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2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682例ACI病人中,有430例形成侧支循环。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脑动脉粥样硬化、电解质紊乱、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HDL-C、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侧支循环组神经功能缺损轻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结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HDL-C、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脑侧支循环的形成与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再通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是公认的治疗方法,而因动脉闭塞部位及血栓负荷的不同,静脉溶栓对大动脉闭塞的再通率为4%~68%[1]。介入治疗前,依据时间窗并结合影像学技术对梗死部位侧支循环血流及其灌注进行评价筛选,可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并提高血管的有效再通率及改善预后,提高资源的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于治疗1 w时,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患者认知功能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 ...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DSA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3~4级,53例)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组(0~2级,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的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发生出血并发症4例(7.55%),侧支代偿不良组发生出血并发症15例(2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P=0.029)。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侧支代偿不良组[10.00(8.00,12.80)cm3 vs 37.00(28.25,44.25)cm3,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侧支代偿良好组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侧支代偿不良组(P<0.05)。结论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脉侧支循环的出现是冠脉病变的重要征象。良好的侧支循环是在正常冠脉途径阻塞后改善血流阻断的一种代偿机制。急性心肌梗死(AMI)背景下侧支循环的意义一直在研究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分析侧支循环对AMI患左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6例和预后较差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rLMC得分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预后较差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有高血压病史比例、入院时NIHSS更高,rLMC评分更低(χ2/t=27.003、4.136、5.390,P 0.05);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ACI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687(1.052~2.706)、2.460(1.358~4.454),P 0.05],入院时rLMC评分是影响ACI预后的保护因素[OR(95%CI)=0.406(0.226~0.731),P 0.05)];ROC曲线显示,rLMC是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667(P 0.05)。结论 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发病早期评估rLMC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侧支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侧支循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3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判断侧支循环的分级,将病人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侧支良好组21例,侧支不良组29例。侧支良好组的肌酸激酶峰值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峰值分别为(1853±790) U/L和(137±43)U/L,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肌酸激酶峰值及心肌型肌酸激酶MB(5203±2685)U/L和(380± 2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侧支良好组异常Q波的出现率为24%;侧支不良组为100%(P<0.05)。侧支良好组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均值分别为(1.1±1.2)mV,侧支不良组为(2.6± 1.2)mV(P<0.05)。心脏超声检查侧支良好组28%的患者心室壁运动正常,而侧支不良组中心室壁运动正常者仅占3%(P<0.05);侧支良好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0.54±0.08)明显高于侧支不良组(0.44±0.08),P< 0.05。侧支良好组心律失常发生率24%,心源性休克发生率5%和病死率0%,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17%, 24%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有保护作用,防止左心室功能下降,保持心肌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状态,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和病变严重性有关。心肌梗塞(MI)后,侧支循环提供残余血供,可缩小梗塞范围和保护左心室功能。本文综述文献及作者关于侧支循环研究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辩证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进行为期6~8周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 (CR)和前驱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范围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19例首次AMI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分析冠状动脉CR及前驱心绞痛与AMI时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和左室功能改变等的关系。结果 :①全组共 119例患者 ,兼有CR和前驱心绞痛者 (A组 ) 5 3例 ;有CR无前驱心绞痛者 (B组 ) 2 1例 ;仅有前驱心绞痛者 (C组 ) 2 6例 ;既无CR又无前驱心绞痛者 (D组 ) 19例。②心肌酶学改变 :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 ,其CK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和B组 (分别P <0 .0 1和 <0 .0 5 ) ;而且B组和C组的CK MB峰值浓度均低于D组 (均P <0 .0 5 )。③各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 ,但非Q波心肌梗死的比例A组显著高于D组(36 %对 2 1% ,P <0 .0 5 )。④心功能情况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而且B组和C组的LVEF均高于D组 (P <0 .0 5 )。而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则A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CR和前驱心绞痛所致的缺血预适应对AMI患者的心肌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而且二者可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D后阻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对本病预后的影响众说不一,故本文将予以论证。选择AMI后进行冠脉造影者146例,其中120例阻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者为A组、26例半建立者为B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11岁和51±11岁、AMI至冠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9±19天和19±15天,p均>0.05。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胆固醇水平、阻塞的冠脉、用药史、左室射血分数、收缩与舒张半期容积等均无差异。平均随访时间各为42±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23例,(19%)、B组8例(31%),p>0.05;再梗A组14例(12%)、B组2例(8%)、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A组19例(16%)、B组3例(12%),  相似文献   

13.
刘向虹 《山东医药》2002,42(2):31-32
据报道,有冠状动脉侧枝循环者在心肌梗死(MI)后心绞痛及再MI率较高[1].但目前尚缺乏冠脉造影及远期随访资料[2].为此,我们对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冠脉造影术并随访3年,以探讨冠脉侧支循环(CCV)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106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尿酸、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闭塞程度、病变特点等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闭塞程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回归系数达显著水平(P<0.01)。结论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闭塞程度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某些患者存在自身形成的侧支循环,而某些人却未见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有明确的益处,但这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的研究提示,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细胞因子和药物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脑梗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和残疾的原因~([1])。丁苯酞(Butylphtalide,商品名为恩必普)化学名称为消旋正丁基苯酞,通过保护神经细胞、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改善全脑缺血后的能量代谢、抑制血栓和炎症的形成、保护线粒体细胞、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最为重要的作用为改善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某些患者存在自身形成的侧支循环,而某些人却未见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有明确的益处,但这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的研究提示,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细胞因子和药物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及时形成和开放可以减轻心肌缺血,降低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梗死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特点是侧支循环形成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和运动均可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的程度。治疗性血管再生已经步入了临床阶段,虽然临床上对血管再生的安全性较肯定,但是血管再生的临床结果却远不如动物实验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通窍活血汤对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血肿体积影响,为临床上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病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有关通窍活血汤加入脑出血常规治疗方案文献,通过文献纳入标准进行选择文献,同时采用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排除,采用Review Manager 5.1汇总分析神经功能缺损(CNIS)评分和血肿体积。结果 (1)共纳入文献11篇,11篇关于神经功能缺损(CNIS)评分,4篇关于血肿体积;(2)通窍活血汤联合组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性优于常规治疗组(MSD=-3.96,Z=7.46,P0.000 01);(3)通窍活血汤联合组对血肿体积降低要显著性优于常规治疗组(MSD=-5.83,Z=9.53,P0.000 01)。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的CNIS评分和血肿体积,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血肿体积。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的疾病。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患病率为1762.77/10万,死亡率为56.9/10万[1]。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人因病死亡的首位病因[2]。糖尿病是中国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3]。高血糖增加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