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某日用品制造企业纸尿裤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危害控制措施的效果。
方法 选取某市某日用品制造企业新建的纸尿裤生产线项目,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检验检测法, 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结果 该日用品制造企业纸尿裤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包括噪声、粉尘以及化学毒物(异丙醇和丁酮), 其中粉尘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要求; 化学毒物异丙醇、丁酮的检测结果均 < 0.05 mg/m3; 噪声检测中生产线操作人员个体噪声为88.9 dB(A)、巡检岗位噪声值为87.5 dB(A)、质检岗位噪声值为86.0 dB(A), 均高于85 dB(A),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Ⅰ级(轻度危害)。
结论 该日用品制造企业纸尿裤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高, 职业病防护措施完善, 除噪声外, 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项目防噪措施尚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 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检测与分析, 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场、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臭氧、三氧化铬、二甲苯。经检测, 作业场所噪声合格率为88.9%, 其余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降噪设备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其关键控制点为电焊、喷漆、玻璃棉包装及打磨岗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 并提出该行业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
方法 通过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做出客观、真实的现状评价。
结果 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碎玻璃和硼砂混合尘)、苯酚、甲醛、氨、噪声和高温等, 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 矽尘检测合格率66.7%, 噪声检测合格率92.31%, 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窑炉巡检位矽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离心成纤巡检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其余岗位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
结论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是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窑炉巡检位和离心成纤巡检位是其关键控制点, 应重点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某模具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和卫生学检测, 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防护措施效果, 并提出整改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评价。
结果 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苯、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甲醇、乙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臭氧、砂轮磨尘、矽尘、石墨粉尘、噪声、紫外辐射和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96.20%(76/79),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69.23%(27/39), 物理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91.67%(33/36)。
结论 模具制造企业应注重完善涉及正己烷、矽尘、石墨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切实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深圳市某垃圾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人接触水平。
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查, 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结果 该垃圾发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硫化氢、氯化氢、粉尘、高温和噪声, 检测结果显示灰渣处理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粉尘作业级别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垃圾发电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灰渣处理等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进行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 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磷酸、硫酸、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0.91%, 一氧化碳为75%, 高温为0,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粉尘、一氧化碳和高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企业应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设计, 切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 提出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乙酸、甲醛、异丙醇、环氧乙烷、丙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氟化氢、二氧化硫、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甲醛检测合格率为42.8%, 拉丝操作工和捻丝操作工部分岗位噪声检测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66.7%;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玻璃纤维企业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浸润剂配制和涂覆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加强局部和整体通风, 减少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页岩烧结砖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10%≤游离SiO2质量分数≤ 50%)、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矽尘总粉尘浓度合格率为28.57%, 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1.4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8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 15名接尘作业劳动者肺功能异常。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 板式给料、双轴搅拌挤出、切坯、砖坯成型、自动码坯(一线、二线)、成型中控为噪声关键控制点; 多斗挖掘和给料为粉尘关键控制点。该项目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 结合防护设施尽可能地减少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为毒性病理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健康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过程所使用原辅材料的定性分析,确定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设置采样点和检测项目,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该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乙醇、叔丁醇和α-蒎烯,标本存放间1甲醛的质量浓度为0.62 mg/m3,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岗位的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结论 毒性病理实验室的甲醛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建议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Remote control     
Carlisle D 《The Health service journal》2007,117(6072):suppl 6-suppl 7
Small-scale telehealth project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savings but have never been mainstreamed. Successful NHS and local authority pilot bidders have now been decided and providers are tendering. Critic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thics and safety of giving so much of the remote care duties to IT providers.  相似文献   

19.
20.
J E Snyder 《Hospitals》1970,44(11):8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