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情况,为制定应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2013年38例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资料。结果:发生职业暴露后39.47%的人及时正确处理伤口;55.26%的人及时报告;63.16%的人进行血清学检测;12.5%的人完成全程血清追踪。乙型肝炎暴露者100%预防用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暴露者没有预防用药。结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足够重视处置,有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进行调查,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9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途径等.结果:本组护士防护知识平均答对率为56.86%,造成伤害的锐器类型主要是中空针头,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室最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重视血源性职业暴露,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员工安全。方法:以JCI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控体系,并持续改进。结果:连续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小于0.4%,407例职业暴露无1例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引入JCI标准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职业暴露发生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与追踪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数据汇总包括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数据。结果:全院3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68人次,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构成比中,护士38.04%,医生37.23%;职业暴露发生率中,实习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47%、5.1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满1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33.70%,其次为手术室占32.34%。结论:医生的职业暴露更应引起重视;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低年资人员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需加强入职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暴露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随访检测、风险评价等,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提供科学判断和依据。加强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门诊口腔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暴露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方法:2014年4月至6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均有参加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培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是48.89%。其中,护龄1~5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54.17%,护龄5~10年45.45%,护龄10年以上4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卫医发(2004)108号]要求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的,护龄1~5年76.9%,护龄5~10年和10年的均为10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医院要求上报的,护龄1~5年的均未上报,护龄5~10年60%,护龄10年100%。结论:低年资的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自身防范意识不高,少部分人发生职业暴露没有及时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且未上报,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及常见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对165例住院精神病人采用回顾性调差进行分析.结果:165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的意外事件中自杀24例,采取的是方式有自缢,跳楼以及服药等;自伤15例,方式有利用利器割伤、烟头烫伤、咬伤、碰头等;冲动伤人65例,采取的方式有拳击、脚踢等;毁物21例;外走10例;坠床15例;噎食3例;骨折3例;烫伤4例;吞食异物5例.结论: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的精神症状、环境因素、护理缺陷、药物的副作用及治疗手段及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以及对暴露后的人员的及时妥善处理措施。方法:对所在医院几年内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易发生环节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不能完全避免,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暴露及降低对工作人员的身心伤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职业暴露导致医护人员自身感染的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工作中,所以护士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了解职业暴露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自身健康。1.1生物性因素:主要是细菌、病毒的危害。护士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较多,如吸痰、采血、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导尿、灌肠等操作时均有可能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医护人员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医院感染科登记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对职业暴露的分布科室、对象职业、工作时间、发生环节、发生部位、暴露源等信息进行统计,找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共统计血源性职业暴露178例,其中内科占比最高(55.1%),其次为外科系统(33.7%)。;护士和实习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分别占68.5%和18.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53.9%);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过程中,其次是处理锐器时,分别占50.7%和21.3%;发生部位主要以手部为主,手指占62.9%,手背占23.6%。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47.2%;其次为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30.3%和6.7%。结论:目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以低年资护士多见,应对其加强培训,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是由于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近年来,我院在职业暴露与防护方面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1职业暴露的损伤因素[1]1.1生物因素:包括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如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2]。护士大多工作在病房,由于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病原微生物易通过口鼻腔致呼吸道感染。1.2化学性因素:⑴护理工作中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可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过程中发生,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消  相似文献   

14.
正2002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法》,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1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和病毒,即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手术室广泛存在着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主要的污染源,手术室护士因职业性损伤感染的疾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乙肝、丙肝及艾滋病均由此引起。化学性因素。(1)常用消毒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可刺激皮肤、眼和呼吸道,经常接触还会引  相似文献   

15.
程萃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2-123
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方法:根据2012年-2013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335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39人。护士职业暴露人数中发生锐器伤204人,接触暴露35人。239名护士无1人感染。暴露环节处理废弃物和抽血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环境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许多是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可因职业暴露,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受到感染。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其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半结构深度访谈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40例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半结构深度访谈的40例手术室护士为访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护士自我保健意识[手术室护士执业安全知识量表]、健康行为[健康行为问卷]、血源性职业暴露总发生率[血液接触皮肤黏膜、锐器损伤、擦伤]。结果:结构组护士手术室护士执业安全知识量表、健康行为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构组护士血液接触皮肤黏膜、锐器损伤、擦伤总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结构深度访谈可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其健康行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医护工作者正面临着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而医院手术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尤其是遇急诊手术或抢救患者时,容易忽略自身防护,常因工作紧张,难以按常规程序进行操作,更易发生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重庆市南川区中心血站5名血站采血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暴露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在采血中出现针头刺伤者占总数的50.0%,硬物撞伤占总数的28.6%,血液接触占总数的14.3%,黏膜接触占总数的7.1%。结论:通过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可有助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