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科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医院感染的风险和隐患,结合口腔科病患的特点和操作规范,提出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措施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加强医务人员对自我防护的认知,采取全面而有效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特别是口腔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学会规避医院感染的风险,重视自我防护,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暴露危险,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从而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口腔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暴露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方法:2014年4月至6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均有参加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培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是48.89%。其中,护龄1~5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54.17%,护龄5~10年45.45%,护龄10年以上4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卫医发(2004)108号]要求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的,护龄1~5年76.9%,护龄5~10年和10年的均为10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医院要求上报的,护龄1~5年的均未上报,护龄5~10年60%,护龄10年100%。结论:低年资的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自身防范意识不高,少部分人发生职业暴露没有及时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且未上报,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保护感染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探讨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含有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的保护措施,及时培训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结果:对感染科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教育后,明显地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结论:要减少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就需要针对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关注感染科医护人员这个易感群体,重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员工安全。方法:以JCI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控体系,并持续改进。结果:连续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小于0.4%,407例职业暴露无1例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引入JCI标准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职业暴露发生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与追踪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数据汇总包括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数据。结果:全院3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68人次,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构成比中,护士38.04%,医生37.23%;职业暴露发生率中,实习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47%、5.1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满1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33.70%,其次为手术室占32.34%。结论:医生的职业暴露更应引起重视;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低年资人员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需加强入职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效果探究。方法:于2015年11月~2017年5月间在医院妇产科科室构建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加强防护意识,规范暴露处理流程,做好生物防护、物理防护及环境防护。比较防护体系构建前后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概率。结果:在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之后,医院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暴露发生率相比之前降低显著(P0.05)。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注意,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有保障。通过加强对职业暴露的重要危险因素管理,规范防护流程,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的效果显著,助产士职业暴露概率显著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为医院减少职业损伤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共138例,医生37例,护士37例,医技人员7例,进修实习生47例,工勤人员10例。暴露中121例为锐器伤,2例为患者咬伤、10例为皮肤接触暴露,5例为黏膜接触暴露。其中锐器伤中以主要发生在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职业暴露涉及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发生最多的是外科科室。结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以进修实习生发生率最高,职业暴露方式则以锐器伤为主,因此,医院应该明确发生的原因,并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同时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个体防护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个体防护建议。结果:本次26例职业暴露案例中,锐器伤21例,占80.8%;黏膜暴露5例,占19.2%;受伤部位手掌24例,占92.3%;头面部及手臂各1例,分别占3.9%。其中,锐器伤、手掌损伤居多(P0.05)。结论:口腔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主要损伤为锐器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掌。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HIV的高发区,而伊宁市更是重灾区,地处偏远落后。HIV病人每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基层医院口腔科由于各种条件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重视不够,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设备、器械及医务人员的手,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因此工作人员具有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防护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笔者就此对我院口腔科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风险之一,是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威胁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医疗护理质量~*([1-2])。职业暴露中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病毒~([3])。为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预防医务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笔者对89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情况,为制定应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2013年38例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资料。结果:发生职业暴露后39.47%的人及时正确处理伤口;55.26%的人及时报告;63.16%的人进行血清学检测;12.5%的人完成全程血清追踪。乙型肝炎暴露者100%预防用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暴露者没有预防用药。结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足够重视处置,有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美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27-128
目的: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助产士防护风险的能力。方法:对屏南县重点医院从事助产工作的助产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在助产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风险的种类及方式。结果: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较多,防护意识差,防护措施欠缺。结论: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能降低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科实习护士感染防范的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实习的67例护士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优良率为84.88%。其中32名优秀,41名良好,13名差。1年中发生针刺伤2人,未发生感染。结论: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需切实加强对实习护士的培训和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做好感染防控工作,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善工作的环境、加强对防护用品的规范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所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结核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两年内医院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分布、原因及处理,识别高危人群及危险环节,以便进行重点管理及预防性培训。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分布在手术科室;暴露环节主要是在器械使用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为主。结论: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建立职业暴露绿色通道,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降低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7月医院肝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办法时的12名护士为对照,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细节管理办法,比较细节管理前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工作满意度并探讨。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细节管理前,工作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降低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即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同时增强了护士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