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进行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 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磷酸、硫酸、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0.91%, 一氧化碳为75%, 高温为0,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粉尘、一氧化碳和高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企业应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设计, 切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某模具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和卫生学检测, 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防护措施效果, 并提出整改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评价。
结果 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苯、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甲醇、乙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臭氧、砂轮磨尘、矽尘、石墨粉尘、噪声、紫外辐射和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96.20%(76/79),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69.23%(27/39), 物理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91.67%(33/36)。
结论 模具制造企业应注重完善涉及正己烷、矽尘、石墨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切实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 并提出该行业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
方法 通过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做出客观、真实的现状评价。
结果 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碎玻璃和硼砂混合尘)、苯酚、甲醛、氨、噪声和高温等, 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 矽尘检测合格率66.7%, 噪声检测合格率92.31%, 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窑炉巡检位矽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离心成纤巡检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其余岗位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
结论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是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窑炉巡检位和离心成纤巡检位是其关键控制点, 应重点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现状评价。
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该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危害较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苯、正己烷、1, 2-二氯乙烷等。检测结果显示27.7%的化学毒物检测点、45.4%的粉尘检测点、86.9%的噪声监测点, 以及100%的高温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检出3名职业禁忌人员。
结论 该企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危害, 其检测结果未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需要有针对性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某生物医药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分析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对该企业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结果 该生物医药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丙酮、硫酸二甲酯、氢氧化钠、氨、硫酸、其他粉尘和噪声, 除空压机房噪声声级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 其余危害因素均符合相应要求。
结论 生物医药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页岩烧结砖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10%≤游离SiO2质量分数≤ 50%)、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矽尘总粉尘浓度合格率为28.57%, 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1.4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8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 15名接尘作业劳动者肺功能异常。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 板式给料、双轴搅拌挤出、切坯、砖坯成型、自动码坯(一线、二线)、成型中控为噪声关键控制点; 多斗挖掘和给料为粉尘关键控制点。该项目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 结合防护设施尽可能地减少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 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检测与分析, 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场、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臭氧、三氧化铬、二甲苯。经检测, 作业场所噪声合格率为88.9%, 其余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降噪设备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其关键控制点为电焊、喷漆、玻璃棉包装及打磨岗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 提出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乙酸、甲醛、异丙醇、环氧乙烷、丙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氟化氢、二氧化硫、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甲醛检测合格率为42.8%, 拉丝操作工和捻丝操作工部分岗位噪声检测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66.7%;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玻璃纤维企业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浸润剂配制和涂覆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加强局部和整体通风, 减少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洛阳市某陶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噪声、高温、煤焦油、酚、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拉渣工、破碎工、压砖工、窑前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球磨工、烘干窑前操作工、烘干窑后操作工、出窑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工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破碎工、球磨工、包装工属于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压砖机工属于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陶瓷行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作业岗位矽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制药企业固体制剂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 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 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等; 检测个体噪声超标率为50.0%, 高温、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混粉、制粒、干燥、压片、胶囊填充、消毒岗位, 发生噪声聋的风险较大, 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