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伴有抑郁障碍(MD)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氯硝西泮联合舍曲林干预处理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筛选和收集2015年7月—2017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已确诊120例不伴有MD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从每组中随机测定30例AMI病人血清儿茶酚胺(CA)浓度,包括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D)和多巴胺(DOP)。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在PCI术前或溶栓前及PCI术后或溶栓后6 h均予服用1 mg氯硝西泮片和25 mg舍曲林片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检测纳入的AMI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CA水平和血细胞分析等。结果 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AMI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hsCRP、AD和NA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硝西泮联合舍曲林对不伴有MD的AMI病人干预处理后能减轻MIRI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对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症(MD)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MD的ACS病人与60例不伴MD的ACS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给予常规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口服舍曲林(加量至50mg/d)与氯硝西泮(1mg/d)。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 4组病人治疗后cTnI、hs-CRP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对伴有或不伴有MD的ACS病人,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使用均能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cTnI、hs-CRP水平,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以改善ACS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茶酚胺介导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 60例伴抑郁症(MD)的ACS病人与60例不伴MD的AC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予口服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儿茶酚胺浓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4组病人治疗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比各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心血管预后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相关,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或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证的AMI患者67例或行溶栓治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或溶栓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RA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在不同心肌冉灌注疗法中的差异,以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113 例 AMI 患者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组(n=74)和静脉溶栓组(n=39),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浆NT-pwBNP水平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NT-proBNP水平在急诊 PCI 组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AMI 患者早期应用急诊 PCI 术较静脉溶栓治疗显著降低血浆 NT-proBNP水平,血浆 NT-proBNP 水平对判断 AMI 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48例,所有病人入院均给予溶栓治疗。入院及溶栓后1 d、3 d、5 d均检测NT-proBNP、sST2水平。根据病人入院后实验室NT-proBNP水平分组,取中位值为界限,增高为A组,降低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栓后再通率,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结果实验室检查NT-proBNP水平118.66~485.66 pg/mL,中位值154.95 pg/mL,154.95 pg/mL为A组65例,≤154.95 pg/mL为B组83例。溶栓后1 d、3 d、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P0.05),溶栓后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溶栓后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1)。结论 NT-proBNP、sST2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后持续增高或不降反升,病人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心肌再灌注、氧自由基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CI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予以缺血后处理,再行PCI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 h、12 h、16 h、20 h、24 h、36 h、48 h末,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CK-MB、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I血流Ⅲ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与73.33%,P0.05);观察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与33.33%,P0.05)。结论术前行缺血后处理对心肌梗死病人PCI治疗后的心肌再灌注改善作用明显,可减少术后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行PCI治疗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PCI术前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心功能和心肌核素显像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TP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RS、TPD、LVEDD、LVESD、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AMI病人PCI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接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4%)较对照组(80.6%)明显降低(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缺血预适应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PCI术前30 min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并在术后连续静脉输注7 d。检测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计数(CTFC)评估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于PCI术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评估病人心功能。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和CTFC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IVST和LVPWD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联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AMI病人PCI术后心脏血流灌注,显著改善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对单支动脉闭塞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150例于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单支动脉闭塞性AMI患者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观察组于再灌注开始1 min内实施IPOC策略,对照组再灌注开始6 min内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PCI治疗后测定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峰值,于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记录随访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较对照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患者比例明显升高,cTFC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停搏等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CK-MB、cTnI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NT-proBNP浓度降低,LVE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8.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OC能够显著加快A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保护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OC)联合替罗非班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情况,分为常规PCI组(59例)、PCI+IPOC组(38例)、PCI+替罗非班组(41例)、PCI+IPOC+替罗非班组(39例)。比较4组术后24 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1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观察病人术中及术后2 h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肌即刻灌注情况采用心肌呈色分级(MBG)~([3])、校正TIMI帧数(CTFC)评价;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病人术后24 h以及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4组MBG、CTFC、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IPOC+替罗非班组CTFC、CK-MB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4组术后24 h以及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1周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IPOC+替罗非班组术后1周NT-proBNP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IPOC+替罗非班组术后2 h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替罗非班以及缺血后处理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即刻心肌灌注情况,减轻心肌损伤轻度,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研究AMI病人PCI手术时机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2017年2月—2019年9月因AMI接受PCI治疗的住院病人38例。根据入院至接受PCI术时间将病人分为直接PCI组(18例)和择期PCI组(20例)。病人于PCI术后3 d内、3个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结果两组PCI术后3 d内的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PCI组术后3个月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以上与择期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病人直接PCI术未能比择期PCI术更好地改善远期室性期前Lown分级,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的电不稳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支架植入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的STEMI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酸甘油。采用TIMI评价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情况;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PCI术后7 d、30 d、60 d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无复流现象恢复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CI术前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PCI后无复流现象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结论 STEMI病人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普钠,可促进冠状动脉复流恢复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8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室纤颤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发生心室纤颤)和对照组173例(未发生心室纤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入院血糖、电解质、CK-MB、肌钙蛋白T(cTnT)、胸痛发作到PCI时间、术前及术中用药等。观察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患者及PCI术后不同IRA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 208例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6.8%(35/208)。观察组患者CK-MB、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间心室纤颤发生率比较:IRA血流TIMI 3级TIMI 2级TIMI 1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心室纤颤的发生有关。结论 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AMI并发CS患者87例,以IABP辅助下行PCI治疗的患者为IABP组(n=46),以未IABP辅助行PCI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1)。比较两组PCI治疗后30 d、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记录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果(1)IABP组术后30 d、术后1年LVEDd、LVEF、NT-proBNP等心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ABP组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ABP组术后30 d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及术后1年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12例(26.09%)发生了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6.52%)。结论预防性置入IABP可有效改善老年AMI并发CS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应用对行冠脉介入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脏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AMI病人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分别给予常规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NT-proBNP水平及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2.73%与78.18%,P0.05);试验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hs-CRP、B型脑钠肽(BNP)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30 d和1年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应用于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AMI病人可有效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远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早期补镁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心肌顿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补给硫酸镁对再灌注时心肌顿抑及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前30min静脉给予25%硫酸镁20m1,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再灌注成功的病例采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E)检测顿抑心肌的发生,并测定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镁干预组的顿抑心肌节段和梗死心肌节段较少(P<0.05),左室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AMI再灌注治疗同时早期补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分为急症和择期PCI治疗组,此两组根据有无罗红霉素干预再随机分出2个小组,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术前、术后外周血中IL-1、IL-6、IL-10、TNF-α的含量和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率;运用校正TIMI帧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速度;监测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检测。结果急诊PCI治疗组之间,罗红霉素干预组PMNs凋亡率高于对照组,CTFC较对照组加快,MDA浓度、TNF-α、IL-1、IL-6浓度小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增强。术后8 w行心脏超声检测,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择期PCI治疗组两小组之间情况与前者相似,两大组之间的比较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PCI术前和术后应用罗红霉素,在急诊PCI和择期PCI中均可显著减轻A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