、LVEF明显大于择期PCI及非PCI的QRS +患者 ;且LVEF <4 0 %的例数及LVD值明显低于择期PCI及非PCI的QRS +患者 (均P <0 .0 5 )。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的AMI患者的预后与相关冠脉是否及时再通有关 ,如能及早再通仍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在临床上很常见,也常出现在健康人群中间,但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新发的室早却可能是室速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因素。室性早搏可以导致心肌病被更多的学者所认可,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普及,尤其是射频消融术的发明和发展,临床上已经将室性早搏的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室性早搏所致心肌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正常人群室性早搏患病率由于所研究人群和监测时间的不同,各研究中正常人群的室性早搏发生率均不一致。总体来说,室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6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房颤动。心电图aVL、V1导联 (图1)示 :窦性P波消失 ,代之以f波 ,QRS波群宽大 ,R_R间期绝对不规则 ,aVL导联第4个QRS波群和V1 导联第5个QRS波群提早出现 ,形态明显窄小 ,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 ,偶联间期0.51s ,其后有类代偿间歇。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高位室性期前收缩。讨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宽大畸形 ,一般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亦宽大畸形。本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窄QRS波群室性期前收缩 ,其最常见原因为该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室性期前收缩(PVS)起源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PVS起源部位及心电图相关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起源于左束支及其分支、左室心肌多见,占89.3%,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占91.7%。结论PVS多见于老年患者,以起源于左束支及其分支、左室心肌多见,多为病理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室性早搏性心肌病(PVC-ITCM)最早由Duffee等在1998年首次报道。随后众多研究证实频发室性早搏可以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进而明确提出PVC-ITCM的概念。近年临床已观察到PVC-ITCM与早搏的临床心电图表现:早搏频度、持续时间、时限、切迹、起源和位置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早搏QRS时限的预测意义已引起新的关注,现结合文献简述如下。一.PVC-ITCM的定义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室性早搏性心肌病(PVC-ITCM)最早由Duffee等在1998年首次报道。随后众多研究证实频发室性早搏可以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进而明确提出PVC-ITCM的概念。近年临床已观察到PVC-ITCM与早搏的临床心电图表现:早搏频度、持续时间、时限、切迹、起源和位置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早搏QRS时限的预测意义已引起新的关注,现结合文献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电学杂志》2002,21(3):189-190
  相似文献   

17.
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07,26(2):119-122
近年来,由于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使对其起源点的定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定位的准确率与射频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因此,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位被广泛重视。本文结合文献介绍几种常见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体的表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RS波群终末变形对判断预后的价值,回顾分析67例发病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结果显示:QRS波群终末变形组和不变形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以及心肌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意义,但变形组患者心绞痛病史少见(27.5%对52.6%,P<0.05),平均每例ST段抬高的导联数(4.24±1.10对3.11±1.22,P<0.01)、平均每个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0.45±0.07对0.36±0.09mV,P<0.01)、肌酸磷酸激酶峰值(1275.86±323.97对1107.05±278.06U/L,P<0.05)和严重并发症(65.5%对36.8%,P<0.05)等方面明显高于不变形组,死亡率也趋于升高。提示QRS波群终末变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讨论 通常PVS的QRS波宽而畸形,交界性早搏的QRS波形态正常,2者易于鉴别。本例PVS的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型时,除V_1呈rsR′形外,多数导联QRS波并不宽大畸形,极易误诊为交接早搏。 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时,激动从左束支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20.
室性期前收缩(PVS)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PVS超过1000次以上者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