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医院就诊的外科手术患者46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找出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有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3.42%;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均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较多,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眼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绍兴市中心医院院2010~2014年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可能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发生眼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方面、科室管理方面和患者自身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原因,科室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科室的管理,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目前眼科病房在有效预防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临床资料中有3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10.8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五官科门诊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官科门诊感染因素,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五官科门诊环境、医护人员洗手制度及感染防范意识等进行预防与管理,抽取10名医务人员比较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相关项目情况。结果: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对策之后,医护人员的洗手操作规范性及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消毒灭菌等,均显著高于未采取预防对策之前(P0.05);采取感染预防对策之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官科消毒灭菌、无菌物品保管、患者隔离防护效果,明显优于采取预防感染对策之前(P0.01)。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洗手消毒习惯,针对五官科门诊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可以有效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安全,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3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患者中,有44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57%。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540例妇产科出院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38例,感染率为2.44%;妇科病房中高龄患者、化疗患者、肥胖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1.53%,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肥胖患者是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宫腔等。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易感染部位的预防感染,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妇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综合管理方案对降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自对妇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针对术后院内感染问题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包括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职能、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规范消毒制度、针对性预防切口感染等,分别统计管理方案调整前后内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率,并比较调整前(2018年1~11月)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结果:调整后妇科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调整前(P0.05);调整后妇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结论:综合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率,提高了妇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提高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在普外科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隐患,结合过程管理理念,制定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管理措施。并评价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感染管理小组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医务人员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意识、严格规范化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患者抵抗力等措施后,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且普外科灭菌消毒质量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层普外科管理者需要注重将成熟的管理理论运用到规范科室的感染控制中,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加强医院的社区职能,发挥基层医院贴近患者的作用,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1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情况,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有102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7.85%。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0.99%、24.51%、21.57%。儿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患儿营养不良、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差、消毒隔离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结论:儿科患儿院内感染发生较普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主。针对儿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范和干预,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164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陪护人员的卫生习惯等,要想降低院内感染率,应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完善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机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结论明确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结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从护理管理角度评价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结果:针对性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后,呼吸内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呼吸内科护士对院内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在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等执行率上也明显提高。结论:了解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减少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可导致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的5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对照组,共433例;将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观察组,共67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14天、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及白蛋白40g/L均为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为有效防范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应严格执行医院防感染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按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3.
姚玉周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228-228,227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一次手术切口感染上升趋势的原因,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9月5日全院5个外科病室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流行病学意义,将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术后切口感染主要集中在骨外科和普外科,两科室141例手术病人,8人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5.67%,其中1例患者深部切口感染。结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季节、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基础疾病、病人卫生习惯、开放性伤口污染情况、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手术、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及病房、手术室、换药室的管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切实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范管理措施,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达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同时为临床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5~2016年新生儿2236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新生儿各项资料并分析医院感染率和感染部位,同时分析探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的2236例新生儿中,医院感染发生48例,感染率为2.15%;感染部位多以呼吸道为主,共25人,占全部感染的52.08%,少数在胃肠道、脐部、眼部、皮肤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除新生儿胎龄、体重等自身因素外,还与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等因素有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和新生儿自身因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控制和预防应依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对策,从而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III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加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针对性防范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科室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8月舟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通过对32例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在于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及泌尿道。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加强护理管理,针对高危感染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6例,患者投诉10例。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妇科收治的2 6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非感染组。采用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路径分析法和Satorra-Bentler的健全最大似然法得到最终模型。统计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导管维护周期有延迟、导管留置时间、动静脉插管、年龄≥60岁为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总体影响按照影响大小依次为: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导管维护周期有延迟、导管留置时间、动静脉插管、年龄≥60岁。结论:影响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医院感染的管理方面,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关注高龄人群和导管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