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从抗血栓形成作用初步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Danhong Huayu Koufuye,DHK)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毛细管法检测新西兰兔凝血时间,断尾法检测昆明种小鼠出血时间,同时考察DHK对大鼠下腔静脉结扎诱导的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3种血栓形成的作用。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下腔静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实验动物分为4组:溶剂组,DHK低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0.60,2.25,1.60,1.60 g·kg-1·d-1),DHK高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1.20,4.50,3.20,3.20 g·kg-1·d-1),阿司匹林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2.88,11.26,7.81,7.81 mg·kg-1·d-1);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HK低、高剂量组(1.60,3.20 g·kg-1·d-1),氯吡格雷组(30 mg·kg-1·d-1)。凝血时间实验采用单次及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其余实验均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溶剂组比较,DHK高剂量组显著延长新西兰兔凝血时间(P0.05)和小鼠出血时间(P0.05)。与模型组比较,DHK高、低剂量组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P0.05)。结论:DHK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m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CIG(20,60,18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后1h建立动-静脉旁路形成模型,测量血栓干重和湿重;并进行体外血栓形成实验,测定血栓长度、干重和湿重。取新西兰兔抗凝血,分离血浆,加入不同剂量CIG(10,20,40 mg·mL~(-1)),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CIG各剂量能明显抑制动-静脉旁路实验大鼠血栓形成,减轻血栓干重和湿重;缩短体外血栓实验大鼠血栓长度,减轻其干重和湿重。CIG可明显延长TT,中、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PT,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APTT,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G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的作用,为CIG用于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赤芍组分SY-002对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雌激素和孕酮联合诱导大鼠子宫肌瘤为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组分SY-002低(10 mg·kg~(-1)·d~(-1))、赤芍组分SY-002中(30 mg·kg~(-1)·d~(-1))、赤芍组分SY-002剂量高三个剂量组(100 mg·kg~(-1)·d~(-1)),灌胃给药,2次/d;以子宫系数、病理形态学、子宫平滑肌厚度、血清中雌激素、孕酮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赤芍组分SY-002对子宫肌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病理形态学改善作用明显,对血清雌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赤芍组分SY-002对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黄碱与纳络酮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肖农  林丽云  刘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852-1856
目的:比较研究麻黄碱添加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变化,探讨麻黄碱配伍纳洛酮后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促进神经重塑的最适比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重220~250 g SD大鼠192只,改良Koizumi线栓法建立左侧MCAO模型.随机分为8组:自然康复组(0.5 mL),麻黄碱治疗组(1.5mg·kg~(-1)·d~(-1)),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1 mg·kg~(-1)·d~(-1)),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2 mg·kg~(-1)·d~(-1)),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3 mg·kg~(-1)·d~(-1)),麻黄碱+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每天给药3次,腹腔注射.术后1,2,3,4周横木行走试验评定大鼠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缺血半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数目.结果:横木行走试验,BDNF,TUNEL染色均显示纳络酮3个剂量组均无明显疗效,加上定量麻黄素后效果增加,且有量-效关系,其中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最快,BDNF表达最好及缺血侧海马凋亡神经细胞最少,缺血损伤最轻,神经重塑进程明显加快.结论:麻黄碱和麻黄碱+纳洛酮各治疗组均能加速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促进与神经重塑密切相关的BDNF表达,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随着纳洛酮添加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该剂量的纳洛酮能在脑缺血早期显著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而与麻黄碱的正性作用形成协同作用而加速神经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五味子木脂素(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 lignans,SCL)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灌胃蒸馏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皮下注射200 mg·kg~(-1)·d~(-1)D-gal),吡拉西坦组(灌胃吡拉西坦2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SCL低剂量组(灌胃SCL 5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SCL中剂量组(灌胃SCL 1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200 mg·kg~(-1)·d~(-1)),SCL高剂量组(灌胃SCL 2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连续给药10周;通过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SCL对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6,Prdx6),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SH-Px1)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中Prdx6,GSH-Px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避暗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 05),潜伏期显著减少(P0. 01),小鼠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 01),可作为建模成功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SCL中、高剂量组小鼠避暗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 05,P0. 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 05,P0. 01),同时,SCL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的SOD活力显著降低(P0. 01),MDA含量增加(P0. 05),Prdx6,GSH-Px1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SCL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力增高(P0. 05),MDA水平降低(P0. 05),Prdx6,GSH-P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P0. 01),说明SCL给药组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SCL能改善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SCL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及上调小鼠脑组织中Prdx6,GSH-Px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天麻川芎(TC)对自发高血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分为SHR组、卡托普利组(90 mg·kg~(-1)·d~(-1))、TC大剂量组(18.4 g·kg~(-1)·d~(-1))和小剂量组(9.2 g·kg~(-1)·d~(-1)),WKY为正常对照。灌胃给药8周,给药前及给药后每两周测定血压一次。给药结束后,ELISA法测定血浆CRP水平;RT-PCR法测定心肌及主动脉中的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结果:CT小、大剂量组对SHR均无显著降底SHR收缩压作用,但可均可显著降低SHR组的血浆CRP水平(P0.05)及主动脉及心肌中的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天麻川芎可降低自发高血压大鼠血浆CRP及主动脉、心肌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珍菊降压片及其中西药配伍的一般药理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及其处方中西药组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探寻中西药配伍增(存)效减毒的实验证据。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珍菊降压片(ZJT)低、中、高剂量组(280,1 120,4 480 mg·kg~(-1)),另设相应剂量的珍菊降压片中药部分(ZJTZ)低、中、高剂量组(274,1 095,4 380 mg·kg~(-1)),珍菊降压片西药部分(ZJTX)低、中、高剂量组(6.2,24.9,99.5 mg·kg~(-1)),正常组,另设安定组。Beagle犬ZJT低、中、高剂量组(60,240,960 mg·kg~(-1)),另设相应剂量的ZJTZ低、中、高剂量组(58.7,235,939 mg·kg~(-1)),ZJTX低、中、高剂量组(1.3,5.3,21.3 mg·kg~(-1)),正常组。给ICR小鼠灌服,或给Beagle犬吞服珍菊降压片及其中药或西药部分,观察小鼠给药后自发活动状况以及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对催眠的影响,记录和比较Beagle犬在给药前,给药后0.5,1,2,4,8,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T波形态,心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ZJT灌胃给ICR小鼠280,1 120,4 480 mg·kg~(-1),受试动物自发活动下降,与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有协同催眠作用,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P0.05,P0.01);吞服给Beagle犬960 mg·kg~(-1),受试动物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下降,其中血压下降起始时间为1 h,作用持续时间24 h。拆方研究结果显示,ZJT高剂量口服给药产生的收缩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下降,以及显著的镇静作用,主要源于组方中的西药部分,给予ZJT,可显著增强降压活性,延长降压时间,阻断PR间期延长(P0.05,P0.01)。结论:ZJT高剂量口服给药,可使受试动物收缩压下降,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同时对心率和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ZJT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ZJT的上述作用主要源于组方中的西药部分,加入中药部分,可增强降压活性,延长降压时间,抑制PR间期延长,表明以中西药配伍为特征的ZJT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雷公藤多甙的应用一直沿袭常规剂量(1mg·kg~(-1)·d~(-1)),但作用缓慢,不如激素快捷,即使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也常常首选激素,雷公藤多甙只是作为维持阶段的辅助性治疗。我科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2mg·kg~(-1)·d~(-1)),观察了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对大鼠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天麻熄风低、中、高剂量组(生药含量分别为4、8、16 g/kg)及乙酰水杨酸组(生药含量为5 mg/kg),每组各10只。天麻熄风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及乙酰水杨酸组分别按相应药量,容量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前禁食12 h,给药后30 min,麻醉各组大鼠,分离右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从舌静脉注入肝素氯化钠溶液50 U/kg,观察各组大鼠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另取50只大鼠,分组及给药方法、剂量同上,通过刺激电极损伤动脉内皮细胞,记录血栓形成时间。结果天麻熄风低、中、高剂量组及乙酰水杨酸组大鼠血栓质量均较空白对照组轻(P<0.01),血栓形成时间均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延长(P<0.01),且天麻熄风高剂量组、乙酰水杨酸组大鼠血栓形成时间均较天麻熄风低、中剂量组延长(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对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颗粒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IL-23、IL-21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5-Fu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联合给药组)及新加良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新加良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g·d~(-1)·kg~(-1)、5g·d~(-1)·kg~(-1)、2.5g·d~(-1)·kg~(-1);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d~(-1)·kg~(-1);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联合给药组剂量为新加良附颗粒中剂量(5g·d~(-1)·kg~(-1))联合应用5-FU(17mg·d~(-1)·kg~(-1))。连续给药10天,进行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3、IL-21的含量。结果: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高、中、低剂量组裸鼠血清中IL-23、IL-21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新加良附大剂量组、5-FU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血清IL-2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加良附大剂量组、5-FU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血清IL-21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良附颗粒联合5-FU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1、IL-23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炎性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为高血压病心肌炎性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8只正常血压大鼠(normal blood pressure rat,WKY)为空白组A,72只10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苯那普利(10 mg·kg~(-1)·d~(-1))组C,芒果苷单用(20 mg·kg~(-1)·d~(-1))组D,葛根素单用组E(20 mg·kg~(-1)·d~(-1)),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10 mg·kg~(-1)·d~(-1))组F,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G,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40 mg·kg~(-1)·d~(-1))组H,芒果苷(1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I,芒果苷(4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J。每天10 m L·kg-1连续灌胃,灌胃给药2个月后停药,取材前禁食12 h。用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SHR心肌组织IL-6,IL-10,TNF-α水平。结果: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给药大鼠心肌组织IL-6,IL-10,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结论: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大鼠心脏组织异常升高的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溶媒组,阳性药组(青霉胺200mg·kg~(-1)),蒿甲醚低,高剂量组(5,20mg·kg~(-1)),双氢青蒿素低,高剂量组(5,25 mg·kg~(-1)).以0.1 mL 200 mg·L~(-1)博莱霉素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持续3周,制备硬皮病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4周.给药完成后次日取皮肤和肺进行分析.观察HE染色后小鼠皮肤厚度和真皮纤维化程度,对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胶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高剂量组皮肤厚度,胶原含量显著减少,其他各治疗组小鼠皮肤硬化程度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预防性治疗硬皮病小鼠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清开灵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QKL)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KL 2.5,5.0,10.0 mL·kg~(-1)组.QKL各剂量组均ip给药,每天1次×4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末次给予QKL前16 h ip 角叉菜胶(ca)5 mg/只(0.5 mL).于末次给予QKL后30 min,除了正常对照组iv生理盐水1 mL·kg~(-1)外,其余各组均iv给予内毒素(LPS)50μg·kg~(-1)(1mL·kg~(-1)),以注射LPS时作为造模0h.于造模后2h取血测定血浆TNF-α,IL-6含量和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4,24 h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测量尾部血栓长度(cm);120 h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血栓形成,缩短尾部血栓长度;明显抑制体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6产生,降低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减轻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血小板消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白细胞的激活和黏附,降低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有关,这些作用机制与其清热解毒功效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从血流/血管/血液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冻干粉,XST)对角叉菜胶诱导的血栓形成及血流状态的影响。将50只雄性SD大鼠(190~200 g)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血栓通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1)),阳性对照肝素钠组(1 000 U·kg~(-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0 d,正常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在第7天给药1 h后尾静脉注射1 mg·kg~(-1)角叉菜胶建立大鼠尾部血栓模型;造模后2,6,24,48 h测量大鼠黑尾长度;以Vevo?2100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心率等指标并计算血流量及血流剪切率;以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大鼠股、尾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HE染色法观察尾部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血小板piezo1蛋白含量。结果显示,XST可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鼠尾动脉血栓形成,明显缩短黑尾长度(P0.05);与模型组相比,XST低剂量组可明显增高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P0.05);XST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大鼠尾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0.05);XST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P0.05);XST低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小板piezo1蛋白表达(P0.01)。综上,对于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血栓模型,XST发挥抗血栓的效果,可能与其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流状态,维持血流正常力学环境进而作用于机械力离子通道蛋白piezo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菟丝子黄酮干预雷公藤多苷(GTW)所致雄性幼鼠生殖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幼鼠80只,分2批喂养,每批40只。每批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多苷组(ig GTW,9 mg·kg~(-1)·d~(-1)),黄酮高、中、低剂量组(ig菟丝子+GTW,0.2 g·kg~(-1)+9 mg·kg~(-1),0.1 g·kg~(-1)+9 mg·kg~(-1),0.05 g·kg~(-1)+9 mg·kg~(-1)),持续给药4,12周,分别在停药时麻醉处死留取睾丸组织,称重检测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雄激素受体(AR)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给药4,12周时多苷组大鼠体重、睾丸质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黄酮组大鼠体重、睾丸质量较多苷组显著提高(P0.01);黄酮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丸质量较黄酮高、低剂组明显增高(P0.05)。给药4周时,多苷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间距变宽、曲细精管扭曲、水肿,严重者曲细精管破裂,间质细胞散乱,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明显减少,12周时损伤程度更重;黄酮组中剂量上述病理损伤较轻。给药4,12周后,多苷组大鼠睾丸组织A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黄酮中剂量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睾丸组织AR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GTW可以明显降低大鼠体重、睾丸质量;下调睾丸组织AR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GTW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延长损伤程度越重;菟丝子黄酮中剂量组保护这种损伤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贵州豆豉溶栓激酶DCK(DCK酶)的体内溶栓抗栓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150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150,300,450 U·g~(-1))组,ip 7 d,每日1次,第7天给药30 min后,各组小鼠ip 0.8%角叉菜胶,继续每天给药,观察尾部血栓的变化,于24,36 h游标卡尺测量鼠尾长度和血栓长度,计算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形成相对长度。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100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量(100,200,300 U·g~(-1))组,ip 10d,每日1次。第10天给药30 min后,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大鼠,分离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构建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循环,比较该旁路循环异物所致血栓湿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38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量(38,76,114 U·g~(-1))组,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 h后耳缘静脉采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CK酶组在24,36 h各组小鼠鼠尾血栓形成相对长度均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的旁路循环血栓湿重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的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FIB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ELT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DCK酶组FDP含量均增加,中剂量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DCK酶具有良好的体内溶栓抗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枸杞多糖(LBP)含片,并考察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含片的外观、口感、硬度、崩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LBP提取物用量、填充剂、润湿剂、矫味剂、香精、崩解剂、润滑剂对LBP含片质量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LBP含片的处方。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LBP含片低(100 mg·kg~(-1)·d~(-1)),中(200 mg·kg~(-1)·d~(-1)),高(300 mg·kg~(-1)·d~(-1))剂量组,正常组(0. 9%生理盐水,300 mg·kg~(-1)·d~(-1))和阳性药组(赐能素组,300 mg·kg~(-1)·d~(-1)),计算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足趾厚度差,探讨LBP含片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LBP含片最优处方为LBP提取物用量80%,糊精-甘露醇(1. 2∶1)用量11. 5%,甜蜜素-苹果酸(1∶1)用量1%,奶油香精用量0. 5%,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6. 5%,硬质酸镁用量0. 5%,80%乙醇适量;在该最优条件下,LBP含片硬度11. 83 kg,崩解时限13. 21 min,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且制得的含片外观、口感均较好。与正常组比较,LBP含片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吞噬指数(P 0. 05,P 0. 01),LBP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 0. 05,P 0. 01),LBP含片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DTH程度(P 0. 0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所得的LBP含片处方工艺稳定可行,LBP含片可改善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为枸杞及LBP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血培本健脑方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学习记忆、神经元凋亡及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方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双侧海马Aβ_(25-35)注射建立AD模型,中药方低、中药方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灌胃养血培本健脑方水煎液0.5 mg·kg~(-1)·d~(-1)、1.0 mg·kg~(-1)·d~(-1)、2.0 mg·kg~(-1)·d~(-1),西药组灌胃盐酸多奈哌齐片1.67 mg·kg-1·d-1,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8d,采用Morris水迷宫、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荧光化学,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凋亡及GFA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方中、高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凋亡比例下降(P0.05或P0.01),中剂量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下降(P0.05)。结论养血培本健脑方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下降有关,进而抑制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和凋亡,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性,中药方中、高剂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天麻川芎(TC)对自发高血压大鼠肾脏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分为SHR组、卡托普利组(90 mg·kg~(-1)·d~(-1))、TC大剂量组(18.4 g·kg~(-1)·d~(-1))和小剂量组(9.2 g·kg~(-1)·d~(-1)),WKY为正常对照。灌胃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化学比色法测24 h尿蛋白、免疫比浊法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CRP水平;RT-PCR法测定肾脏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取肾脏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CT小、大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SHR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CT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SHR的24 h尿蛋白水平;CT小、大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SHR组的血浆CRP水平(P0.05)及肾脏中的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5。肾脏病理切片显示CT使肾小球纤维化明显降低,炎细胞减少,肾小管纤维化减轻。结论:天麻川芎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具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RP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当归、红花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方法 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 mg·kg-1·d-1,1次/d)、当归组(0.7 g·kg-1·d-1,2次/d)、红花组(0.7 g·kg-1·d-1,2&/d)、氯吡格雷加当归组(1 mg·kg-1·d-1,1&/d+0.7 g·kg-1·d-1,2&/d)、氯吡格雷加红花组(1 mg·kg-1·d-1,1次/d+0.7 g·kg-1·d-1,2次/d),连续灌胃给药5 d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另取大鼠54只,观察各组对大鼠动一静脉旁路模型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取NIH小鼠60只,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问,并抽血检测血常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小鼠出、凝血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结果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动-静脉混合血栓形成,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合用组较单独用药组的上述作用显著增强.各组对凝血时间和血常规影响不大.结论 当归、红花能显著增强氯吡格雷抗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和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显著延长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