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6家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有6 383种中医古籍,占其著录医籍总数的48%,其中国家图书馆有1 898种。经对比,国家图书馆诸医籍的数百种版本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存在区别,究其原因或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时统计、记录不准确导致收录不全或错讹;或为国家图书馆信息逐步公开及更新导致。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与国家图书馆实际存书,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成书年代阙如、卷数记载错讹等问题;整体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医古籍利用率较低。国家图书馆应对中医古籍进行专门的普查和著录,更正补充现在登载内容的错讹和缺失,并寻求有效方式提高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1949年以来,学者在全国进行3次大范围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分别编撰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其中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书最多、最全,计13455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编撰过程中,对古籍的分类问题、书名著录、成书年著录、著者著录、出版年著录、版本著录等方面修订了前两次编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古籍的归类、书名的统一、卷数、著者朝代、成书年、版本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纰漏,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当前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重视,然而此书出版距今已有十几年,期间许多珍贵的民国伤寒文献被陆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漏载民国伤寒类著作4本,分别为《伤寒科》《伤寒质难》《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6本民国伤寒类著作馆藏地记录不全,另有9本著作存在书名、人名、成书年代及分类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发展史,呈现出不同朝代各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籍主要收录在历代综合性书目及中医专科书目中,介绍了中医古籍在七分法、四分法、十二分法中的归类,以及中医专科书目《医藏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医籍分类,分析了中医古籍的分类体系及其演变过程,有助于从分类角度在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查找医籍文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迄今为止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其中收载的民国妇科学著作,对于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就其著录的妇科书籍范围而言,应该仅限于中医妇科学著作。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其误收了部分西医妇科学著作。文章指出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误收的7部西医妇科学著作,并期望再版时此问题能够改正。  相似文献   

8.
对《枕藏外科》版本的研究,有助于对该书学术源流及学术价值的研究和利用。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枕藏外科》有10种版本。但在实际版本调查中,发现有12种版本。经比对,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述与实际版本有不符之处。通过对各版本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该书的版本流传系统分为2个,其一,以胡刻本为代表;其二,以元盛堂本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对《罗谦甫治验案》版本的考据研究发现,裘庆元辑编《罗谦甫治验案》所据的《卫生宝鉴》家藏抄本,与现在流行《卫生宝鉴》版本,不是同一系统的版本;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罗谦甫治验案》长春抄本,实为巢念修辑编《卫生宝鉴》的另一部书,书名为《罗谦甫医案》,非《罗谦甫治验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罗谦甫治验案》绍兴医药学报社刻本和《医药丛书十一种》实为同一版本、同一印次书,属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万氏女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电子古籍目录关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万氏女科》的著录均存在同一版本作不同版本登记、刊刻时间错误、漏载、所载版本实际未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相似文献   

12.
《喉科秘钥》为清代流传较为广泛的喉科著作之一,因原题“古歙西园郑氏原辑,许佐廷乐泉增订”,所以一直被视为新安郑氏喉科世家的重要著作.但通过考证发现,《喉科秘钥》实际是对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喉科指掌》略作增删而成:删去了卷2“制药法”部分,补入吴氏(名已不可考)的“喉科24症歌诀”及丹药12首.因而可以断定,《喉科秘钥》并非西园郑氏所作,作者当属张吴氏,书中反映了张宗良与吴氏的学术思想.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喉科秘钥》现有14个版本存世,而通过调研得知,现存版本实为12个.另外《中国医籍志》、《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工具书对本书作者、书名、版本的著录有误,当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
<正>《证治心传》,明·袁班撰。全书共1卷,14篇,1.3万余字,主要阐述作者临证心得。前有明末名将史可法序言,后有清末医家赵观澜评语,被裘元吉收录于《三三医书》,首刊于1924年。《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皆有载录,据该书中史可法序落款时间,认定该书撰写于  相似文献   

14.
正《痘疹活幼心法》系明代聂尚恒所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四百种重点古籍之一。该书"刊本繁多,书名多见"[1],有人认为其版本有6种[2],但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录,《痘疹活幼心法》有60余种刊本,笔者主要收集和考察了23种刊本,经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及考证分析,以上刊本以卷数分可分为合刻本、不分卷本、二卷本、八卷本、九卷本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秦之桢著《伤寒大白》,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医藏》中伤寒金匮类古医籍.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考》等书所载,在国内共存8个版本.经项目组成员实地调研和考证,目前各图书馆所藏实际为6个版本,初刻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陈氏其顺堂本.  相似文献   

16.
明代医家张鹤腾的《伤暑全书》和清代医家叶霖的《增订伤暑全书》是两部比较重要的温病学著作。通过对两书作者与增订者、成书经过、学术渊源和版本传变等问题的探讨,发现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文献的记载中,存在着关于两书的成书年代、卷数变迁、版本传变等问题的误识,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期有大量汉方著作引进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载民国出版的汉方医籍进行系统整理,考察其存佚情况,并加以补正,最终得到国内现存此类医籍158种.在此基础上对这158种医籍的出版年代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归纳出此时期汉方医籍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民国时期妇科书籍存在4本漏载,分别为《女科要诀》《妇女病自疗新法》《最新实验求孕与避孕》《妇科学 婴科学》;5本藏书地、书名、人名、成书年份等记载错误,分别为《妇科病自疗新法》《续嗣珍宝》《中国胎生学》《闺房医库》《育嗣宝筏》;3本版本漏载,分别为《中西合纂妇科大全》7卷、《妇科易知》《妇人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本草类著作著录存在一些差错:《四川省之药材》甲乙种被误认为一种书;《良药与毒药》《本草用法研究》《汉药新觉》《中国药物新字典》等7部书籍的成书或出版时间有误;《食物常识》《中药之科学原理》《药物与验方》等5部书籍的编撰者或出版者有误;《药物要义》《药料注释》等8部书籍遗漏藏书地信息;《药物要义》《应用本草分类辑要》2部书籍的版本有遗漏;《药性辞(字)典》《国药字典》《应用药物辞典》3部著作的书名著录有误;《四川省之药材》《临床药典》《药性辞(字)典》3部书的分类不当;误收《食物须知》等9部西药著作。  相似文献   

20.
《临证医案笔记》为清代医家吴篪生平医案选集,载案900余则。《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著录有"道光十六年刻本""清抄本"等。经本文考证,"道光十六年刻本"实为"道光十七年刻本"。吴篪重视脉象,辨证精准,遣方用药遵古而不泥古,对现今临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