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如教授系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事业五十余年,善治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经验。现将孟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案2则介绍如下。案1袁某,女,27岁,2011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反复下肢水肿、蛋白尿2年余,伴乏力、心悸。患者2年前因下肢水肿、咽痛、乏力入住当地某医院,尿蛋白(++),免疫学检查异常,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予口服"强的松""羟氯喹"等治疗后尿蛋白转阴,病情好转出院,并一直口服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名老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吸取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体会等文献,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29篇,涉及26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文中涉及的邪实因素、中医辨证治疗中各证型及用方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专家认为狼疮性肾炎病变过程中涉及邪实因素以热毒、瘀血、湿热出现频率最高,三者分别占34.92%、30.16%及14.29%。②辨证分型中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占有主导地位。③方剂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为知柏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清瘟败毒饮、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参芪地黄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滞泄浊活血解毒法为主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确诊患者经中医辨证为"气血痰湿郁阻、热毒炽盛证",采用疏滞泄浊、活血解毒法为主,配合环磷酰胺(CTX)、抗凝、降压、抗感染等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2~3疗程。结果:临床缓解4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4.6%。结论:疏滞泄浊活血解毒法可提高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近期缓解率,减轻、治疗药物性柯兴氏综合征,能有效控制狼疮性肾炎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孟如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严重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孟如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该病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历代中医学者对狼疮性肾炎的病名的认识,阐述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通过分析现代中医各家对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辨证施治的文献报道,详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进而综合提出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为主,配合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健脾益肾、清利湿浊方法为主。结果:本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狼疮性肾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临床从"热毒瘀"对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热邪为致病之诱因,毒邪为病情发展之基础,瘀血为病情演变之关键,故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基础以热毒瘀为主,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经多年临床应用观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通过纵向研究73例LN临床病例,于第1,12,24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作出中医证型诊断。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狼疮性肾炎病初热毒炽盛证较多,整个24周内脾肾阳虚证、瘀热痹阻证、风湿热痹证均较多。结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据统计,SLE导致肾脏受累达46%~80%,根据肾脏活检结果,肾脏受累则高达90%[1]。蛋白尿、隐血是狼疮性肾炎(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笔者运用补脾益肾解毒法治疗狼疮性肾病,对消除蛋白尿、隐血疗效良好,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缓解时间久等优点。1中医病名古代中医文献无狼疮性肾炎名称,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红蝴蝶斑"、"阴阳毒"、"鬼脸疮"、"温毒发斑"、"日晒疮"、"痹证"、"心悸"、"喘  相似文献   

11.
陈利民  牛聪慧  胡勇 《光明中医》2022,37(4):689-691
胡勇老中医,主任中医师,麻城市名老中医,麻城市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自幼得祖父湖北省名老中医胡衡甫薪传,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载,擅长中药治疗慢性肾病、肝炎肝硬化、慢性心脑血管病以及疑难杂病.乳糜尿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胡老治疗乳糜尿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对控制、延缓乳糜尿病情的发展疗效满意.此文...  相似文献   

12.
王歆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36+1949-1936,1949
王维英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中医内科肾病学专家、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临床以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为其研究方向,尤对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在福建地区分布情况,探寻其证型分布规律,为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采集5 a间狼疮性肾炎病例资料493例,总结分析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狼疮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风湿热痹、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湿毒痹阻、气滞血瘀等8种。结论以上8种证型反映了狼疮性肾炎的病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和制定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提供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洪元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治和临证思维积累了丰富经验。金老主张从病症结合来辨治肾小球肾炎,以水肿、蛋白尿为病症的核心,治疗以此两点做为切入,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撰文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朱利霞  潘智敏 《光明中医》2011,26(5):901-902
潘智敏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指导老师,系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杨继荪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治,临证善用祛瘀浊、化痰积、调气血、补虚损等法诊治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遣方灵活,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潘师治疗积证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带教在临床实习中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建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的经验和临床带教中的思考,总结出了一套"以名老中医为中心"的临床带教模式。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替代中医临床教材作为贯通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通过对话名老中医,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的地位与价值;通过名老中医教学查房、跟诊名老中医抄方学习来锻炼中医思维,坚定中医信念;通过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讨会议思考中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名老中医在中医教学中的价值,突出锻炼中医思维,重视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启发中医相关问题思考,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郭俊杰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教研工作30余年,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郭师基于“浊毒瘀损”理论辨治消渴,重视化浊祛瘀法的使用,创立益气化浊方、生津健脾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郭师治疗消渴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述王自敏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8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自敏教授是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西医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4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中医辨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成熟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学员,随王师学习,现将临证心得记录整理如下。1治疗8法1.1抓住病机治病求本CRF中医病机,王师概括为"虚、浊、瘀、毒"。其中虚是主要病机,且以肾为中心,而兼及肝、脾、肺。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出现肾、脾、肺、肝气阴两虚及脾肾阳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之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之因于热毒和湿热,而瘀血贯穿于狼疮性肾炎的始终。文章从热毒血瘀与炎症细胞因子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认为热毒血瘀与狼疮性肾炎的炎症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上应注重对热毒血瘀的防治。而狼疮性肾炎的热毒血瘀证与伏气温病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提出可以用温病的清养透为治疗原则辨治狼疮性肾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钟瑜 《光明中医》2011,26(7):1329-1330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发展缓慢。徐再春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带徒名老中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