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河南省34家医院参加本研究,35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符合入排标准入选,随机分组给予瑞替普酶(n=178)或尿激酶(n=178)溶栓治疗。溶栓后通过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律变化判断溶栓再通率,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出血事件采用全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策略(GUSTO)分级。结果瑞替普酶组溶栓后2 h临床标准判断血管再通率为88.6%(156/176),尿激酶组为51.1%(91/178)(P0.001),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时间较尿激酶组平均提早18 min(IC95%11~25)(P0.001)。瑞替普酶组溶栓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0.6%(1/176),尿激酶组为3.4%(6/178)(P0.05)。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均无GUSTO严重出血事件发生,GUSTO中度出血率分别为1.7%(3/176)、0.0%(0/178)(P0.05);GUSTO轻度出血率分别为6.8%(12/176)、2.8%(5/178)(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7,(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老年(60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38例)和尿激酶组(35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比例,即临床再灌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后1~2周行冠脉造影检查,瑞替普酶组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即冠脉造影再灌注成功率,无论是TIMI 2级还是TIMI 3级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0.5%)显著低于尿激酶组(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替普酶)33例与对照组(尿激酶)32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肌钙蛋白达峰时间、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出血发生率6.1%、肌钙蛋白达峰时间13.4 h±2.3 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通率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 PA)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90例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47例)和尿激酶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溶栓再通率及出血不良反应。结果瑞替普酶组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12.76%、61.70%、74.47%、80.85%。尿激酶组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2.32%、23.25%、51.16%、55.81%。瑞替普酶组各时间段冠脉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早期溶栓与晚期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溶栓治疗的98例AMI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各49例,比较两组溶栓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后6 h、12 h内,瑞替普酶组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50%ST段回落率显著低于尿激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血管平均再通时间显著低于尿激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较尿激酶对AMI病人溶栓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7例病例临床资料,其中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16例(重组人尿激酶原组),瑞替普酶溶栓治疗21例(瑞替普酶组),分别给与尿激酶原50mg,瑞替普酶36mg,观察罪犯血管的开通率、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再通14例,再通率为87.5%,瑞替普酶组再通17例,再通率为80.9%,重组人尿激酶原组与瑞替普酶组具有相似的罪犯血管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出血等不良反应12.5%,瑞替普酶组出血等不良反应28.6%,重组人尿激酶原组较瑞替普酶组低(χ2=6.16,P=0.032)。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均具有高效的罪犯血管开通率,重组人尿激酶原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瑞替普酶组22例,重组链激酶组18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瑞替普酶组和重组链激酶组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6.36%和66.66%,其中60 min及90 min再通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0 d内再闭塞率、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分别为4.55%和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均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惠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早期再通率高于重组链激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静脉推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先静脉推注后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临床资料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和80%(P>0.05);在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方面两药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种药都有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瑞替普酶更经济、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尿激酶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K(肌酸激酶)、cTnT(肌钙蛋白)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出血发生率和临床再通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CK、cTnT和SOD的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临床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国产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瑞替普酶治疗组53例,尿激酶治疗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心功能、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以及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骤停、心衰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国产瑞替普酶组在再通率、心功能恢复、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及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和心衰发生率方面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瑞替普酶较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研究组87例与对照组8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治疗后0.5 h、1 h、2 h的血栓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中牙龈出血例数分别为15例(17.2%)、6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栓再通率,溶栓效果明显,且无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对≥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住博白县人民医院的STEMI并行溶栓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溶栓组增加减半剂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心梗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68.8%,高于对照组的15.2%(P0.01),溶栓治疗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病死率3.1%,低于对照组的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心源性休克以及缺血再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28.1%,高于对照组的6.1%(P0.05)。两组患者均无中度及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高龄STEMI患者采用减半量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入选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用患者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症状间接判断梗死血管是否再通,观察疗效.结果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 min、60 min和90 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37.9%、67.8%和92.0%,随访35 d死亡率为6.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09)、维普数据库(1999-2014.09)、万方数据库(1990-2014.09)、PubMed(1990-2014.09)、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纳入瑞替普酶(试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53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瑞替普酶溶栓后3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2.65,95%CI 2.02~3.47,P<0.01);②瑞替普酶溶栓后6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2.14,95%CI 1.68~2.73,P<0.01);③瑞替普酶溶栓后9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1.67,95%CI 1.39~2.01,P<0.01);④瑞替普酶溶栓后12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1.31,95%CI 1.21~1.43,P<0.01);⑤瑞替普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尿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68,95%CI 0.46~1.01,P=0.06);⑥瑞替普酶死亡率低于尿激酶(RR =0.45,95%CI 0.29~0.70,P=0.0004).结论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24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HR)、血气分析及3d后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24例,再通率为92.3%;对照组血管再通19例,再通率为79.2%。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3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收缩压、HR、调节性细胞容积(R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率为19.2%;对照组出血率为20.8%,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1,P=0.8319)。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同于阿替普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择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瑞替普酶组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28例患者,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溶栓转运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月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瑞替普酶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21.43%)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19.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早期PCI能有效开通血管,减少转运途中时间延误造成心肌损伤及心梗后并发症,且出血风险小,适用于交通不便地区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的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8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治疗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200mg/kg,每天1次,连用1周;两组在溶栓12h后,每隔12h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连续3-5天。结果采用溶栓治疗后两组血管再通效果明显,治疗组早期再通率和临床总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0min:50.00%vs 32.50%,P0.05;1h:60.87%vs 43.48%,P0.05;2h:78.23%vs 67.50%,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48小时和随访6个月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佳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0h、2.0h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2.0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为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1.2) d,短于对照组的(11.0±1.6) d (P<0.05)。结论瑞替普酶有助于提高AMI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且不增加不良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风险,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