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内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科综合病房的100例住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差错1例,未发生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事件,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4例,护理投诉2例,未发生护理纠纷,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内科综合病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用药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标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中医院2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加行护理质量标准管理。统计护理质量管理结果、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级护理、三基考核、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备用和护士长管理等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标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理想,改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减少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机预警体系方案对减少耳鼻喉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耳鼻喉病房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危机预警体系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危机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危机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的危机预警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预警体系方案可以明显减少耳鼻喉病房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士对危机事件的预警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10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ICU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中医院4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7~12月期间,科室内施行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在2017年1~6月期间,科室内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书写、规范操作、护理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护理管理中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医院15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序号随机分组,75例患者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75例患者应用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进行护理管理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情况,比较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ICU护理的满意率(97.3%)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和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有利于提高ICU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化管理应用于新生儿科室中的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3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标识牌进行管理,对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和投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护理中意外事件、差错事件及投诉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3%(P0.05)。结论:标识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ICU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6月,选择医院ICU收治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观察组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及投拆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及投拆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既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及投拆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为加强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标识之前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采取用护理标识之后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8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未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前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的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7.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护理管理组织改革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30名护士和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和观察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鉴既往改革成功经验,对ICU进行护理管理组织改革。记录两组护士离职率,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离职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鉴既往成功管理经验来对ICU实施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有助于增强护士对护理管理模式的认可,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安全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重症监护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和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人,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探讨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护士防范意识等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级标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医院ICU病房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优化抢救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各4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和总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抢救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期间设为对照组,行ICU常规临床管理。将2017年1~6月期间设为观察组,成立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出任组长,由两名高年资护士出任副组长,由科室内护士担任组员。统计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护理人员工作积极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作用显著,改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流程单进行用药安全管理。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用药差错和用药缺陷情况及药物过期状况;采用医院自制问卷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率和用药缺陷率及药物过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可避免用药差错和缺陷的发生,降低药物过期发生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